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17, 2010

園長的話 – 2010畢業露營!

寶貝們開心的笑容將是他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在大家的合作,好天氣的搭配下,平安且圓滿的結束。從早上愛的小屋-搭帳篷,孩子們和老師ㄧ起動手完成的喜悅與成就感。午休後的露營始業式,Mandy宣佈二天一夜的露營正式開始,孩子們一起唱著仁和營歌「仁和的好寶寶,大家一起歡唱,畢業的露營裡,充滿了歡樂學習自我成長。你來搭帳篷唷,我們來玩玩水,游泳、晨跑、營火晚會,露營樂淘淘吔!」。接著換穿泳衣到沙場玩沙水遊戲-草場丟水球-泳池裡戲水,個個玩得不亦樂乎;洗澎澎,是孩子第一次的經驗,和同學們一起洗澡,很新鮮。晚餐後的營火晚會可是露營的重頭戲,延續開心農場的話題,以小紅帽VS開心農場來展開活動,有動物家族、水果家族、螢火蟲家族,在Polly媽咪的主持帶動下,炒熱整個會場;Kady媽咪的火神和大野狼,搞笑的造型與動作,增添很多的笑點。 熊熊的火光照亮整個會場,大夥兒們唱著、跳著、笑著、合影留念,玩得不亦樂乎,直到營火漸漸消退,大家為當天生日的蘇筱渝慶生,一起享用蘇爸爸準備的好吃的生日蛋糕,大人小孩樂開懷,過了一個難忘、愉快且特別的夜晚;當爸媽要和孩子互道晚安的那一刻,孩子們似乎很期待、很高興,今晚能夠與親愛的老師、朋友一起在幼稚園睡覺,分離的焦慮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沒人哭、吵或鬧,除了櫻桃家的嬿竹回家睡覺外;孩子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夜宿幼稚園,這是一項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說是個大的責任,必須做好各項安全措施。 第二天早上6:00起床。漱洗後做早操、到崇學國小晨跑、吃早餐、到帳篷玩、拍照留念後,一起拆帳篷,準備到下一個好玩又有趣的地方,做知性之旅-亞歷山大蝴蝶生態農場。 亞歷山大蝴蝶生態農場位於仁德一甲村,從幼稚園開車只要二十分的車程,原本計畫由娃娃車接送,但為了能夠讓小朋友有更多的時間在農場裡,所以租借遊覽車。蝴蝶園的主人是一對夫婦-卜派老師和秦老師,歲月雖然在他們臉上畫下痕跡,但他們的親切、專業、活潑、有趣的態度依然不減。每次帶小朋友去參觀,都讓我有很多的感動。從入園開始的簡報,卜派老師以親切的態度來歡迎仁和的小朋友,笑容在他的臉上,讚美的話語從他口中說出,吸引著小朋友和老師。 秦老師的講解更是生動,在介紹蝴蝶的完全變態過程從卵-幼蟲-蛹-成蟲,不但小朋友聽得高興,老師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大白蝶俗稱大笨蝶,因為牠們只要一吸花蜜,就無法分身注意其他外來的各種危險,所以可以很輕易的被抓到!除了聽,還有蝴蝶可觀察;貝殼化石管有一白沙灘,裡面埋了一些小貝殼,小朋友在沙中尋寶,撿到的貝殼可以帶走;還有聽〝螺〞的聲音;餵羊可是他們的最愛;DIY時間-製作大象桌腳;最後一起享用控窯餐,結束一個早上的知性之旅,搭乘遊覽車回到幼稚園,已是中午1:20分了。 寶貝們仔細地聽著老師講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每次舉辦活動,都會考慮再三,希望能兼顧到家長的時間、孩子與老師的立場,但往往很難,舉辦大型的親子活動,大多在假日或晚上,讓平日忙碌的老師假日無法休息,實在很辛苦!本學年最後一個親子出席的活動是畢結業典禮,舉辦的日期7月30日上午,有家長建議在晚上或隔天星期六,但因為已經是7月30日了,學期的最後一天,隔天31日是假期,不可再佔用老師的時間,So請家長務必體諒。 典禮在7月30日上午9:30分舉辦,結束後有感恩餐會,請家長準備一道美味可口的餐點來園,大家一起享用,在此誠摯的邀請全園家長闔府蒞臨,大手牽小手一塊來參加「仁和愛.畢業情-我的未來不是夢-第36屆畢結業典禮暨成長感恩餐會」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果生活充滿了否定句 文/洪蘭教授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就辭去美國的高薪回台陪伴母親。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心中好像火山要爆發,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如果要避免對母親頂撞,她就必須講完她要說的話後立刻走開。我們都是念科學的,不相信犯沖、相剋等迷信說法,但是檢討了半天,都找不出為什麼「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來。直到有一天,她送來一卷錄音帶,是星期日在家中與母親說話的錄音帶,請我分析,分析完後,我知道為什麼了。 在這捲錄音帶中母親的話佔了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說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簡短,只回答必要的話。母親的話中絕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這件衣服」、「不要塗深色口紅」、「不要擦地板了,先去買菜」、「不要買這種樣子的小黃瓜,這種胖肚的,裡面全是仔」、「不要放那麼多洗衣粉」、「不要用這種醬油,有色素」、「不要看這個連續劇」,到了晚上,她的母親要她換厚一點的睡衣時,她就爆發了。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形成一個防衛機制,只要一看到這個人,全身細胞就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這個人講的每句話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先篩選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意。 當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攔阻你時,第一次你會勉強順從,第二次你便不想讓他知道,因為你不想被駁回的感覺,久了以後,就什麼都不想讓母親知道。但是越是不想讓母親知道,母親愈是想拐灣抹角的打聽出來,這時女兒就覺得隱私權被侵犯,於是母女關係就惡化。 看到平日不以為意的說話方式導致這樣的結果,心中真是震驚,我們常常對越是親密的人講話愈是不小心,忽略了對方需要被尊重。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父母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說話時要避免用「不要」這個字做句子的開頭,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 孩子小時候,這種感覺會造成自信心的低落,如果孩子已經去外面闖了個天下,建立了自信心,這種說話方式會使孩子迴避你,雖然孩子也知道父母是好意,但是心裡學上的研究已經讓我們知道理智和感情是分家的,是不同的神經迴路在處理的,心中知道該怎麼做,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的去做。 當奉養父母變成不得不做的義務時,雙方都會很痛苦。天下沒有什麼是比親子不合更傷心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