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0

園長的話 – 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暑期班的小朋友參觀高雄科工館,玩的好開心! 前門花園有一株金桔樹,樹上結滿了果實,一天小朋友像發現新大陸似的來告訴我:「Mandy!那裡有一棵樹,長了好多一粒一粒小小的、綠色的東西,妳快來看!」「真的嗎?」 於是,我也以好奇的心來回應他們,跟著孩子一起去看。孩子們七嘴八舌的…這是什麼?綠色的..好可愛…好多哦..之前看到很多白色的花現在都沒有了?「Mandy這是什麼樹?」孩子們有很多的疑問。這株金桔樹是春吟老師借放在幼稚園的,她說買了三年,當初買時因為樹上結滿了金桔,就買回家,去年果實尚未成熟就掉下了,今年感覺樹一直萎縮,且只長葉子。於是六月初將此株樹搬到幼稚園來放,茉莉花、九重葛、沙漠玫瑰仙丹..等相伴,蝴蝶、蜜蜂飛舞,在陽光雨水的滋潤下,因著環境的不同,不到三個月整株樹亮起來了,充滿了生機,開滿了白色的小花,開花結果,春吟老師的先生每每來看,就會露出燦爛的笑容,他說環境真的很重要。 沒錯!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成長和植物是一樣的,尤其是學齡前的階段。幼教之父福祿貝爾先生說幼稚園是kindergarten,園裡要有寬敞的活動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有花園、菜園、動物園、草場、遊戲場,讓孩子與自然為伍,自由自在的倘徉其間,從中去探索,引發好奇心與學習的興趣;他們就像花草一樣,需要陽光、空氣、水的滋潤,在好園丁的照顧下才能開花結果,成長茁壯。仁和的環境是洪董事長以福祿貝爾先生的理念,加上自己的專業,設計建造出來的,除了自然的環境外,還有游泳池、沙場、科學遊戲場,豐富的體能器材,以運動感覺智能開發孩子的潛能。 美國心理學家迦納提出了多元智慧的理論,為教育界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他說「智慧」沒有唯一一個正確的定義,它包含多種不同的能力,有些人這些能力比較強,有些人那些能力比較強,每一項智慧都同樣有價值,因為每一項智慧都是演化過程的結果,目的都是讓我們存活。 迦納說人類有七種智慧-肢體動覺智慧、人際、內省、視覺空間、音樂、邏輯數學、語文等,其中之一的肢體動覺智慧,在教育過程中是最迷人的一點,因為許多孩子都具有高度的肢體動覺智慧,尤其是男生。孩子喜歡動態性的活動,從操作物品中了解東西的特性與之間的關係;動動身體,了解自己身體的功用;從遊戲中學習規則;從運動中訓練身體的協調力、敏捷力與大小肌肉,促進身體健康與成長。 星期三的高雄科工館一日遊,小朋友們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大夥兒參觀了科學館-夢想號、奇幻國、糖果屋,每個館裡都有很多操作性的科學遊戲;還有機器人展、製茶特展、水資源…等,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直呼好好玩哦! 今早的游泳課,依然吸引著孩子們,如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讓M型社會自然消失 文/洪蘭

晚宴時,有位朋友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M型社會。這個社會就像一棵樹,擁有越多樹苗,就會從太陽得到越多能量,而越多的樹葉也會有越多的落葉,落葉腐化後,自然就會有螞蟻、真菌和蚯蚓來把腐葉轉化成肥料,所以就越強壯。朋友說,越有錢的人能得到越多資源,錢滾錢使財富累積的越快。他認為在教育上,家中環境越好的人,越有能力去補習,越能考上公立的好學校,而好學校出來的學生越容易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會有好的生活、好的環境,他的子女就越能補習;如此循環下去,貧富差距就拉大,M型社會就形成了。他悲觀的認為,一落入這個惡性循環,窮人八輩子翻不了身。 我倒不這麼認為。雖然「越有越容易有」是大自然的法則,但也不全然是這樣,因為種子一定要落在母株勢力範圍之外,才不會跟母株競爭陽光、水分和營養。為了使下一代長的更好,越大的樹木,它的種子就要落得越遠。新種子從發芽起,得獨立奮鬥,無祖蔭庇祐,這樣漲出來的樹反而更強健,不怕風吹日晒雨打。 在人類社會,也看到很多富不過三代的例子。《紅樓夢》裡,曹雪芹就說:「樹大必空,盛極必衰。」靠祖蔭只能一時,不能一世。樹要脫離母株才會發展得更好,人也要離鄉背景去打天下,財富才能持久。 從這裡看來,大自然還是很公平的。科學家甚至發現森林大火是必要的世代輪替,因為有些種子不宜發芽,必須等到森林大火把它烤過後,堅硬的外殼剝落,種子才抽的出芽來。等到它長大,各領風騷後死去,位置就由別的樹木佔據,它的下一代要等到下一次森林大火才又出現,這也算是植物界的「政黨輪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充實自己,等待機會,只要不死,總有出頭的一天。 其實,教育要教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能力強的把自己照顧好以後,便應該去幫助他人,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讓別人用。社會學家很早就說過,社會能夠運轉,就是社會中每個份子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每個人都受過教育,都有能力,就有機會翻身。 樹死後會化成肥料,讓後來的樹長得更高大;人也是一樣,上一代的努力會讓下一代更有發展的空間。 外國人說:「來自塵土必歸於塵土。」中國人也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樹葉和死去的樹是森林未來的土地,有這種生死循環,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機會。 了解人類不過是百代的過客以後,我們就懂得不藏私,反正帶不走,不如物盡其用,造福他人,而他人的努力又會是使自己的下一代過的更好。當每一個人都能這麼想時,M型社會就可能自然消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爸爸比較厲害

東西壞的時候叫爸比,走累的時候找爸比,不懂的時候問爸比,害怕的時候喊爸比..」,教唱此首歌時問孩子,為什麼東西壞的時候要找爸比?不找媽咪?小朋友回答因為爸爸比較厲害,會修理啊!那走路累的時候,為什麼不找媽咪而要找爸比?孩子們說「因為爸爸比較強壯、比較高、有力氣!」;不懂的時候為什麼要問爸爸而不問媽媽?他們回答「爸爸比較厲害呀!」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到底是什麼呢?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一樣的表達詞彙,從他們的話中、畫中-【大班升小一】志峰:爸爸是很厲害的設計師;宸維-爸爸是很厲害的攝影師,很會打電腦;妍均-爸爸的手很巧,會設計高鐵圖;欣柔-爸爸很聰明;柔均-爸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佑綸-爸爸是很厲害的電腦老師;鈞量-爸爸很有智慧,會設計手機;…【中班升大班】岳丞-爸爸是總經理,每天工作是看報紙、打電腦;柏均-爸爸是牙醫師,他愛吃漢堡;昀蓁:我不知道爸爸做什麼?立曦-爸爸在環保局上班;…【小班升中班】仔微-爸爸在崇明國中當老師;湋筳-爸爸在法國台北攝影;士鈜-爸爸在區公所上班。竑穎-爸爸在田寮衛生所上班;…從孩子的分享中,了解爸爸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因著八月八日爸爸節的到來,於上星期五舉辦慶祝會。想到五月的母親節,大家都很用心、認真的舉辦慶祝會,相較之下爸爸節實在是太疏忽了,差很大,原因之一也許是八月剛好放暑假。但,爸爸可是家中的支柱,經濟的主要來源,應該要受重視的,因此每年的暑期生活營,幼稚園都會安排慶祝會。當天有六位爸爸撥冗來參加,讓活動進行更加熱鬧、生動與活潑,以玩遊戲的方式-踩氣球、踢毽子、搖呼啦圈,柔軟爸爸們的心;巧手打扮爸爸們,最是有趣;擁抱孩子們的畫面最感動;最後切蛋糕,大家齊唱「爸爸節日快樂、爸爸節日快樂….,祝爸爸們–爸爸節快樂!」六位爸爸和他們的寶貝,一起吹蠟燭、許願、切蛋糕,每位爸爸的願望,都是希望寶貝們「健康、平安、快樂!」這就是爸爸們的偉大的地方。幼稚園也準備了小禮物,請小朋友帶回家送給爸爸。 爸爸我愛您的過關卡-畫我的爸爸、愛的言語、愛的動手做、愛意撲滿,除了畫我的爸爸是在幼稚園做的,其他三關是在家中進行,從帶回園的過關卡,發現爸爸們都很認真、用心的做記錄,也更加了解到家中親子互動的情形….「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能收到女兒的畫,感覺很幸福,會將畫好好保存;畫的比本人還帥;足感心;爸爸是我們家永遠的變形金剛;很好、很感動,沒有白養…..;爸爸辛苦了,我愛您!祝爸爸中大樂透…」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個睿智、勇敢的父親陪伴他們成長;每個孩子都需要向父親學習堅強、正直的特質;每個孩子都能在父親身上感受到巨大的愛。聖經箴言「老人以子孫為華冠;兒女以父親為光榮。」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第36屆畢業典禮」

七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三十分在仁和的園地舉行「第36屆畢業典禮」,再次的見證仁和團隊的用心與合作,為營造一個感動寶貝和家長們的畢業典禮所做的努力。我們以祝福的心歡送孩子們,讓他們人生第一個畢業禮充滿了溫馨、感動、愛與關懷,相信烙印在他們心裡的,會是最美麗的回憶。今年的畢業典禮和期末學習成果發表會分開舉辦,六月二十八日晚上舉辦期末學習成果發表-2010仁和開心農場哇!哇!哇!,七月三十日舉辦畢業典禮-孩子的未來不是夢,兩次活動相隔一個月,都很用心規劃。分開舉辦時間較多,可以讓每個畢業生都有均等的機會,上台受到肯定與重視。而時間日期的選擇可是最難的,若是選擇在七月三十日之前(29.28.27.26…)就可以在晚上辦,但晚上舉辦,中小班小朋友不參加的比例很高,提早在七月24日週末,老師和小朋友的準備時間不夠,又有人力資源上的考量,總總的原因,才決定在七月30日上午舉辦。去年成果發表會和典禮一起,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五時舉辦,三十、三十一放假,家長也有意見;不過家長的建議,明年我們會更加留意的。 雖然有部分家長覺得在上午舉辦不妥,但三十日當天的典禮和感恩餐會,仍然有很多家長參加,在此感謝大家的配合。從畢業生入席,家長牽著孩子的手,依序一個個入場,畫面美麗溫馨,中班孩子和小班的獻花圈和獻花,讓畢業生更加有自信;自我介紹,孩子們以流利的英文介紹自己,並說出自己的夢想「I wantto be a…」;楊園長的祝福,希望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薪火相傳一屆傳一屆,生生不息,由Mandy將點燃的燭火傳給小園長許雅宣、副園長陳柏臻,再由她們兩個傳給中班的李品昀、陳岳丞,接著再往下傳,當一支支的燭光都點燃時,會場更加明亮,象徵前途燦爛光明。 謝師恩-我要大聲唱我是多幸福…「老師,謝謝你!」陪他們三年的孩子要畢業了,不捨之情油然而生,淚珠也在眼框裡打轉;謝父母恩-奉茶,更是感人,孩子們雙腳跪著,雙手捧著茶,請爸(媽)喝,一杯茶代表著孩子的心意和謝意,謝謝爸媽養育照顧他們的恩情,有家長因而流下感動與歡喜的眼淚;致謝詞-由小園長許雅宣先上台致謝,接著全體畢業生分別以英文、國語和台語致謝;在園生致歡送詞,小朋友以中英文歡送哥哥姊姊;頒獎暨頒發畢業證書,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一樣好,幼稚園贈送畢業生開啟語文的鑰匙-中文字典及獎狀,送給每一位小朋友;特別獎,頒給參加潛能語文檢定得獎和奧林匹克數學得獎小朋友;另一個特別獎受獎的對象是本學年參加仁和舉辦的各項活動及每週家園聯絡欄都有回應的家長,感謝他們對孩子的付出與關心,重視親師的互動,透過文字的書寫傳達訊息。 典禮後的感恩餐會更是踴躍,郭爸爸說人好像比食物來得多,總是「鬧熱時大家歡喜著好」,大家吃著、說著,談笑聲不比外面的雨聲小,氣氛熱絡,親師、同儕、家長間互動愉快,孩子們載滿了仁和滿滿的祝福,也為36屆畢業典禮暨感恩餐會劃下完美的句點。 我的爸爸! 八月二日暑期生活營開始,孩子們似乎已習慣了上學的生活,只有幾個新入園的孩子,需花時間、心思陪伴!星期日八月八日爸爸節,幼稚園於星期五舉辦慶祝會,並設計了四個關卡-「畫我的爸爸」、「愛意撲滿」、「愛的言語」、「愛的動手做」,星期四在幼稚園畫「我的爸爸」,今天孩子會帶回家,請家長依照關卡,一關關引導小朋友去完成,並寫下您的感動,於星期一帶來幼稚園做分享;另外幼稚園也準備了一份愛的禮物,請小朋友帶回家送給爸爸,祝福爸爸們 父親節 快樂! 祝 平安喜樂 福杯滿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 「爸爸你好 我也好」

摘自國語日報 文/呂政達 問一個問題:你爸爸是做什麼的? 答案顯然很簡單,而且只有一個,爸爸是公務員、老師、商人或其他各行各業,你應該知道答案。 再問一個問題:爸爸曾為你做過什麼?你簡直可以列出一個「爸爸清單」來:考試考壞時,陪著你、給你打氣的爸爸;生日時,跑遍城市為你買蛋糕的爸爸;承諾要「永遠照顧你」,晚上趁你睡覺來看你,給你蓋被的爸爸。還有一個問題,可能要想一下,也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為爸爸做過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爸爸,而且生下來就註定好的,然而,觀看別人的爸爸的故事,是會有情緒渲染力的,我們常不知不覺聯想起自己的爸爸,以及爸爸和我們之間的故事。像張作驥導演的電影《爸,你好嗎》裡,就有十種形形色色的爸爸,從年輕的到年邁的父親,你必定能從其中一段,或只是一句對話、一個身影或一個眼神,尋找到自己與爸爸的關係。 每個爸爸其實真的都是一部電影,但孩子就像遲到的觀眾,努力想知道爸爸的前半段劇情。心理學家說,我們都會有追尋爸爸故事的心理動力,用爸爸的故事來定義自己的人生和角色,所以爸爸前半生的故事,就像一份送給孩子的看不見的禮物,深深的影響孩子的生命。在張作驥的電影裡,我們其實常看見這份禮物的影子,也看見爸爸的過去如何影響孩子的將來。 童年時,爸爸的身影險的那麼的巨大,我們追求不懈的讀書、考試、追求成就,常常就是為了得到爸爸的讚揚。所以,曾有心理學家調查成年兒女與對爸爸的抱怨;小時候想得到爸爸讚美,爸爸卻保持沉默,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兒子抱怨爸爸的沉默、木訥和不懂得溝通,但等到這個兒子自己變成爸爸,卻還是照樣沒有學會溝通。 電影裡有一段爸爸帶兒子會去看祖父,卻要透過孫子的問話,祖、父、孫三代才能維持溝通。經過這麼多年後,長大的兒子還是不知道如何和爸爸講話,反而只有孫子會問爺爺「你有沒有女朋友」這樣的問題。 電影裡還有一段,長大後的兒子變成了爸爸,卻還是不知道怎樣當爸爸,因為正如心理家湯瑪斯‧哈利斯說的,我們在三歲時心裡會覺得「爸爸真好,但我不好」,因為我什麼都不會,而爸爸卻什麼都會。如果這個兒子爸爸沒有教他怎樣學習變成大人,長大後,「別人好,我不好」的自卑感還是會繼續存在。電影哩,有個爸爸老實的跟兒子說:「我不知道怎樣照顧你。」反而兒子要安慰他:「你照顧的很好。」 看著自己的爸爸,以後你可能會體會到,父子間最重要的那個東西,其實叫做「關係的品質」。然而,無論跟爸爸的關係是親密,或是講不上幾句話,將來總是可能會留下遺憾和抱怨,這時,請你體諒你爸爸,他其實也在學習,小時候,他也是他爸爸那部電影的遲到的觀眾。何妨輕輕問候一聲: 「爸爸,你好嗎?」爸爸是好爸爸,孩子也是好孩子。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