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October 2010

園長的話 – 「九月颱,沒人知」

「九月颱,沒人知」,這句台灣俗諺,語意是「即使到了農曆九月,都還會颳颱風,是不能掉以輕心。」接連幾次的秋颱,真的驗證此句俗諺。凡那比颱風重創南台灣,高雄地區下了近一千毫米的雨,造成大淹水,陳市長因為此事件被砲轟的事件尚未平息,接著上星期的梅姬颱風,又帶來超大豪雨,造成宜蘭、蘇澳大淹水,蘇花公路大坍方;從電視新聞的畫面播出,有的地區,一條條的巷弄內,都是一堆堆土石,而且高度比人還要高;有的住家,幾乎都被土石流給淹沒,還有超市的飲料、罐頭,散落滿地,亂成一團,不知如何如何清理;有的家園全毀,甚至喪失性命;還有尚被埋在土石堆裡的遊客,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令人心痛。 從去年的莫拉克颱風到梅姬颱風,只相隔一年,期間台灣地區發生了多次天災,看到大自然的威力與無情,從這當中我們是否學到了教訓?科技與文明是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神創造天地萬物,到了第六天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要人好好管理天地萬物,但人誤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破壞大自然的生態,濫墾濫伐,使得災害頻傳。森林是水的故鄉,我們應該了解自然生態環境並好好的愛護才是。 因著梅姬颱風的侵襲,上星期五台南市下午放颱風假,士廷媽媽來電說下午放假,趕快上網看教育局簽收,尚未發佈,接著家長的電話就不停的進來。確定停課時是十一點四十五分左右,當時大班在上體能課,中小班準備用餐,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我們措手不及,仁和物語、班級教學分享尚未印好,每日聯絡本還沒寫、棉被、牙刷….等等需帶回的,大家心裡很著急,小朋友不知大人在忙什麼。計畫真的趕不上變化。孩子們全部回家是下午三點左右。 本星期小朋友們最高興的是星期五的萬聖節活動,萬聖節是鬼節,為了不讓孩子感到害怕,幼稚園每年均會以不同的主題來舉辦,今年是「動物王國」,孩子們期待巧伴成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有「猴子、小白兔、綿羊、老虎、獅子…」準備好了嗎?「做好了!買好了!…」 昀蓁的媽媽分享「這次的萬聖節活動,聽昀蓁說要以動物造型裝扮,於是帶她去家樂福挑選,想要用買的就好,結果她竟說要自己做,這下可麻煩了,除了要選哪種動物外,還要去買材料、構圖、上色..等等,花掉星期日半天的時間,總算大功告成。」家長的尊重孩子與不嫌麻煩的付出,享受親子間的關係與動手做的樂趣,是金錢所買不到的,是無價的,是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 動手做的樂趣,是金錢所買不到的 因著萬聖節活動,全園師生動了起來,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教室、活動室的佈置,還有南瓜車、蝙蝠洞、南瓜門。除了戲劇表演、走秀、過關,還分批到社區及遠東百貨公司。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不花錢的創意 其伶◎作

幼稚園下課後,四歲的女兒和幾個小朋友留在教室外面的遊戲區扮家家酒。我在ㄧ旁和其他家長有ㄧ搭沒一搭的閒聊,無意間聽見小毛頭們的對話。一個五歲的男孩手裡握著一輛紅色跑車,童言童語的對其他孩子說:「我家很有錢呵,有ㄧ百萬!」另ㄧ個男孩不甘示弱的說:「我家非常非常大!」還順勢比出誇張的手勢。沒料到原本在ㄧ旁安安靜靜烤假蛋糕的女兒突如其來的插上一嘴:「我家很乾淨、很整齊呵。你們要不要來我家玩?」乍然聽見女兒回答,我心頭一震,一股暖流頓時湧現。因為我是職業婦女,白天工作繁忙,晚上還要進修上課,能處理家務的時間非常有限,由於鮮少能把家打理得有條不紊,使我常常感到愧疚。最近,因為工作職務調動,時間比較有彈性,決心好好整頓「荒蕪」已久的家。除了乾淨整潔,我想多發揮一點創意,但礙於經濟問題,必須以不花錢為前提。於是,我動了一下腦筋,想給家人一些驚喜。我把過去組裝的小書櫃挪到床頭,把女兒喜愛在睡前讀的繪本,按照高矮、顏色,分類排放整齊;又因怕組裝的櫃子邊緣太過銳利,於是用泡棉黏貼在櫃子邊緣。沒想到貼上亮眼鮮黃的厚泡棉以後,竟然使櫃子有ㄧ種奇特的鑲邊效果,並多了一點童話的味道。 我再把家裡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被子,捲成捲心餅乾的樣子。由於每床被子的花色不同、長短不ㄧ,捲出來的效果極佳,就好像陳列在蛋糕展示櫃裡的蛋捲冰淇淋一樣,看起來琳瑯滿目、趣味盎然。而女兒最愛的小獅子、猴子哥哥、小兔兔等玩偶,則參差的排列期間,成了瀏覽、品嚐這些可口點心的遊客。 整理完畢,我等待女兒回家後的反應。女兒一進房門,果真開心的又叫又跳說:「太棒了,好像新家,我最喜歡這樣子了!」女兒還把不同色澤與質料的被子,賦予不同的名稱是「軟綿綿的草莓蛋捲」,鵝黃色涼被則是「黃金布丁蛋糕」,邊命名還邊學小販叫賣起來,模樣十分有趣。 對於女兒如此開心的反應,做媽媽的我當然感到欣慰,但也只當作是女兒嘴甜的隨口讚美而已;沒料到女兒竟煞有其事的向玩伴們公開「表揚」和「邀約」,這讓我明白,女兒是真心的喜愛老媽整頓家裡的成果。 我想,或許做父母的總會遺憾自己沒能給孩子更大、更寬敞、更舒適的居住空間,但孩子未必如此在意;一個乾淨、清爽和充滿趣味的家,或許更勝過華宅美夏。 聽了女兒的真心告白,我感動得報以微笑,女兒也似有所感的抬頭看看我,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 謝謝這位小小鑑賞家,感謝她懂得欣賞老媽不花錢卻愛心滿滿的創意。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歡笑帶來生命力」

「歡笑帶來生命力」,這是今早看靈修書時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作者說每次他的母親和三個姊妹在一起時,都會盡情地開懷大笑,無論生活都艱苦,她們都不讓生活中的重擔,把自己壓垮,而能一直讓自己保持笑的能力。女人的確比男人能夠開懷大笑。笑是驅逐煩惱的良藥,紓解緊張的情緒,是一個友善的肢體語言,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古時候,日本的神道教曾經崇拜過一位舞蹈和歡樂女神。這位女神在寺廟中跳了一場非常輕鬆愉快的舞,把眾神逗得哈哈大笑。原本因為苦惱而躲到洞裡的太陽女神在聽到這笑聲後,也好奇地走出洞穴來看。自此之後,笑就成為歡慶光明和生命重歸大地的一種表現,聖經箴言:「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可見笑的魅力有多大。 當然,孩子的歡笑聲更有吸引力了,他們只要看到一件有趣的事、好玩的活動、好吃的東西、新奇的玩具,都會開懷大笑。體能課,玩氣球傘時,一個動作、一種遊戲,都能逗得他們哈哈大笑。問:「快樂的寶寶在哪裡?」「在這裡、在這裡。」「愛笑的寶寶在哪裡?」「在這裡、在這裡。」「什麼時候最高興?最快樂?」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去玩、吃好吃的東西、去阿嬤家、表演的時候….」,有個小朋友說:「下個星期萬聖節,我要打扮成快樂的動物..」嗯,好棒哦!打扮成快樂的動物,好點子。 今年的萬聖節,我們訂的主題「動物王國過萬聖節」,動物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想像著一群可愛的、快樂的小動物一起過萬聖節,一定很有趣。問:「怎麼打扮成動物?」Mandy:「買一隻動物!」小朋友們笑成一團,柏均說:「在紙上畫一隻動物,上色後再剪下來,貼在身上。」士鋐:「用布做,我爸爸很會做。」宸瑄:「用木板,我爸爸會做哦!」承翰:「用浴巾做。」孩子們很有想法,若是親子一起探討,動手做,一定能夠玩出更多的創意。 小朋友動手做,一定能夠玩出更多的創意 不過有小朋友說:「媽媽說-租一租、買一買、家裡有什麼穿什麼就好了。」,一樣的話題,不一樣的想法,很多家長都不想麻煩,所以不知孩子在想什麼?有什麼能力?最好什麼都在幼稚園完成,不要麻煩家長。當然,我們也能體會家長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辛苦。不過,再怎麼辛苦,孩子的事仍應排在第一,從互動中享受親子的關係、了解自己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親子課題。 每學期幼稚園都會安排二至三次親職講座,本學期第一次是9月11日,各班參加的家長一半的很少,還有一班只有一個,老師好失望,只好電話詢問拜託參加。所以預定在11月13日舉辦的親職講座,老師們建議事先調查,會參加的人數有多少?若仍需拜託,是否不要舉辦。停辦,對我們而言,心裡會感到很難過的,但……。調查結果,就如老師們預期的,不到三分之一….,So….這次可能不舉辦了,希望一月的家長參觀學日,大家都能撥空來參加。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家庭教育 – 臺灣VS瑞典 張芸菌◎作

帶混血小王子回臺上學的頭幾天,便深刻體會到當單親媽媽的不容易。瞬間良心發現,打心底感謝先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如分擔教養小孩、共同維持家庭等繁瑣工作。看來,放「婚姻假」讓夫妻倆偶爾分開是必要的,不然難免會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除了獨自帶孩子幫助他適應環境,讓他對這個「說媽媽的話」的異國建立起安全感,同時還得打點新生活所需的一切。為了有效率的完成手上的工作,有時難免會對小孩失去耐性,而不自覺啟動「條件式」語氣,例如:「你要是不乖、不聽話,晚餐之後就沒有冰淇淋吃了!」若是在瑞典,我可能會說:「你再這樣,就去奶奶家住吧!」 這些話聽在瑞典籍先生的耳中,既可怕又不合乎現代教育。但對於在這樣情境下成長的我,還真沒想過有其它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失控的小孩。其實回頭一想,失控的也許是我自己。 原本以為瑞典人對付調皮的孩子,只會不斷重複說「這樣子不行」,但看到小王子和他爸爸、奶奶的互動,我突然好像有點理解了。其實他們是在教他另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父母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可以不用太急躁。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爸媽不會因為我做錯事而不愛我。」在這樣平和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小孩,逐漸從大人的身教中學到心情上的穩定和自重。 若有機會來瑞典,可多留意路上遇到的小孩。除了還在哺乳的小娃,無論年紀多小,都有ㄧ種冷靜溫和的特質,彷彿與生俱來。他們不太哭鬧,不會坐在玩具店地上哭到不達目的不休止,自然我也沒看過在街上罵小孩的父母。我感覺這「不哭鬧」和「不罵街」兩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 家庭是強力的學習場域,儘管責任很重,但是態度還是得放輕鬆。育兒簡直跟學太極一樣充滿挑戰呢! 瑞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既非德意志式的嚴格自律,也非東方式的溺愛或過度期待。乍看,反而有點漫不經心的感覺,就像是對待成人一樣的平和。混血小王子的爸爸從小就習慣了這樣的社會互動和家庭情境。他的父母就算對他懷抱無限希望,卻能很自制的保留他們的意見。對家人需要這麼客氣跟保留嗎?那當然,親情絕對沒有賦予我們那麼大的權利,以控制之名或以愛之名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我不是這樣長大的,所以當了父母以後,要看很多有關教養和自我認知的書,雖然不同文化的學習方式有微妙差異,不過只要願意,相信我們都可以抵達同一個終點,也能在有意識的改變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本星期轟動全世界的頭條新聞,莫過於智利礦工,在地底下長達69天,獲救脫困的消息,救援的行動透過媒體電視畫面,傳送到世界各地,讓我們坐在家裡面,也能夠一起見證人類最偉大的救援行動,心裡好感動。除了礦工的家人外,數千人聚在礦坑外引頸企盼,當第一個獲救的礦工佛羅倫.奇歐,帶著安全帽和墨鏡出現在沙漠寒冷的夜空,滿臉笑容地從上升到地面的救生艙步出時,現場歡聲雷動,掌聲與歡呼聲久久不絕。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到最後一個被救出,整個救援行動才大功告成。看著電視新聞的報導再讀報,感覺到這是一個有智慧、臨危不亂的礦工團隊,遭遇到這麼重大、危及生命的災難,能夠憑著信心、毅力、耐心和過人的體力,在井下700米深處,以傳紙條方式,告知地面上的人他們還活著,實在是有智慧。重要的是如何度過長達二個月的時間,在心理、生理與人際互動上,在在都顯出這個團隊的服從與合群,在領隊的帶領下,生存的意志力和信心的念頭,讓他們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面對問題,先自救後人救,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獲救的礦工,在抵達地面後,回憶受困遭遇說:「我曾接近上帝,也曾接近魔鬼,但上帝贏了。」 當然救援的幕後推手,就是位高權貴的智利總統,皮奈拉,因著他的重視與支持,加上主導救援行動的礦業部長高柏內,他們尊重生命的態度,不放棄任何人與希望,排除萬難,以人類的高智慧和科技,贏得這場勝利,可說是智利人的奇蹟與驕傲。 晨會時和小朋友分享這舉世皆知的大新聞,然小朋友沒人知道,讓我感到很驚訝!其實這是個活生生的教育題材,發生地點雖然不在台灣,但全球化、地球村,是值得我們關心與學習的。尊重每個人生存的權利,在此事件顯露無疑。 活得健康,生命才有價值。市衛生局新購乳房x光攝影篩檢巡迴車,本星期二假衛生局廣場舉行剪彩啟動儀式,本園受邀參加啟動儀式前的表演活動,由達文西家小朋友表演的「愛在高崗上」,揭開剪彩的序幕,孩子們穿著原住民的服裝,在音樂聲、鼓聲的引導下,舞出他們天真可愛的一面,齊呼「各位親愛的阿姨、媽媽、阿嬤們:貼心的告訴您,健康就是財富,請定期做乳房檢查,才能活得健康、活得快樂,Happy啦!」孩子們的表演,贏得包括許市長在內與會人員熱烈的掌聲,局長更提議長官們與小朋友合影留念。 仁和小朋友的表演贏得滿堂采 表演為了累積小朋友的經驗,而經驗必須有機會,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品德教育要趁早 文/洪蘭

最近連續發生好幾件令人驚愕的事,例如大學生在公車上把七十多歲的老人打到要去醫院驗傷;大學生園裡發生清寒學生遺失借貸來的學費,學姐撿到錢以後,要求三成的留置金;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兩個學徒弟在師父的店旁開麵包店,跟師父打對臺。簡直讓人不敢相信有這件事,尤其是後者,更讓老師心寒。難怪武俠小說中,師父教徒弟得留ㄧ手,不敢傾囊相授;不然有ㄧ天,徒弟翻臉不認人時,師父會死無葬身之地。像這種忘恩負義的事被登出來以後,民眾好像沒什麼反應,而負有教化責任的媒體也沒有譴責,使我有點擔心,孩子看了會誤以為別人做了沒事,我也可以做。 很多事是法理允許,天理難容。只是法理有法點可以教,但天理怎麼教?怎麼教一個孩子要厚道?過去的方法是把孩子帶在身邊,碰到事情時,隨時隨地跟他講解。比如說,我的父親會告訴我,徒弟可以自立門戶開店,但是只隔一條街,搶師父生意,就有失厚道;撿到錢可以有報酬,但是對借貸來的學費或醫藥費要求留置金,就有失厚道;至於博愛座,年輕人本來就不應該坐,坐了還打人打到驗傷,再怎麼樣都講不過去了,品德的教養要趁早,現在不教,等習慣成自然以後,就來不及了。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一個國家的前途,決定於人民的品格和教育的程度。」英國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史邁利也說:「一個民族如果缺少了品格的支撐,就可以確定它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這個支撐國家的四根柱子就是管仲說的「禮、義、廉、恥」。現在孩子連禮儀廉恥是什麼意思都說不出來,更遑論要他們寫出心中代表這四維的人了。 品德是潛移默化的歷程,必須從認同某個人或某種行為而產生同理心,在逐漸內化成行為的準則。全世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透過英雄的故事,讓孩子把英雄的行為內化,最後形成民族性;這是為什麼有的民族民風強悍,有的民族溫和敦厚。 中國的父母一向注重品德,教孩子要尊師重道、敬老尊賢、童叟無欺;但是曾幾何時,我們的國民變成說ㄧ套做一套,美其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考試時寫給老師看、面試時說給老闆聽的是一套,再生活中實做的又是另一套。 我問過許多大一新生,高中時有沒有作過弊?他們都說有。再問:知不知道作弊是不對的?大家都說知道。那麼為什麼還作弊?因為考不好要挨打。他們說,作弊不是道德問題,而是生存問題,人要先活下去,才能談道德。我聽了哭笑不得,也了解臺灣今天會發生這些偏差行為,有很大原因是我們平時疏忽了,只要求孩子的功課,而沒有強調健全的人格。人要表裡如一,人家才會看得起。 亡羊補牢猶未晚,如果社會已經積非成是,而媒體不譴責、父母也不教時,老師就必須擔任這個教化的責任,隨時隨地看到不對的行為就指正。孩子的心是沃土,如果不先教正確的觀念,等野草長出來,稻子就長不好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教育部為落實以台灣為主體之本土化教學,期使幼兒透過幼稚園推動母語教學活動,能從小會說母語,進而培養愛護鄉土、關懷社會與自然之人本情懷,近幾年來推動本土語言教學,向下到幼稚園;而閱讀也是推動的重點,如何將閱讀融入生活中,以及如何透過親師合作,提升孩童對閱讀的興趣,共同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還有校園遊戲場安全的重要性。台南市政府教育處為了解各幼稚園推動與執行的情形,連著四年,由幼教輔導團的團員們,分組到各公私立幼稚園做訪視,四月訪視公幼,十月訪視私幼。而身為輔導員的我們,園所也必須接受訪視。星期二訪視人員來到幼稚園,一入園就被校園的色彩吸引住,感受到園地的熱情與活力,對放置在活動室前長頸鹿、牛小弟小妹也感到興趣,接著Mandy帶兩位訪視人員做校園巡禮,針對本土語言情境與閱讀情境做更進一步的了解。在本土語言方面,除了有櫥窗的張貼,還有台灣囝仔歌的看板,班級老師也有情境的佈置。 閱讀方面,有圖書室,內有豐富的藏書;活動室的閱讀區,還有班級的閱讀區,每一項規劃都考慮到實用性,且動線又好,訪視人員讚賞不已,對校園設備的規劃很羨慕,除了考慮實用性,還有安全性,走在仁和的園地,感覺很舒服,很自然,很享受。對於大蝴蝶遊戲場更感好奇,她們說孩子在裡面玩,不會曬太陽、也不悶熱,真好!那時剛巧達文西小朋友在遊戲場內,還特別秀了吊單槓的動作,更令他們刮目相看。除了做現場環境的了解,當然也有紙本資料的查閱。 接受訪視,對我們而言,受益良多,也以虛心的態度接受指導,希望好的繼續保留,需改善的則要加強。 最近因著台南市的登革熱疫情加溫,衛生單位如臨大敵,市政府特別成立了強制孳生源清除稽核大隊,負清查責任,強制每一個市民都必須接受法律的要求,確實做到家戶孳生源環境的清除。若是住戶環境一旦被清查出有孳生源,即開告發單警告並限期一星期改善,7日後複查,若還是發現有陽性反應,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按次處罰新台幣3000-15000元罰鍰,家長不可不重視。 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社區病,因此只要環境中存在適當的孳生源,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社區全民總動員,從自己家裡開始自律管理清除孳生源,才是預防登革熱唯一的方法。 幼稚園針對此項亦是全力配合,除了加強校園環境的整潔,特別將前門花圃重新整理規劃得煥然一新,另外教室也將加裝紗門、紗窗,目前已在進行中,期望能提供孩子更優質、更乾淨、更安全的學習環境。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尊重與處罰

摘自國語日報 文/陳慧珊 大人在教養的過程中,總是扮演懲罰方式的設定者與執行者,但大人也應該要檢討自己對於懲罰的意義是否有正確認知。在人與人共處的社會中,懲罰的目的是為了防範彼此對應有尊重的侵犯。這樣的尊重,在家庭中展露和諧,在社會中更是安全的基礎。因此,如果一個孩子不是從「人際關係」的深層意義中對懲罰有正確的認識,他很可能只從被處罰的經驗中學到該如何巧妙的避開糾舉,而不是從心裡了解尊重他人是多麼有意義。 外出演講時,我在ㄧ所小學的洗手間裡看到一段貼文,上面寫著:「上完廁所如不沖水,天理不容。」這段文章給了我ㄧ種啼笑皆非的感覺,ㄧ方面驚訝於小朋友的文字程度這麼好,能看懂這段文字的意思;另ㄧ方面則訝異於大人對於幼齡孩子的勸導,竟類似於某種咒詛,讓我想起某些禁倒垃圾的地方貼的大字條上寫著:「繼續在此倒垃圾者,絕子絕孫!」從洗手間走出來,我真想找幾個小朋友問問,他們對於「天理不容」的了解是什麼? 沖水是使用廁所最基本的「衛生習慣」,如果忘了而使續用者無法得到好的環境,就是侵犯他人應該享有的「被尊重」;小朋友如果想像自己置身在沒有沖水的汙檅環境,必定會厭惡上廁所時不受體貼的感覺,他就可以從自身的感受,了解尊重別人的重要。 無論孩子或成人都ㄧ樣,ㄧ旦了解自己對他人與環境有所貢獻時,便會感到尊榮與愉快。我想,教育就是要發揮這樣的善意。引導孩子看見自我價值的提升,ㄧ定比害怕惡果來得更有意義。 我們都說自律的孩子比較幸福。自律與受規範的表現看起來或許一樣,但因為動機不同,行為的穩定性與內涵也不同;前者了解自尊的美感,後者只怕犯規。孩子的天性一樣善良,但受引導的方法不同,體認行為價值的經驗就造就了不同性格。 大人應該多與孩子分享自己尊重他人的行為,比如說:為什麼我們走路時,總是敏銳的注意其他路人的動線是否順暢、停車時不貪求自己ㄧ時方便、在公共場所講話要輕聲等,分享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對孩子來說既淺顯又真實,可以在無形中幫助他們了解:人在共同生活的社會中,彼此尊重體貼並不是口號,而是每一份心思意念都可以化為真實有用的行為與作用。 我們不是害怕被處罰而守規矩,而是因為知道尊重的美好而自律。好大人應該儘早幫助孩子從細微的地方成為好孩子;否則等天理不容的時候,ㄧ切都來不及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中秋與教師節點滴

「我的孩子會剝柚子,真是厲害!」很多家長看了中秋節活動,孩子們剝柚子比賽和戴柚子皮帽子的照片後對自己的寶貝都刮目相看,家長說在家只動口不動手的寶貝,在幼稚園的表現竟然這麼棒。是呀!剝柚子比賽,連小班的孩子都會動手,因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慶中秋的環境,在情境的導引,老師的帶領,小朋友的互動中,引發孩子們想做的意願。每年都有中秋節,去年的中秋和今年的中秋,對孩子而言,感受是不一樣的,因為長了一歲,尤其是大班小朋友,去年此時看起來還嫩嫩的,現在可不一樣了,身量和智慧都增長了,語言表達和繪畫能力變強了,聽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看過老師和小朋友合演的戲劇,唱了中秋節的歌曲,孩子們對高掛在天空的月亮,更加好奇與想像,Mandy告訴小朋友,新聞報導,2015年登陸月球將不是夢想了,孩子們聽了,都雀躍的跳了起來,屈指一算,距今只有五年。期待著那時乘著登月小艇遊月球的景象了。 孩子們隨著時間各方面都在成長,老師說「抹嚕九怪囉!」,主觀意見和自我意識更強了,問題也隨著增加,同學間爭吵的現象也多了,互不相讓誰也不讓誰,都想搶第一,老師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與心力也更多了。 藉著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的來臨,與孩子們探討教師節的意義,怎麼慶祝老師的節日?體貼老師?一首老師的台語兒歌「老師老師真熬教,教阮畫圖紅黃青,教阮唱歌Do Re Me,教阮規矩嘴愛甜,老師老師感謝汝。」孩子們朗朗上口。 問小朋友:「老師老師真熬教是什麼意思?」庭吟說:「老師很會教。」接著問:「什麼是教阮畫圖紅黃青?」不記得是誰回答:「就是教我們畫圖。」再問:「那教阮規矩嘴愛甜是什麼?」孩子說要乖,嘴要甜,就是要有禮貌,嗯…!真熬哦!孩子們愈來愈懂台語了。 問怎麼慶祝老師的節日?他們似乎沒什麼概念,少數孩子說:我想畫卡片送給老師。還有人說:我要請老師吃餅乾。「那誰是你的老師?」孩子們對老師的定義,只局限於學校的老師,提醒小朋友,父母是他們的第一個老師,回家也要謝謝才是。 二十八日當天舉行慶祝會,以孔老夫子的影片介紹至聖先師孔子,接著猜猜我是誰的遊戲?老師們躲在布幕後,只露出穿著黑色襪子的腳丫子,讓小朋友來猜,孩子們猜不出,布幕再往上拉,當露出穿著長褲的大腿時,首先被猜中的是Grace媽咪,Nicole媽咪,Helen媽咪,之後布幕再往上露出屁股時,Kitty媽咪、Amy媽咪被猜中,最後是Kady媽咪;活動就此進入高潮,接著小朋友幫老師打扮,再致贈卡片,齊唱謝謝你的歌曲,結束慶祝活動。 小朋友在教師節慶祝會和老師一起同樂! 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小朋友參觀全台首學孔廟,期待他們走過禮門和義路後會變得更不一樣。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疼惜老師 摘自國語日報

教師節到了。 孔廟牲酒都已經準備;為了孩子的成績來拔智慧毛的父母也躍躍欲試;有的學校請愛心媽媽一大早準備早餐給老師享用;有些學校鋪上紅紅地毯,讓老師走星光大道,校長扮公主、王子,歡騰熱烈;也有的靜靜送上花與卡片表心意,午間音樂高唱謝師恩……雖然教師節有好多活動、好多卡片、好多媒體努力提醒要「謝師」,老師們卻疑惑節日的行禮如儀制式又無意義。例如:孩子送卡片是因為學校規定,所以卡片擱著,轉身就走;有些孩子放下鮮花時,開玩笑說:「是我們的錢喲!」老師收了花,也收到不景氣的訊息;也些孩子更明確表達愛惡,一整天圍著喜歡的老師,而冷落了不喜歡的老師。 活動越辦越大,創意各出其招,一瞥之間,卻讓人看見老師們內心有個聲音切切的問:「可以在平日好好珍惜師生緣嗎?不見得要大費周章花錢,更無須要百變造行來取悅。」 「老師是不需要被取悅的,」我跟孩子說,「老師需要的是疼惜;不是疼惜人,而是疼惜ㄧ切不回報的教學與引導。」 是啊!老師真笨,為了你不讀書,氣得腦門冒火。「何苦?」我問孩子,也問自己。我自己的答案其實就是所有當過我的老師們的答案,那就是:「捨不得你沒有發揮!」捨不得你不長成參天木。 那麼……教師節來給老師們一個疼惜禮好不好? 不須勞師動眾,不要布置與紙張,只要在心裡給老師一個疼惜,好好跟老師敬個禮,好不好? 我任教的學校,有一年真的做了這件事。 那一年,全體師生只在升旗時間花點一點時間,先請回母校當老師的校友穿著校服帶唱校歌,校長簡短感性的追憶過世師長,最後全校師生ㄧ起恭恭敬敬的敬了三個禮。 第一個禮,校長領著,向天地父母鞠躬說:「謝謝老師!」我們跟孩子說:「天地父母是第一個老師,今日的你、我都非平白而來,而是天地生就、父母養成,這是一輩子都不該忘的功德,所以要說謝謝!」 第二個禮,請全體學生轉向孔子銅像敬禮。跟孩子說:「這個禮敬的不只是孔子、教師節和你旁邊的老師,而是請你在鞠躬的同時,憶起你的第一位師長。想想是誰抱著你開始讀第一個故事?是誰在你徬徨時給你當頭棒喝?是誰在你成功時為你歡呼?……如果你還記得這些面孔,請你大聲說謝謝!聲音要大到足以傳給遠方的老師,甚至遠在天上的老師都聽得到。」 這個禮敬下去時,聲若洪鐘的「謝謝老師」真的在校園裡迴蕩,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個禮,則是請孩子轉身坐下。我們跟孩子說:「請好好跟自己行禮。你其實是自己的老師,請好好珍視自己,好好栽培自己,這才是最慎重的報師恩。」 最後,學校發給孩子一張卡片,請孩子寫給住在他心裡的所有師者,跟老師說ㄧ句感恩。本以為太陽毒辣,孩子們會無心書寫,沒想到操場上滿是專心寫謝師卡的孩子。 那ㄧ天,太陽好大,懷念師長的孩子們卻像在清涼的冷氣房裡和感恩同坐,ㄧ點也不覺得熱。雖然後來有學生說,其實熱死了,但他好怕ㄧ回教室,那個感覺就不見了。 那ㄧ天,原來還安排拍照,但看見孩子認真揮汗寫卡片,老師們都不敢打斷那自省與感恩的巨大力量。 我們稱這個活動為「向過去、未來、現在的師長敬禮」,希望從教師節開始,孩子們就會懂得疼惜老師。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