Month: July 2011

園長的話 – 期末的回憶

仁和多元的體能器材讓小寶貝們個個頭好又壯壯。忙碌的生活總感到時間過得很快,~咻的~一個星期又過了,雖然已舉行完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但感覺仍很忙,還有些工作必須做整理、結束,在整理的同時,勾起了許多的回憶,走入時光隧道,回顧學期的生活,從開學後的過春節→元宵節→親子運動會→兒童節→肉粽節→露營活動→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生動活潑的教學記錄、參觀活動→語文故事分享會→小園長選舉→春季旅遊→防震演習→校外足球比賽→成大舞獅太鼓表演→體適能檢測→晨光活力時間→體能→游泳→孩子的童言童語、生活上的小插曲,歷歷在眼前,點點滴滴串成美麗的回憶,豐富了孩子與我們的生活,為學期畫上圓滿的句點。孩子載滿了在仁和的豐碩成果,收穫滿行囊。每天一早來園的活力晨光時間,在老師們用心的帶領、安排下,聽故事、運動、玩積木、堆沙、踢球等,展開一天的開始;林阿姨用心的準備,享受營養的餐點;Michelle、Lydia生動活潑的說唱英文教學,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每星期一堂的音樂教學,是孩子的最愛,在香菇、家秝、雅婷老師的帶領,孩子們從接觸鈴鼓、響板、三角鐵..等不同的節奏樂器,到敲打鐵木琴、鍵盤到吹直笛、打太鼓,一步步的喜愛音樂,體驗玩樂器的樂趣。 體能也是他們的最愛,小黑可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藉著園裡多元的器材,變化不同的設計,讓孩子能盡情的玩樂、跳躍,訓練大小肌肉、心肺功能、平衡身體協調、空間概念及群性的發展,特別是游泳的引導,孩子們在泳池裡分辨陸地上和水裡走路的不同,進而了解水有阻力、浮力,學習踢水、水中閉氣、呼吸,以遊戲方法引領孩子走入水的世界;任叔叔,不僅有好的駕駛技術,更有好的脾氣與修繕功夫;麗雲阿姨在打掃的工作上從不馬虎,給予孩子一個乾淨的學習空間;而班級老師則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舉凡小朋友各項自裡能力的訓練、飲食、午休、好習慣、好品格的養成,主題教學的帶領、參觀等生活上的枝枝節節,不僅扮演老師又要做媽媽的角色,若沒有使命、沒有耐心,是很難委身的;幕後的行政則是統籌與各項教學工作背後的動力,是很繁雜的,工作人員必須有清楚的方向、思緒、頭腦和執行力,是團體的靈魂和驅動中心。 看!我好厲害!園裡的工作人員,缺一不可,只有老師,成不了事,只有園長,也無法貫徹理念,上上下下、齊心合力,為著我們的寶貝~孩子~,在他們的童年歲月,奠定好的根基,如同一粒種子生長在肥沃的土地,就會成長得相當好而結實纍纍。 大班小朋友完成了學前啟蒙階段,九月就要到小學了,祝福他們,畢業以後更加努力,把仁和精神延續下去,做一個會玩又會讀書、有好品格、好習慣的孩子。「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身心須健康,愛人要如己;迎向陽光,才能邁向寬闊的未來」。 祝福仁和的好寶寶,有空一定要回來看看園長、老師以及所有曾經在你成長階段幫助你的人,以及和你一起學習成長的朋友們。 中小幼的寶貝,九月也要升大中小班了,長大了,更上一層了,祝福你們,學習快樂,快樂學習。 下星期一(8月1日)暑期班開始,為期四個星期的暑期生活營,我們以「快樂的暑假」為主題,搭配其他課程,並安排每星期四戶外參觀,開闊孩子的視野,充實他們的學習,希望孩子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暑期生活。 參加暑期班的小朋友,請家長記得孩子上課的日期,上下課接送時間照常,暑假期間後門不開放,接送小朋友請從前門,我們不再另行發通知,請家長留意。(搭車小朋友另以電話告知接送時間) 新學年開學時間:九月一日星期四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暑假儲存運動存摺

漫長的暑假到來,家長們是否已經為孩子安排好暑期行程呢?相信大家都希望孩子度過一個有收穫的假期,而不僅是虛度時間。無論是前安親班、參加夏令營,或是在家中放鬆休息,除了知識上的學習,別忘了暑假也是個讓孩子盡情運動的好時機!運動的好處是眾所皆知的,除了可以預防疾病、增加體力耐力、保持適當體態之外,對兒童而言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也就是可以增加「穩定度」。 <暑假做啥> 感覺統合 多多運動根據美國艾爾斯博士提出的感覺統合理論,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感覺需求,當感覺需求被滿足時,神經系統會處於較穩定的狀態,因此表現出的行為也會較適切於當時的環境。 感覺統合理論強調三種感覺刺激的整合:觸覺、本體覺及前庭覺。 觸覺較為大眾熟悉,即為皮膚接觸的感覺,提供親子親密關係發展及兒童人際互動的基礎;本體覺來自於身體關節、肌肉、韌帶,讓大腦可以得到姿勢、空間感及施力的資訊;而前庭覺來自於內耳,負責輸入有關頭部位置改變、速度、高度等資訊讓身體可以平衡及維持姿勢。 當三種感覺整合良好時,兒童運用身體及協調的能力會提升,並展現出穩定的情緒、適當的行為及較佳的學習能力。 運動即為獲得感覺刺激的最佳方式之一,兒童藉由活動身體得到與身體相關的資訊,並藉由克服環境中的挑戰來提升運用身體的能力。在日常學校生活中,治療師常會建議活動量運大、無法專心於課堂、體力不足以學習的兒童要加強運動,然而平常孩子可能忙於學業無法確實執行,因此不用每天寫作業的暑假就是最佳的補強時機。 <為新學期準備> 持續加穩定 才能有效果 適合學齡孩子的運動原則有兩項:「持續」及「穩定」,「持續」意指要時常進行,不可一天捕魚三天曬網,如此才能見到成效;而「穩定」的活動代表孩子需要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並非隨性地橫衝直撞。以下提供數項適合的運動做為參考: ◎慢跑:可在學校操場、公園或大樓中庭進行,不須快速跑步,而是以緩慢的速度穩定前進,時間至少需20分鐘,視體力狀況再慢慢地增加。慢跑時可教導孩子控制呼吸:鼻子吸、嘴巴吐,配合跑步步調進行。 ◎游泳:和慢跑一樣,以緩慢的速度穩定地進行。慢跑和游泳都是可以增加心肺耐力及體力的好活動,體力好的孩子,在學習時的耐力較佳,比較不會因疲勞或是容易生病而影響學習成效。 ◎仰臥起坐:如果無法外出運動,在家中也可進行較靜態的運動,仰臥起坐就是其一。進行時雙手抱胸,彎曲坐起,腰部離地,身體及地面約呈30度。根據教育部的體適能常模,7歲的男生一分鐘平均可進行19次,而7歲女生則是18次,年紀越大,一分鐘內可進行的次數越多。 ◎撐山洞:孩子手掌腳掌著地,四肢伸直,腹部朝下,臀部高抬,整個身體與地面呈三角形進行時間可從1分鐘開始,視體力慢慢增加為數分鍾,此活動可增加孩子軀幹及四肢的肌力及穩定度。若家中有大型瑜珈球,亦可以趴姿將雙腳撐在球上,以雙手撐地進行,由於球的不穩定性,孩子需更專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來維持姿勢。 ◎拍羽球:孩子平拿羽球拍,將羽球往上拍,落上接住後再繼續往上拍,像煎蛋般地反覆進行。進行此活動不需很大的空間,且需具位良好的專注力及手眼協調才可順利完成數次拍球,孩子心浮氣躁時也可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穩定下來。若在室外進行時,還可將球換成彈性較佳的網球,增加活動的困難度。每天至少撥出30分鐘陪伴孩子運動,利用暑假這段時間為孩子儲存他的運動存摺,除了為健康和體力加分,也期望在下個學期中,孩子的學習狀況能有進步,為將來的學習做準備。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最近又有教育議題佔了頭版的消息,就是北北基聯測登記分發,發生部分考生高分低就的情形,引起家長與考生的不滿。台北市長為此於7月12日宣布進行改分發的補救措施,但家長又擔心會擠壓到二次基測的權益,一連串的問題,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如何解決考驗著當事者的能力,也反映出問題的所在,任何事想要變革,需要有周詳的計畫、演練、模擬與可能發生的問題與因應、補救的措施,更何況是聯測,這個攸關眾多考生的權益與未來,更何況全國基測在民國103年就要面對12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其廢止或改革勢難避免,值此關鍵,台北市今年又推動一個北北基聯測,讓家長和考生無所適從,恐怕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惟恐一個錯誤的想法、決定,而影響到孩子的權益。以前有高中聯考、大學聯考的年代,我們不清楚何謂「高分低取」或「低分高取」的荒謬現象,就算只差0.5分不能錄取比較前面的志願,還是得乖乖安分就讀次等志願的學校科系。自從「聯考時代」終結,教育改革的結果,讓我們更心疼小朋友的就學權益與考試壓力。比來比去,以前我們背個書包就去上學,現在卻常常看到國小學生拖個小行李箱去上課!現在沒有「一試定終身」,而是變成「多試讓你申」,看是要申請甄試入學或指考,或是登記分發,管道變多了、名額分給不同管道,到最後要承擔的升學壓力,依舊不會比聯考時代少!我們的孩子要承擔的壓力不減反增。 也許家長的孩子目前還在幼稚園階段,對此議題甚少關心或不知,不過若能適時的了解,從長計議,了解教育的發展與變革,對孩子是最有益處的。 受教育的目的不單只是考到好的學校。希望能夠全人的發展,發揮自己的恩賜,有好品格,身心靈都健康,做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父母要花的心思、擔的心很多,無法分秒守護在他們身旁,所以從小建立好的根基,給予正確的想法、做法與態度,是很重要的。「教養孩童使他走正確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離。」 「What is day, What is day…. 」「右左右、左右左…」「Did you hear that?yes,we did…」「one two three four…. 」「Look a playround…」「報紙、簿仔紙,提來賣…」本星期孩子們正為著7月23日星期六上午,幼稚園舉辦的第37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做準備,上台預演。 預演是為了節目的串連能夠順暢,以及孩子間和班與班的協同能力。這能力要花的精神與時間比較多。 讓孩子有機會將平日所學,藉由表演藝術呈現出來,提供上台表現的機會,這是很重要的經驗,結合音樂、舞蹈、歌唱等藝術領域,必須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身體到,還要有肢體能力與團隊的精神。是美育的學習。 大中小班孩子因著年齡不同、經驗不同、成熟度不同,表現也就不同。然,經驗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 學習成果發表會在期初就預定好了,照著計畫一步步去進行,過程中不會慌亂,才能達到預期的成效。 不要忘了 與仁和有約 下星期六7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 「第37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邀請您 闔府蒞臨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提升美育才有競爭力

讀了陳之華女士寫的(美力教育在芬蘭)後,心中很感慨。二OO八年,她曾接受「赫爾辛基日報」的訪問,記者問她:「為什麼亞洲人如此輕視藝術音樂課程?為什麼你們國家的父母會跟孩子說這些課程不重要,認為這些課程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呢?」這些問題真是一針見血。我們對數理科的重視超乎芬蘭人的想像;對音樂、美術的輕視,也超乎他們的想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人變得急功近利,把音樂、美術看成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 其實,古人是很注重音樂的。三千年前,孩子說:「禮、樂、射、御、書、數。」樂是排在第二位。古時候的「士」都要有「六藝」的能力,都要有高深的藝術修養、俞伯牙撫琴,鐘子期知道他在抒發什麼;司馬相如也用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王維若不懂音樂,怎能「彈琴復長嘯」呢? 音樂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心靈境界與生活品味,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但是這本書中的例子是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唉!只怪我當時讓女兒去上繪畫課,不小心接觸到藝文科目,不然,她現在也不會想去讀設計系。」這句話出自高級知識分子之口,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是科際整合、行行出狀元的時代,孩子喜歡設計有什麼不好?難怪古人說:「撼山易,撼舊觀念難。」一個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全心投入,才可能成功;父母不必害怕孩子念藝術以後沒飯吃,只要他是這個領域最強的人,一定有飯吃。 其實,音樂、美術不但不會妨礙科學研究,反而會幫助科學家更上一層樓,了解他做科學實驗的目的。任何科學都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基礎上,沒有人文基礎的科學家,充其量只是個「匠」,像古代煉金術的術士一樣。 一位好的科學家必須有人文關懷的氣度。科學和人文是「折學」這棟大樹的兩根枝幹,它們出自同源,從此不是對立,而是互補的。藝術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的不可取代性,因為沒有蕭邦就沒有蕭邦的音樂;沒有畢卡索就沒有畢卡索的畫。但是沒有牛頓,微積分還是會被發明出來,事實上,歐洲大陸的萊布尼茲已經發明了;沒有愛迪生,電燈也會被發明出來;沒有貝爾,電話也已經成形,他們只是比別人早一步而已。 藝術的創性是人類最珍貴的特性,數理等知識可以慢慢學,但是對於美感的品味和修養要從小培養。音樂是最原始的溝通工具,兩個語言不通的人可以靠音樂了解彼此的心意。藝術更是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兩萬年前,人們的祖先就在法國南部洞穴壁上留下當時的生活紀錄。音樂、美術對人類心靈的震撼遠大於語言所能表達的。最近有一本《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書裡就說:「未來世界的人才不只要有知識,還得有感知。」這個感知來自於美育。 美育的培養要從小做起,臺灣要國際化,就要提升國民的軟實力;要跟世界各國平起平坐,請先培養國民的品味,加強美育吧! 摘自國語日報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第一」的迷思

「Mandy!我要喝水,但是××不走開,我沒辦法喝!」孩子向我求救,前往了解,原來是排頭第一個小朋友喝完水,堅持說那是他站的位置,不願意移動腳步,擋住其他小朋友喝水的動線,真是三條線。現在的孩子生的少,獨生子女很多,父母二人或是連同長輩四人看顧一個寶貝,無形中過度的保護、呵護與遷就,養成孩子不會分享又很自我的個性。若是家中有二個孩子的,不管年齡相差幾歲,在家裡都很會爭吵,甚至打架,兄弟姊妹彼此互不相讓,到幼稚園後很容易與人摩擦,常為了小事鬥嘴,講話大聲(以為大聲就會贏),任何事都可以吵。最常發生的是排隊的問題,不管排什麼隊,都要搶第一:廁所、體能、戲沙、遊戲場、跳箱、用餐、寢室、游泳…,真讓人哭笑不得,除非老師介入,提醒他們照升旗隊伍或…,否則一定會爭到底,每個孩子都想排第一個。第一~好有魅力~ 對孩子而言「第一」到底是什麼?是否代表有很多的好處?孩子說排第一個可以先挑到好的東西,可以先玩,先吃,不會被檔到…,哦!哦!他們的小腦袋原來是這樣想的。「那排在後面的人怎麼辦?」「誰叫他們要排在後面!」「誰叫他們動作很慢!」「誰叫他們不跑快一點!」問:「那大家都跑很快,速度一樣,怎麼辦呢?」「那就猜拳呀!」嗯~是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若每次排隊都要猜拳,那可就要大費周章了。我以外看不到別人的存在。 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腦神經發展訓練師王秀園老師曾分享:人的腦神經元是沒有辦法分辨善惡對錯的,是由於後天環境形成的,是必須要教導,且不能只教,更要帶領去做。做錯事情沒被處罰,就是被允許的,或是只要不被逮到,就沒關係,如此孩子就會有投機取巧的行為。王老師提到品格教育是需要教導的,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很多行為是沒意識、沒關係,長大後自然就會改正、就會了,王老師說不可能自動生成,已養成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兒童發展黃金學習期以運動發展而言0歲至6歲;情緒發展0-3歲;字彙發展1-6歲;語言發展0-10歲;數理邏輯發展1-4歲;學習樂器3-10歲;品格發展0-6歲,由此可見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是在0-6歲。 這重要的黃金時期,我們都疏忽不得,尤其是身為父母的家長,想法、作法家庭環境、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潛移默化中都影響著他們,必須謹言慎行才是。 七月二十三日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仁和將舉辦第三十七屆畢業典禮暨期末成果發表會,屆時請家長撥冗參加。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愛孩子就帶他們去運動

前陣子的一則新聞是,由於爸媽抱得過多,保護太過周到,以致許多六個月大的孩子還無法拖腹爬行。這則新聞令我聯想起,信誼實驗托兒所林意紅所長曾透露,托兒所裡運動不足的孩子的數量逐漸升高的趨勢。這些小朋友最顯明的反應就是害怕爬樓梯,或是無法用雙腳交替爬樓梯(只能一次爬一格);有些人上樓很順利,下樓卻很膽怯,經常要仰賴他人牽扶;還有的小朋友會在爬樓梯時出現奇怪的姿勢,例如不由自主地發抖等等。在韻律課程裡,這些小朋友也有明顯落後的現象,其他同年齡的孩子能做的動作,他們若非無法完成,就是無法持久。連備受孩子歡迎的攀爬網、單槓與獨木橋等遊樂設施,他們往往裏足不前,不敢輕易嘗試。這些現象看起來仿若小事,但如果始終不處理,任由小朋友繼續落後,其後續影響就不容輕忽。因為孩子對運動的不擅長,其實反映了他們的運動經驗的相對貧乏。身體不常鍛鍊,肌耐力或肌張力也會弱,進而導致他們的動作顯得較為笨拙,並且容易疲勞。這些孩子就學之後,很可能會因手部肌力的不足,使他們寫字容易超出格線,而且沒寫多久就容易感覺疲累。上課時也可能會因為背肌力不足而東倒西歪,別人可以坐四十分鐘,他卻坐二十分鐘就得想趴下來,因而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遇到這一類的個案,意紅所長會鼓勵小朋友多運動以補強不足,只要少部分孩子,才需要尋求專業特教老師的協助,予以職能治療。但只要在六歲之前施以專業治療,通常都會有可觀的效果。 不少家長因為過於忙碌,常以坐式的才藝班塞滿了孩子的生活。或是把孩子悶在家裡,整日與電視或玩具為伍。或是壓抑孩子的好動天性,希望他乖乖進行靜態活動,而輕忽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跑跑跳跳、翻滾攀爬,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孩子的遊戲與運動經常是相互結合的,許多從遊戲中可以學習到的能力,也能夠從運動過程中學習到。例如孩子在騎腳踏車、盪鞦韆、溜滑梯等過程裡,也同時訓練了他們的大肌肉、手腳協調能力、平衡感、專注力、工具操作等能力。再者,在與其他孩子一起運動時,亦能增進語言能力與人際互動能力。在衝來跑去的過程中。他們發洩了精力與情緒,並經由運動經驗的累積和技術的精進,逐漸建立起自信心,真是一舉數得。愛小孩的爸爸媽媽,趕快多帶孩子去運動吧! 文/摘自學前教育月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更多露營照片請至仁和Facebook喔! 「這次的露營活動順利結束,小朋友和家長們都留下難忘的回憶,仁和的老師們充滿熱忱的付出,令人感動。總覺得希盈、希姸這次露營後長大不少呢!」;「露營結束,宸瑄一直很開心的說著~天父真的有聽到祈禱,所以颱風沒來,祈禱實現了。問她:晚上睡覺有沒有想爸媽?她很驕傲的說~沒有~」;「本來會擔心昀蓁在學校露營時,會睡得不好,但問她晚上有沒有想媽媽,她竟回答不會,很令人高興!」;「這次的露營活動真有創意,連我都想下去一起活動,顁元先前就已萬分期待活動,當天我看他真是樂歪了,相當樂在其中,連姊姊都羨慕萬分,真讚!」;「有好多的感想要分享,週六的露營活動真的太精采了,還好颱風沒來,營火晚會心中一直想…真的要點火嗎?還是只是造景?沒想到來真的耶!超興奮的,小時候沒參加過這樣的活動,仁和真的好認真,好有特色,這樣的好學校才能傳承37年!希http://www.blogger.com/img/blank.gif望未來我的孫子也可以讀仁和,好精采的幼兒生活,我想這輩子都忘不掉的。」…….. 好多家長的分享在這次露營活動結束後(無法一一列出),特別是感謝幼稚園的安排與老師們的付出,讓孩子能夠有個難忘且充滿回憶的露營活動,讓他們在短暫的時間裡離開父母的照顧,學習過著自立的生活與平常不易獲得的經驗。 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真的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原擔心受米雷颱風的影響,卻賜給我們一個涼爽的天氣。就像宸瑄說的「天父真的有聽到祈禱,所以颱風沒來,祈禱實現了。」 天氣好、場地好、老師孩子都很合作,加上中班小朋友踴躍的參與,增添了活動的人氣;從早上愛的小屋-搭帳篷,孩子們和老師ㄧ起動手完成的喜悅與成就感;午休後的露營始業式,小小兵快樂營正式開始,孩子們一起唱著仁和營歌「仁和的好寶寶,大家一起歡唱,畢業的露營裡,充滿了歡樂學習自我成長。你來搭帳篷唷,我們來玩玩水,游泳、晨跑、營火晚會,露營樂淘淘,耶!~水中小精靈~,小黑叔叔安排了幾個有趣的水中闖關遊戲,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洗澎澎~,第一次和同學們一起洗澡,很新鮮、有趣;晚餐後的營火晚會是露營的重頭戲,以現在最夯的新兵特戰隊為活動的主軸,Mandy擔任營長,班級老師是連長,小園長是士官長,副園長是排長,小天使副天使是班長,小朋友是小小兵,分快樂連和可愛連。在士官長的號令下,所有小小兵以氣勢高昂的戰鬥精神,通過「小泰山、伏俯前進、攀繩前進」三個關卡,成功的贏得家長們的掌聲,營火的點燃更讓家長眼睛為之一亮,是真ㄟ火ㄋㄟ!熊熊的火光照亮整個會場,大家High到最高點,接著在連長媽咪的帶領下,大家一起玩著遊戲、唱著、跳著、笑著、合影留念,直到營火漸漸消退,在營長的祝福下結束晚會的活動。 當爸媽要和孩子互道晚安的剎那,分離的焦慮在幾個孩子的心中產生,承軒、至倫、奕碩、尚融跟著爸媽回家,怡君、泇穎在老師的安撫下克服心理的障礙。 離開父母,夜宿幼稚園,對學前孩子而言是一大挑戰,對我們來說則是個重大的責任。 出乎意料的每個孩子都一夜好眠到天亮,第二天的晨跑、大地遊戲也都玩得很盡興,每個孩子都通過了考驗,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領到了露營證書。 秉寰爸拔說:「又成功的完成了一個活動!」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小心 腸病毒來勢洶洶

每年季節更換,尤其是春夏之際,忽冷忽熱,時晴時雨,正是人們抵抗力較弱的時候,所以一波小小的病毒感染,常會釀成大流行。治療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是需要「持續性療法」的配合。其中,適當的休息、水分和營養,是不可缺的三大要素。 休息:讓病童多休息,在家躺著睡覺是最有效的方法。當你所有的體力都未消耗,而保留起來和病毒作戰,你的本錢一定是最雄厚的。而且能死病毒,只有自己的白血球,所以休息,就是讓身體不要作無謂的消耗,使身體的軍隊──白血球,好好的將病毒趕盡殺絕! 水分:許多病童在發燒時反而不愛喝水,強迫他喝水,是不得已的方法。當小孩生病特別難纏時,餵他平時愛喝的蘋果汁、柳橙汁等,不但得到了水分,也得到了許多的維他命C。水分的退燒比任何的藥物,都符合生理上的需求。 營養:營養就像是軍隊的後勤補給,若是沒有了養分,軍隊早晚有彈盡援絕的時候。當小孩因生病而格外的挑食時,最好的選擇,就是餵他喝牛奶。 牛奶中的蛋白質養分,是最快、也最容易吸收的,而蛋白質,就是人體製造抗體不可或缺的原料。 腸病毒的感染與預防 腸病毒是濾過性病毒的一種,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型、B型、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等。 腸病毒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傳染,為了避免傳染病毒給別人,或是被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戴口罩」!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擁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 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請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肉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