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10

園長的話

「台灣的地名是真趣味。開張大吉臆佗位?開張大吉臆新店;雨後春筍臆佗位?雨後春筍臆佗位新竹;四季如春臆佗位?四季如春臆恆春。」孩子們在老師媽咪的帶領下,熟練的念著這首~臆台灣的地名,覺得很有趣,中小班孩子似懂非懂的跟著念,大班可就不一樣了~像很有學問似的!問什麼是「新店?「新的店」「新竹?」「新的竹子」「恆春?」~~「橫的春子」#&※*?哈哈~真是無厘頭!大班小朋友最近探討的主題是「遊寶島」,透過老師的引導、地圖以及平日出遊所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孩子們了解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地形像一條地瓜,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共有二十三個縣市…;問小朋友:「台灣最近有什麼大事?」「選舉!」「什麼選舉?」「五都選舉」「哪五都?」~~?「從北部開始,有台北市、新北市、大台中、大台南、大高雄,共五都。」「選什麼?」~~?「市長和市議員」,這個議題,他們不大知道;住的城市是台南市,台南市以名勝古蹟聞名,孔子廟、億載金城、延平郡王祠、安平古堡、原住民文化園區..等,平時戶外教學常帶去,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一首「台南是府城,點心真出名,鼎邊挫、棺材板、擔仔麵、燒肉粽,安平古堡赤崁樓,億載金城看大砲。」孩子們耳熟能詳、朗朗上口。 從班級每週教學的假日分享中,知道有些家長常利用假日,帶孩子們出遊,這是件令人羨慕的事。有機會到各地玩,除了可增廣見聞,又可開闊視野,了解地形、地物,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尤其是帶小朋友出去,顧慮和麻煩的事較多,可見家長們的用心。 特別是幼稚園舉辦旅遊活動,考慮的更多,要帶這麼多的小蘿蔔頭出去,地點的選擇是最傷腦筋的。車程、景點的安全性、可看性,費用的多寡、接待人員的態度,都是決定的因素。 高雄休閒農場就在眾多的考慮下決定的。旅遊前二週,利用星期假日,開車前往,感受到農場經理的誠意,也特別交代工作人員不可怠慢,在11月17日以最好的服務態度與誠意,接待來自台南仁和幼稚園的親師生。當日抵達農場,剛巧客家電視台要錄製農場景色,So小朋友們在農場的行程,都成為攝影機捕捉的焦點~,小朋友們也以自然的態度面對鏡頭。問何時會播出?~最快也要三、四個月~~哦!哦! 洗愛玉-農場巡禮-餵魚-參觀蝴蝶園-用餐-吃愛玉-動手DIY,一切都在計畫中。這一趟旅遊,能夠很順利,感謝司機先生們純熟的技術,讓我們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感謝農場的工作人員,感謝仁和團隊的付出,感謝同行家長們的合作與協助,感謝所有的小朋友。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感謝有我。 下星期四感恩節,我們將以感恩的心來舉辦,透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凡事心存感謝。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用成熟珍惜天真 Bubu◎作

工作就要散去時,我站在黃昏的小巷,回顧一天裡完成的工作細節,並在心裡盤算著下一個工程進度的準備。遠遠看到一對父女並肩走來,兩人懷裡都抱滿東西,也許是先前他們下車時曾為了如何拿動這些東西而有不同的意見,女孩的父親一路走來就語帶玩笑的責備說:「妳怎麼那麼笨啊!」孩子面無表情,悶不吭聲,就像沒聽到一般。於是父親又大聲加了一句:「怎麼那麼笨!」 這次,女孩雖然沒有回應,卻側臉掃了在一旁的我。我猜,她是在確定自己被這樣批評的時候,旁人的眼光是如何。雖然這是一個非禮勿視的場面,但那父親的聲音實在響亮,我裝做沒聽到,也不過是表面的周到而已。 孩子最敏感,能清楚感受到自己是否被關注。我想,對她來說,最困難的情況是自己沒有機會對一個陌生的路人解釋說:「你不要當真,我爸爸只是在開玩笑!」所以,她看起來有一點無助與生氣。 孩子看了我ㄧ眼後,依然沉默,但她父親已經從她不理不睬的表情當中,感受到她對權威的挑戰。這位父親帶著一點惡意的口氣又加了一句:「我知道妳就是笨!」話一出口,羞辱頓時像一根劃開的火柴,把空氣中無形的尷尬、委屈與怒氣全都燒了起來。 當時,雖然我已經站在女孩的後面,而且離她有些距離,但是她使力吼出那乾淨俐落的八個字,卻深深震撼了我:「笨就笨,你要怎麼樣?」 她大概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吧!如果任何人單只聽到這句話,對她的感受可能會是「沒禮貌、欠管教」,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經歷了那幾秒鐘的親子互動,也許會跟我一樣有一番自省。 提供一個教孩子做事的好方法,就是指出孩子錯誤的時間可以減短。我小學時有一次彈鋼琴,就遇到一位很懂得給批評的老師。她聽完我彈的曲子後,並沒有告訴我其中節奏的錯誤。老師只說:「你這樣談也很好聽,但這裡有一點不一樣。你現在看著譜,聽我彈彈看哪裡不同。」我ㄧ聽,雖然對自己的錯感到尷尬,但老師只注意要帶我去做「對的事」,而不再花精神看「我的錯」,所以,我的注意力很快就離開窘境,跟著老師全神貫注到需要改進的地方,那個錯,我了然於心,無須別人再說我笨。 孩子需要批評,才能再修正中精益求精;但批評不是羞辱。好的批評,像春風吹拂,幫助植物成長卻不傷植物的根;羞辱性的批評,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建議,所以無益於孩子的成長;更糟的是,這種語言示範給了孩子負面的表達模仿,讓孩子變得刻薄,無懼於出口傷人。因為,他沒有被珍惜的經驗。 我珍惜孩子的天真,也珍惜自己的成熟。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讓善意的批評穿上攻擊的外衣;要深入了解,讓幫助不空洞。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恩之門

「今天是感恩節,艾德和安妮這對老夫妻獨自在家過節,而糟糕的是,安妮烤焦了感恩大餐。於是,二個人懷抱著不太愉快的心,來到鎮上的一間餐廳。餐廳原本今天不營業,不過,不知怎麼搞的,大門卻開著,所以才讓安妮和艾德不小心闖入,餐廳裡的奶奶說:「感恩節的大門就像快樂的心,要大大敞開著」所以,這二個不速之客,就成了這家庭的座上賓,他們邀請安妮和艾德一起分享大餐,之後更一起跳舞,艾德原本是不跳舞的人,不過,今天卻跳得非常愉快,回到家後,二個原本心情不佳的老人,回想今天最值得感恩的事,二人不約而同的一致認為–安妮把感恩晚餐烤焦了…………。因著十一月份是感恩月,星期四晨間故事時間,春吟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感恩之門」的繪本。就這個主題,Mandy問小朋友:「什麼是門?」 承斈「就是可以進入家裡的門。」「幼稚園哪裡有門?」「教室、辦公室、保健室、廁所、寢室、前門、後門…」;「那前門有幾個?可以形容一下嗎?」「一個比較大,一個比較小。」;「後門呢?」孩子說:「一個大,一個小。」;「和前門有什麼不一樣的?」孩子群中有人用手比著,Mandy意會到他的意思:「捲嗎?」「大的是鐵~捲門」;「喜歡大的門?還是小的門?…..」接著就感恩之門,大家熱烈的討論著。 「你的感恩之門是大門?還是小門?」「門裡面有多少感恩、感謝的人、事、物?」 只要心存感謝,用心留意,生活中處處就充滿了感恩的事:一張在公園讓人歇息的長椅、一輛載送旅客的車子、一棵讓人遮陰乘涼的大樹、一個為我們服務的人…等等,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Mandy!這是我做的海苔手捲!」孩子得意的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手捲,感覺特別的香、特別好吃。兩個星期一次的混齡學習區,孩子們都很期待,他們可自由選擇所要的學習區,有烹飪區、黏土區、科學區和美勞剪貼區,每個區都有大、中、小班的孩子,老師們事前用心的計畫和準備,在情境的導引下,讓小朋友們能夠開心的操作與學習,寶貝們玩得高興,Mandy更認真、用心的為他們在學習上留下記錄,並將畫面Po在仁和網站的生活點滴和影音連結處。 仁和的小朋友真幸福!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驚喜連連,從頭腦的操練、肢體的動作到體能的訓練,營造健康的身心靈,讓寶貝的生活充滿了歡樂。 要感謝的事,實在很多,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的功課,是很重要的。每天都可以感恩,可別只是限定在感恩節喔!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活出生命力 李偉文◎作

這些年,坊間各種補習班、才藝班,甚至潛能開發班到處都是,家長花錢、花時間讓孩子這麼「辛苦」學習,無非是要加強他們的競爭力;但未來有沒有競爭力還不知道,現在他們可能就已經喪失了生命力。如何讓孩子活出美好而豐富的生命,應該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生命教育在這個容易沮喪的時代越來越重要。但是,什麼是生命教育呢? 若以可以操作與界定的內容來說,有人區分為探索「人與自己」、「人與他人」和「人與環境」之間最洽當的關係,包括價值觀、生活態度及健全人格養成。尋找生命的意義講起來似乎很高調,但是「學習」最重要與基礎的核心,其實就是自我尋找意義的過程,找出屬於自己的路,勇敢的追尋夢想。 臺大哲學系孫效智教授提出生命教育的三大內涵;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抉擇、人格統理與靈性發展,可以用『人生三問』來呈現生命根本的課題,也就是「人為何而活?」「人應如何生活?」「人又如何能活出應有的生命?」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條列一些「標準答案」或「生命典範」作為教材,但是單憑這些知識層面的認知,其實不大能夠內化為正確的人生觀或價值觀,因為這些生命的態度通常要在「真實的情境」裡去體驗,這也是生命教育最困難的地方。我們很難幫孩子設計或引領他們參與許多「情境」,讓他們去體驗,因為我們的時間與資源都有限;但若只是像一般學科設計教材教案,甚至必須繳交評量成績,這麼一來又容易淪為紙上談兵。 要能夠真正影響生命,改變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被感動後所產生的力量。讓孩子專注的看一部好電影,當他可以投射感情給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 從孩子讀小學三、四年級起,我就會每星期挑幾部電影,用投影機打在牆壁上,像在戲院般,全家人很專注的一起看,整個過程就像是個重要的家庭儀典。一直到現在,孩子上國三了,這個溫馨快樂的電影時光,仍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刻。隨著孩子的成長,課業壓力逐漸加大,我發現許多朋友的親子互動也越來越貧乏,除了詢問「功課做完了沒?考試考得好不好?」之外,似乎只剩下「吃飽了嗎?衣服多穿一點。早一點睡!」這種聊勝於無的對話。 如何找到共同的話題?如何增加親子互動的品質?全家人如何「一起」專注的做一件事情?家長如何在自然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經驗和人生觀與孩子分享?如何自然的知道孩子內心的盼望、惶恐或憂慮? 經過長期思索,我發現挑選好影片,在家與孩子共賞是達到這些效果最自然、最沒有壓力的好方法。 尤其現在好電影很多,簡直可以用「閱讀電影」來形容。看一部好電影就像看一本好書,就算不喜歡看書的孩子也不會排斥看電影。透過影像獨特的力量,可以使孩子容易將情感投射其中,若是利用影片內容再加以延伸閱讀與學習,很容易培養出孩子主動探索的習慣。 對於一個想獨立、想脫離家長束縛的青少年而言,父母正經八百的訓話,不僅無效,通常還會有反效果。如果能夠和孩子一起坐下來看電影,在觀賞後的感動芬圍中,父母分享自己的情緒或與影片可以呼應的真實故事,往往三言兩語就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更棒的是,與孩子共賞電影的次數多了,親子間的親密感與信任度增加以後,孩子往往會說出一些平常不會跟父母講的心事。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鳴的,就是他們現在關心或憂慮的事情,家長可以從孩子透露的蛛絲馬跡中獲得一些訊息,適時的提供協助。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動物王國過萬聖節」

生活中值得期待的事,不一定是大事,也許是別人眼中的小事,好比百貨公司週年慶買到便宜又大碗的東西、和朋友們開心的聊天、聽一場好聽的演講、看一本好書、呼吸新鮮的空氣、聽孩子的童言童語、看到可愛的動物。而在孩子的心裡,萬聖節的活動可是他們近日最期待的事了~ 「動物王國過萬聖節」,在10月29日星期五完美且順利的落幕,相信烙印在孩子心中的,一定是個特別又新鮮的經驗,尤其是第一次參與活動的寶貝們。活動當天,孩子們穿著特製的動物裝,拿著自製的糖果袋,在老師的帶領下一班班依序到活動室,從他們臉上的笑容看得出,孩子的心是快樂的,是開心的。小朋友巧扮成不同的動物,齊聚一堂,真是可愛、又有趣,從中也看到家長的用心和創意。 活動以劇場秀展開,Michelle和Lydia分飾巫婆和噴火龍。 劇情敘述: 萬聖節就要來臨了,大家都忙著打扮自己,想要參加化裝舞會。巫婆也接到動物王國的邀請,參加仁和的萬聖節化裝舞會。於是她戴了一頂好看的帽子,一副很酷的大太陽眼鏡,一個亮晶晶的蝴蝶結,一襲黑色的披風,還有一枝美麗的魔法棒…等,巫婆開開心心的出發了。 正當巫婆騎著掃把,在天空飛翔的時候,一陣怪風吹來,把巫婆的帽子吹落了!巫婆決定下去尋找帽子。此時,她看到森林裡的小動物們,也打扮的好漂亮,大家都要去參加動物王國的化裝舞會!巫婆東找西找,找了半天,卻找不到她心愛的帽子…..,老師演得逼真,台下的孩子也認真的回應,大聲的呼喊,台上台下,鬧熱滾滾,隨著劇情的發展,各班也上台走秀和表演。 接著闖關遊戲-骰子丟丟樂、打擊魔鬼、夾夾樂、我是小投手、我是小天使,孩子們玩得很愉快,通過關卡的,可兌換一包萬聖節的糖果。 壓軸好戲是踩街活動-trick or treats,分成三組-莫札特和華盛頓到遠東百貨公司-史丹佛和愛迪生到冠愷、彥晴家,達文西和諾貝爾到社區,不論是到社區、百貨公司、小朋友的家,所到之處,大家都以歡喜的心,迎接這群可愛的小朋友,孩子尚未開口,就主動發糖果給小朋友,寶貝們也以歌聲來回報。 在此特別感謝冠愷、彥晴家長(靓媽咪月子餐中心)開放家裡,歡迎小朋友;感謝欣彤媽咪的陪同,走完全程;感謝秉寰媽咪的熱心,還充當嚮導並準備東西送孩子,讓小朋友們到遠東百貨公司,受到熱情的接待。回到幼稚園時,個個臉上都露出滿足的笑容,細說踩街要糖的種種趣事。 生活因有期待而產生動力,它可以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就像聽一場好聽的演講,星期三台灣文學館舉辦一場「閱讀台南.學習型的城市」,由天下雜誌主辦,台南市政府協辦,邀請曾志朗前部長和作家蔡穎卿一起來分享,這是一場非常棒的閱讀演講,讓我感到非常的滿足。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閱讀提醒我世界有多大,從閱讀中我學習意念的整合與如何傳達自己的思想,閱讀是利息豐厚的心智儲蓄,閱讀與創作,閱讀和寫作是幫助腦子的思維,聽覺加上視覺產生閱讀」從兩位演講者的分享中更清楚了解,閱讀的重要性。 期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閱讀,閱讀中有生活,讓生命更豐厚。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 閱讀童心、想像飛揚~談親子共讀 蔡純◎作

美國童話作家荷姆斯說:閱讀,就好像乘著作者的翅膀一道飛翔,看到從來沒有看過的風景,體驗從未有過的自由;莎士比亞也曾說:生活裡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就好像沒有翅膀;而我們中國也有ㄧ句俗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社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閱讀是豐富孩子生命的泉源,也是打開孩子智慧希望的門窗。只要是孩子沒有不愛聽故事的,而學齡前階段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這時期的孩子就好像一塊海綿,遇水則吸,換言之,我們給孩子什麼,他們就會毫無保留的吸收和儲存,因此這段時間最適合和孩子共享閱讀的樂趣,兒童文學家Paula Fex曾說:「當你唸書給孩子聽,當你把一本書交到孩子時,你便帶給孩子無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為一個啟發者。」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到學校自然就有書可以唸了,並不需要操心選書或陪讀的問題,但請不要忘了,父母親對孩子親密的眼神是老師無法取代的,孩子與父母共讀,是在享受一種親子間的愉悅和書中的幻想世界。然而,該如何進入親子共讀的世界呢? 以下提供幾點小小建議: 一、關掉電視,說個故事:每天定時為孩子講故事,除了父母念故事給孩子聽,也可請孩子說給爸媽聽,或一起合作改編故事內容,發揮想像創造力,增添更多趣味。 二、親子共同選書閱讀:閱讀後可分享彼此的心得,凝聚親子心靈的交流;也可讓孩子作思緒的延伸,例如畫出故事或實際體驗;或全家人運用表演的方式呈現故事,皆會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動。 三、每月不定時全家到圖書館或文化中心看書、或觀看表演,多善加利用社區資源。 四、帶孩子逛逛書店,由孩子自行選書作為生日禮物或獎勵品。 親子共讀不但有無窮的樂趣,也有無限的好處,有待大家共同來發掘與響應,讓書香之氣取代社會暴利之氣,讓我們一起乘坐希望的翅膀,一起進入書香世界裡,共享美好繽紛的想像世界中。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