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8, 2011

園長的話 – 兒童節

多年來兒童福利聯盟爭取兒童節正名,終於得到政府單位的重視,於今年首次恢復成為國定假日的兒童節又剛巧是星期一,星期二清明節,加上週末假期共有四天的連假,大家趁著假期,全家一起出遊,造成了知名景點人滿為患,光是花博單日就湧進了四五萬人,累計參觀人數突破七百萬人,很多前往參觀的民眾說,不是去看花博是人博啊!人擠人的,大家口頭上雖有微詞,但還是覺得很開心,尤其是小朋友們。問孩子們假期到哪兒去玩?去爺爺奶奶家、外婆家、去台北、去看花博、墾丁、劍湖山…,還有小朋友說有收到禮物哦,是媽媽送的!哇,真好!他們的禮物可真多。 而幼稚園為了慶祝兒童節,除了舉辦親子運動會外,四月一日對內又舉辦慶祝會,讓孩子們藉著唱唱跳跳、玩遊戲,來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Mandy也再準備了一份小禮物送給小朋友,他們很開心,柏均爸爸分享著「均超喜歡兒童節禮物,直嚷嚷~我們Mandy真的超厲害的,每次玩具都好讚!」均真的太捧場了,哈哈!那就是我懂孩子的心哦!知道他們的喜好。不過,說真的,禮物不是隨便送,有就好,是很用心、很用力的去挑選的。 送禮物其實是有學問的,是在對的時間、送對的東西,才能夠突顯出送禮物的意義,不在於價值的多少,而是那份誠意。當然為什麼送,也應讓孩子知道。尤其是每當頒發八點半前來園的獎勵時,上台的小朋友很高興的受獎,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東西,但這是他們努力付出所得到的獎賞,孩子們感到很有成就感。受獎,需要連續一個禮拜都是八點半前到園才有資格。當然幼稚園以此鼓勵小朋友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第一步就是上學不遲到~準時,小學7點40或50分前要到校,所以必須要提早做準備、訓練。而六月開始,就會鼓勵大班小朋友,從8點30分提前到8點來園了。 藉著兒童節的到來,再次的讓我們正視到兒童節的意義與責任。在幼小的時候必須要建立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生活習慣,否則愈大愈難改,到有一天,孩子長得比我們高大時,才要管教就很難了。父母愛孩子,但愛他們不可以是溺愛。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產業,託付我們管理,我們應盡責的來教導他們 昨天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封Mail,標題是「一位老師的沈痛心聲」,內容提到孩子上課時的態度及差,回答的話語很難聽,老師學校都無可奈何,問人本史英先生,該怎麼辦?因為人本主張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一有學生家長宣揚說老師處罰學生,這位老師馬上陷入眾聲撻伐的境地,所以誰不自私,明則保身要緊,何必去管別人的小孩? 看了這篇文章,心裡真的好痛,管教孩子的功課,真的需要大家用心用力認真的思考,尤其是身為父母的,不能只生而不去管。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祝 闔家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爸媽工作超忙 難怪兒童不快樂

今天是兒童節,中斷多年的兒童節假期,不但從今年恢復,連同周休二日與清明節,今年一共有四天連假,各地縣市政府紛紛推出各種兒童節活動,很多遊 樂場、博物館和藝文活動中心,也有各式各樣的兒童節優惠,鼓勵爸爸媽媽趁著假期帶孩子出去玩玩、四處走走。對很多忙碌的父母來講,四天連假,的確是增進親子相處與感情的好機會。孩子們不一定要吃大餐、玩樂園,才會感覺到快樂,有爸媽陪伴,哪裡都是兒童的快樂天堂。兒童福利聯盟最近針對兒童做了一項調查,有三成八的受訪兒童覺得家裡沒有溫暖,主要的原因出在親子關係上。 調查發現,台灣孩子不容易跟爸媽說心事。受訪兒童中,覺得將煩惱告訴爸爸容易的有六O﹒六%,告訴媽媽的有七十一﹒三%,這兩個比例都遠低於先進國家的平均值:爸爸是七十五%,媽媽是八十九%。親子溝通欠佳,理由之一是父母太忙碌,沒時間跟孩子聊天。調查發現,將近一半孩童每天和爸媽講話的時間不到半小時,而談話的內容主要是關心孩子的成績與作息;近三成八的孩子每週跟爸媽同桌吃飯的天數在三天以下,也有高達七成四的孩子說「看電視」是親子間最常做的事。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也在今年兒童節前夕,針對大高雄地區幼托園所六歲以下幼童進行調查,發現孩童最希望父母陪伴做的事前三名分別是:出去玩(十二﹒三%)、玩遊戲(十一﹒一%)和說故事(十一%)。爸媽若是忙得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也就很難感受到庭的溫暖。 然而,「時間」卻是台灣成年人最稀有的資產,因為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調查,台灣人的工時之長,居世界冠軍;盡管平均年所得已超過兩萬美元,但被綁在工作上的時間竟然超過平年所得為四千美元的中國大陸。在這麼長的工時下,難怪兒福聯盟的調查裡,家有兒童的台灣家庭,有兩成的爸爸每天晚上九點以後才能回到家,每天晚上過了九點才能回家的媽媽也超過一成。爸媽這麼晚才能下班,下了班回到家恐怕也早已累得癱了,又怎麼有時間、精力和心情跟孩子聯天呢?每天親子生活大概也只能像打使一樣,戰鼓頻催、快馬加鞭。 父母迫於生活,忙碌是十分無奈的,需要特別花些心思才能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兒福聯盟特別推出「愛孩子三三三守則」,也就是家長每天擁抱子女三O秒,傾聽陪伴三O分鐘,此外,因為禮拜三是學校的小周末,很多學童會提早放學,因此建議父母周三不加班,早點回家陪小孩。兒福聯盟希望將這三三三守則送給台灣的孩子,做為今年兒童節的禮物。 台灣父母是全世界工作最忙碌的一群人,不過,再怎麼忙碌,每天抽出時間擁抱自己的孩子三O秒,應該不太強人所難,而要在生活中「擠」出三十分鐘陪伴、傾聽孩子的心聲,客觀而言,也不是不到的事,把看電視的時間節省下來可能就有了。不過,或許正是因為爸媽都太忙了,為了要對孩子生活管教更有效率,可能很多家長在跟孩子有限的相處時間裡,主要多用於「指導」而忘了「擁抱」,是拿來「唸」而不是拿來「聽」。爸媽認真把握時間訓勉、教導孩子,卻可能會發現效果不彰,因為爸媽很累,台灣兒童也很累,回家還要聽訓,當然興致不高。爸媽苦口婆心,孩子怨嘆,「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只怕親子會愈來愈疏離了。 孩子需要是爸媽溫暖無壓力的陪伴。所以,除了在今天兒童節帶孩子出去玩。買禮物給他們之外,也請爸爸媽媽試著調整自己的價值觀與作息,不要把工作當作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人生目標,在平日生活裡,盡量找時間做到三三三守則,讓孩子時時感受到爸媽的關愛,勇於也樂於常常跟爸媽說話、互動;而政府除了在兒童節舉辦各種慶典活動之外,也必須思考台灣兒童不容易快樂的主要原因來自於爸媽太忙,沒時間陪伴,而父母之所以這麼忙碌,又跟整個社會制度、經濟發展對長工時的默許甚至鼓勵有關。政府必須透過政策把台灣的父母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傾聽與陪伴,都非常需要時間和體力,如果爸媽被工作榨乾了,怎麼可能辦到呢? 摘自中國時報社論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