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7, 2010

園長的話 – 「第36屆畢業典禮」

七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三十分在仁和的園地舉行「第36屆畢業典禮」,再次的見證仁和團隊的用心與合作,為營造一個感動寶貝和家長們的畢業典禮所做的努力。我們以祝福的心歡送孩子們,讓他們人生第一個畢業禮充滿了溫馨、感動、愛與關懷,相信烙印在他們心裡的,會是最美麗的回憶。今年的畢業典禮和期末學習成果發表會分開舉辦,六月二十八日晚上舉辦期末學習成果發表-2010仁和開心農場哇!哇!哇!,七月三十日舉辦畢業典禮-孩子的未來不是夢,兩次活動相隔一個月,都很用心規劃。分開舉辦時間較多,可以讓每個畢業生都有均等的機會,上台受到肯定與重視。而時間日期的選擇可是最難的,若是選擇在七月三十日之前(29.28.27.26…)就可以在晚上辦,但晚上舉辦,中小班小朋友不參加的比例很高,提早在七月24日週末,老師和小朋友的準備時間不夠,又有人力資源上的考量,總總的原因,才決定在七月30日上午舉辦。去年成果發表會和典禮一起,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五時舉辦,三十、三十一放假,家長也有意見;不過家長的建議,明年我們會更加留意的。 雖然有部分家長覺得在上午舉辦不妥,但三十日當天的典禮和感恩餐會,仍然有很多家長參加,在此感謝大家的配合。從畢業生入席,家長牽著孩子的手,依序一個個入場,畫面美麗溫馨,中班孩子和小班的獻花圈和獻花,讓畢業生更加有自信;自我介紹,孩子們以流利的英文介紹自己,並說出自己的夢想「I wantto be a…」;楊園長的祝福,希望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薪火相傳一屆傳一屆,生生不息,由Mandy將點燃的燭火傳給小園長許雅宣、副園長陳柏臻,再由她們兩個傳給中班的李品昀、陳岳丞,接著再往下傳,當一支支的燭光都點燃時,會場更加明亮,象徵前途燦爛光明。 謝師恩-我要大聲唱我是多幸福…「老師,謝謝你!」陪他們三年的孩子要畢業了,不捨之情油然而生,淚珠也在眼框裡打轉;謝父母恩-奉茶,更是感人,孩子們雙腳跪著,雙手捧著茶,請爸(媽)喝,一杯茶代表著孩子的心意和謝意,謝謝爸媽養育照顧他們的恩情,有家長因而流下感動與歡喜的眼淚;致謝詞-由小園長許雅宣先上台致謝,接著全體畢業生分別以英文、國語和台語致謝;在園生致歡送詞,小朋友以中英文歡送哥哥姊姊;頒獎暨頒發畢業證書,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一樣好,幼稚園贈送畢業生開啟語文的鑰匙-中文字典及獎狀,送給每一位小朋友;特別獎,頒給參加潛能語文檢定得獎和奧林匹克數學得獎小朋友;另一個特別獎受獎的對象是本學年參加仁和舉辦的各項活動及每週家園聯絡欄都有回應的家長,感謝他們對孩子的付出與關心,重視親師的互動,透過文字的書寫傳達訊息。 典禮後的感恩餐會更是踴躍,郭爸爸說人好像比食物來得多,總是「鬧熱時大家歡喜著好」,大家吃著、說著,談笑聲不比外面的雨聲小,氣氛熱絡,親師、同儕、家長間互動愉快,孩子們載滿了仁和滿滿的祝福,也為36屆畢業典禮暨感恩餐會劃下完美的句點。 我的爸爸! 八月二日暑期生活營開始,孩子們似乎已習慣了上學的生活,只有幾個新入園的孩子,需花時間、心思陪伴!星期日八月八日爸爸節,幼稚園於星期五舉辦慶祝會,並設計了四個關卡-「畫我的爸爸」、「愛意撲滿」、「愛的言語」、「愛的動手做」,星期四在幼稚園畫「我的爸爸」,今天孩子會帶回家,請家長依照關卡,一關關引導小朋友去完成,並寫下您的感動,於星期一帶來幼稚園做分享;另外幼稚園也準備了一份愛的禮物,請小朋友帶回家送給爸爸,祝福爸爸們 父親節 快樂! 祝 平安喜樂 福杯滿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 「爸爸你好 我也好」

摘自國語日報 文/呂政達 問一個問題:你爸爸是做什麼的? 答案顯然很簡單,而且只有一個,爸爸是公務員、老師、商人或其他各行各業,你應該知道答案。 再問一個問題:爸爸曾為你做過什麼?你簡直可以列出一個「爸爸清單」來:考試考壞時,陪著你、給你打氣的爸爸;生日時,跑遍城市為你買蛋糕的爸爸;承諾要「永遠照顧你」,晚上趁你睡覺來看你,給你蓋被的爸爸。還有一個問題,可能要想一下,也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為爸爸做過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爸爸,而且生下來就註定好的,然而,觀看別人的爸爸的故事,是會有情緒渲染力的,我們常不知不覺聯想起自己的爸爸,以及爸爸和我們之間的故事。像張作驥導演的電影《爸,你好嗎》裡,就有十種形形色色的爸爸,從年輕的到年邁的父親,你必定能從其中一段,或只是一句對話、一個身影或一個眼神,尋找到自己與爸爸的關係。 每個爸爸其實真的都是一部電影,但孩子就像遲到的觀眾,努力想知道爸爸的前半段劇情。心理學家說,我們都會有追尋爸爸故事的心理動力,用爸爸的故事來定義自己的人生和角色,所以爸爸前半生的故事,就像一份送給孩子的看不見的禮物,深深的影響孩子的生命。在張作驥的電影裡,我們其實常看見這份禮物的影子,也看見爸爸的過去如何影響孩子的將來。 童年時,爸爸的身影險的那麼的巨大,我們追求不懈的讀書、考試、追求成就,常常就是為了得到爸爸的讚揚。所以,曾有心理學家調查成年兒女與對爸爸的抱怨;小時候想得到爸爸讚美,爸爸卻保持沉默,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兒子抱怨爸爸的沉默、木訥和不懂得溝通,但等到這個兒子自己變成爸爸,卻還是照樣沒有學會溝通。 電影裡有一段爸爸帶兒子會去看祖父,卻要透過孫子的問話,祖、父、孫三代才能維持溝通。經過這麼多年後,長大的兒子還是不知道如何和爸爸講話,反而只有孫子會問爺爺「你有沒有女朋友」這樣的問題。 電影裡還有一段,長大後的兒子變成了爸爸,卻還是不知道怎樣當爸爸,因為正如心理家湯瑪斯‧哈利斯說的,我們在三歲時心裡會覺得「爸爸真好,但我不好」,因為我什麼都不會,而爸爸卻什麼都會。如果這個兒子爸爸沒有教他怎樣學習變成大人,長大後,「別人好,我不好」的自卑感還是會繼續存在。電影哩,有個爸爸老實的跟兒子說:「我不知道怎樣照顧你。」反而兒子要安慰他:「你照顧的很好。」 看著自己的爸爸,以後你可能會體會到,父子間最重要的那個東西,其實叫做「關係的品質」。然而,無論跟爸爸的關係是親密,或是講不上幾句話,將來總是可能會留下遺憾和抱怨,這時,請你體諒你爸爸,他其實也在學習,小時候,他也是他爸爸那部電影的遲到的觀眾。何妨輕輕問候一聲: 「爸爸,你好嗎?」爸爸是好爸爸,孩子也是好孩子。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