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ne 18, 2011

園長的話

夏天到了!期待已久的游泳!最近教育部有幾項重大的政策,其一是「幼托整合」的議題,在歷經七任教育部長、十四年的推動在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了,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為「幼兒園」,明年一月一日即將上路。其實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幼稚園和托兒所有何不同,這兩者間最大不同是所屬主管單位不同,托兒所是社會局、內政部管轄,而幼稚園則是教育局、教育部,屬於教育機構,因此幼稚園的立案門檻較高,不論是校園空間的大小、師資都比托兒所嚴格,在收托年齡上,托兒所卻佔優勢。 以台南市而言,立案托兒所的所數為幼稚園的二、三倍之多。標準不一,衍生很多的問題。但就功能而言,都同樣具有教育和托育的責任,考慮此層面,需要做整合,今年終於開花結果了,由教育部來管理,希望這項決議,真的能夠讓我們的幼兒,無論是在照顧和教育方面,都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今後幼稚園和托兒所將成為歷史名詞,取而代之的是「幼兒園」的名稱,仁和幼稚園將改為「仁和幼兒園」了。 教育的第二項重大政策就是103年起,將實施十二年國教,也就是今年的小六生可以免試入高中,這可是一項好消息,但擔心國中生的素質是否因此而下降?所以又開會決定,國一及國二將分別進行診斷性測驗,國三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會考結果分為精熟、基礎和待加強三個標準,這個決定又讓家長及教師擔心,會考結果若作為升學用途,只是換湯不換藥與國中基測一樣。該如何取決,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其實是很難的,每個人都有角度、都有立場,反倒覺得以前的聯考制度,好像還比較單純。 當然希望政府、學者、專家以及所有的家長們,所做的各項決定與建議對孩子是有所助益的,不要愈改,孩子的壓力愈大,父母的負擔愈重。 教育的重大變革,是身為家長必須了解和重視的,才能夠用對的方法,幫助孩子走在成長與學習的路上,而不是把這個重要的教養責任交給學校、安親班或補習班。 就像仁和,學期初就會規劃一學期的教學目標與各項活動,將這些訊息透過仁和物語、每週教學分享、每日聯絡本、網頁、部落格、Facebook與家長分享溝通,利用多元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稚園的動態,並能適時的參與、關心與協助。 在忙碌的生活中,孩子可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不僅在在保育工作上需做關心,在學習上也需花時間去了解。就語文教育的領域,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課題,學習的步驟~聽、說、讀、寫、算~,孩子們聽了很多的故事,進階的學習-說說看,是往前向上的一種挑戰。本學期幼稚園規劃有中文、台語和英文的說故事分享觀摩會,說中文故事的小朋友很踴躍,台語只有六個,英文有九個。 台語對孩子而言好像很困難,很生疏,雖然是我們的母語,但平時在家大都習慣以國語對談,以母語交談的機會很少,當然就不會囉!參加的小朋友敢上台已經很不容易了,又要用台語來說故事更難,華盛頓的宸瑄穿著鳳仙裝,以「鳥鼠阿嫁查子」贏得最高分;而本星期四英文故事觀摩分享會,雖然只有九個報名參加,但上台的孩子們,各個字正腔圓,尤其是大班,在肢體動作、台風,都可圈可點。 ~游泳~孩子們期待已久,終於可以下水了,今早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如魚得水,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臉上的表情也是一種習慣

「為什麼歲月荏苒,那個人臉上還是充滿歡悅,表情也還是那麼豐富?」 能夠給身邊的人這樣的印象,愉快的氣氛也同時能感染給大家。第一眼看見這樣的人,我馬上就會感受到「這一定是個擁有良好習慣的人」。以九十八歲高齡去世的宇野千代,就是這種充滿魅力的女性。有ㄧ次,我在他的著作中讀到以下這篇文字,更證明我的推測完全沒錯。 「臉上的表情也是一種習慣。若習慣了某ㄧ種表情,這種表情就定型了。我家戶外的空氣極好,家裡每ㄧ個人的表情也都笑容可掬。爲什麼呢?笑臉如果成為習慣,也很難發生什麼可厭的事啦。…….喔,我想到是習慣、習慣使然,不禁哈哈哈大笑了起來。」〈出自《活著的幸福、年老時的幸福》〉 這段文章傳達出習慣笑容的家庭,氣氛異常溫馨,讀著這篇愉快文章的我,也忍不住想跟著大笑。 在家庭中養成的習慣,對兒童的教育更有相乘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對小孩而言,習慣往往比表情更要早ㄧ步行動。記憶中有ㄧ件印象特別深刻的事,那發生在我皆同內人到當時的捷克共和國去旅行的時候。 我們在地下鐵車廂中,用手抓車廂上方的吊環,才一站好,前面一對六、七歲模樣的小兄弟,馬上將做捷克語,不能確定他們在說什麼,不過,我想應該是「您請坐」之類的話。 分別坐在孩子兩側的父母,並沒有指示孩子要讓坐。一看到我們這一對老夫婦站在前面,向彈簧似地,立刻同時從座位上跳起來。我想,這兩個孩子顯然是一直有這樣的習慣。 從這兩個孩子的行為中,我可以看出他們成長於一個心靈富足的家庭,因此,我心中也被溫暖的幸福感所充塞。那時候,我還只有六十五歲。 從那一天距今二十幾年,我也年過九十了,在日本卻沒譽過任何一次「您請坐」的讓座美德。 在這麼富裕、物資豐沛的環境中長大的日本小孩,大概不曾有過足夠的心靈教育吧!思及此處,我不免有些悵然。就算一次也好,請試著讓宇野千代家那種家庭的溫暖,進駐到我們的家中。那也算是習慣呢,一種讓一切都變得更美好的習慣。 文/摘自快樂的15個習慣書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