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y 2010

園長的話

上星期六哈蜜瓜小朋友代表參加家庭教育中心的活動表演,家長說仁和小朋友的表演「真讚」,很特別,玲瓏廣播電台孩子以台語對話,很童趣,直笛的吹奏,曲調輕鬆活潑,好棒哦!聽了真讓人高興。外出表演總是很辛苦,首先需要老師的幫忙、願意接受,再來是小朋友和家長的合作才能成事。每當接到邀請,總會考慮再三,針對主辦單位活動的目的、時間、地點..等,先做評估;班級是否有可表演的節目?請哪個班級代表?家長的配合度?這都是決定的關鍵。 為了讓小朋友有上台表演的機會,一個五六分鐘的節目,事前的準備功夫可真多,要先有構想,接著音樂的挑選,曲目的設計,人員的訓練,服裝、道具等,雖是如此,不過卻是難不倒仁和的老師,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加上對幼教工作的執著、委身與專業的素養;教學的用心與認真,再再都值得稱讚的。 說到表演很特別,本星期教了一首「你很特別」的歌,歌詞這樣寫著:「你很特別,管人怎樣看著你的臉;你很特別,神愛世人沒有分別;你很特別,自信花朵開滿心裡面;只要相信神造我們,就是很特別。」 歌詞唸了三次,加上旋律,輪唱幾次後,很快的孩子們就能朗朗上口,尤其是大班。接著請小朋友將所有「你」都改成「我」,再徵求表演的動作,昀萱、嬿竹、珮妤大方的分享,舉手表決後以昀萱的動作最多認同者,歌聲加上動作,孩子們唱得很快樂,蘋果家小朋友也不輸給大哥哥、大姊姊,多數都能清楚的唱出旋律歌詞。 因著教唱你很特別的歌曲,又加上說「你很特別」的繪本,讓孩子更加清楚特別的意思。問小朋友:「你特別在哪裡?」孩子們很有自信的說:「我會跳箱、會跳舞、會畫畫、說故事、會幫助人..」是呀!神造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地方,都有神所賞賜的恩典,是唯一的、特別的,是沒有人能取代的,也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善用自己的恩賜發揮所長,做好自己是很重要的。 星期二、三的積木觀摩分享,提供在此方面有興趣的小朋友,有機會表現。原本只安排大、中班,但蘋果家和寶貝家老師說,孩子們也想嘗試看看,So開放讓他們一起參與,每班七個小朋友,以男生居多。孩子們自備積木,在圖書室的地板上創作他們的作品,個個都很認真、很專心,當作品一件件的完成時,Mandy問:「這是什麼?」連寶貝家的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說出作品名稱,真是厲害!看見孩子們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心裡感到很滿足!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你很特別

文陳之華 幾週前,有一則新聞報導說,國內一名就讀明星高中的女學生,一連被七所美國著名大學錄取。當時我從心底讚許這個成績與才華優異的學生,但也清楚明白,她此時匯聚各種優勢條件的好成績,絕對是她「個人」的成就,不見得能套用在其他孩子身上,畢竟每個孩子「成功」的方式未必相同,而且也不需複製。在北歐居住過多年以後,我覺得收穫和啟示很豐碩,其中最珍貴的就是:在五光十色的耀眼煙花與燈光映照下,我仍然是我自己;在芸芸眾生之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的未來與潛能也都不一樣。 四月下旬,我收到小女兒班導師以電子信箱寄來的一份作業,它是繪本《你很特別》的簡報檔。小女兒說:「老師已經在學校和大家分享、討論過了,我很開心老師選了這本書。」 《你很特別》,是一九九七年由美國作家麥可斯‧路可鐸(Max Lucado)撰寫,插畫家塞吉歐‧馬策尼斯(Sergio Martinez)繪圖的兒童繪本。 故事是: 有一群由木匠卡萊雕刻而成的小木頭人,他們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給別人貼貼紙。只要遇到木質光滑、漆色好看、長得漂亮、有才能的木頭人,就貼上亮麗的星星;遇上木質粗糙、油漆斑駁、什麼都不會做,或看起來褪了色的木頭人,就貼上難看的灰點。 有一個名叫胖哥的小木頭人,因為被貼了太多灰點,便不想再出門;直到他遇見身上什麼貼紙都沒有的露西亞才改變。最後,胖哥來到木匠卡萊位在山丘上的工作室,才逐漸認識了自己的獨特之處。 卡萊告訴胖哥:「我不在乎別人怎麼想你,因為他們怎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怎麼看你,我覺得你很特別。」一般人看到胖哥身上有很多灰點貼紙,就會胡亂的再給他多加一個。也有一些人因為露西亞身上連一個星星都沒有,就瞧不起她。 我喜愛閱讀、聆聽小人物在跌倒、挫敗後,仍勇於爬起並發現自我的生命故事。謝爾‧希爾福斯坦(Shel Silverstein)所著的《愛心樹》(The giving tree)、《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等繪本,就和《你很特別》一樣,對於人生的成長經歷刻畫出一段又一段發人深省卻又寓意深遠的經典故事。 《你很特別》讓我讀了又讀,愛不釋手,因為字字句句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令我動容。我上週在一場國中的親職演講中,也和與會的家長、老師們分享這本書。我誠心希望大家都能像木匠卡萊一樣,看到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特質,鼓勵孩子不要為了別人的喜好而為;也不要在學校、家裡或社會上給別人猛貼各種貼紙。 貼紙一旦貼多了,最後真會使人看不清真相,容易被別人的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念所蒙蔽,而遺忘了每個孩子所擁有的珍貴特質,漸漸淡忘了原來你我的孩子就像木匠卡萊所說的:「每一個都很特別呀!」 (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星期一早上問小朋友:昨天母親節,到哪裡慶祝呀?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說:「去餐廳吃飯,去玩,逛百貨公司,去買東西,去書局。」有小朋友說:「什麼地方都沒去,在家裡,我把帶回去的禮物送給媽媽,說媽媽我愛您,媽媽說我好棒,把我抱得緊緊的,又一直親我!」當孩子這樣述說時,那種溫馨的畫面,頓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是呀!孩子一句「媽媽!我愛您!」就能夠感動父母的心,再多的辛苦也都值得、都願意!上星期的母親節活動-康乃馨之約,雖然是在週五上午舉辦,但來園參與的家長也很踴躍,有阿公、阿媽、爸爸、媽媽,有的家長特地請了半天或二小時的假。看著自己的寶貝出現在舞台,隨著音樂的節奏,或是敲樂器、或是吹直笛,跳著、舞著,心裡的感動顯現在臉上,有媽媽甚至感動得眼眶泛著淚光,看著在家裡調皮搗蛋的寶貝,在台上卻是那麼的可愛。 節目在老師們以活潑逗趣的戲劇表演,述說母親節由來,結合五月份的保育宣導-請、謝謝、對不起以及慶生會揭開序幕,接著舞蹈班小朋友的表演-小園長許雅萱的致感恩詞後,接唱「我要大聲唱,我是多幸福,與你一起快樂,一起成長….謝謝你、謝謝你,我要說聲謝謝你…『媽媽,謝謝你』…感動在場的家長;寶貝家年紀小,一舉手、一投足,就是給他那麼可愛;蘋果家小朋友每人身穿一件媽媽的圍裙,每件都是Grace媽咪親手裁剪的;櫻桃家的波浪鼓表演;西瓜家的印第安溫馨情;哈蜜瓜家與鳳梨家的直笛表演-山姆牧場上的小花貓、螢火蟲;還有親子遊戲以及帶動跳-愛的抱抱,最後在大合唱-媽咪、我家是天堂,孩子們獻上康乃馨花和蘋果禮籃給在場的家長,結束溫馨感人的康乃馨之約活動。 母親節活動,小朋友和媽媽都很開心 星期三、四的中英文的故事觀摩賽,真佩服所有參加的孩子,才四、五、六歲,腦袋瓜就能熟背故事內容,又要克服心理的障礙有勇氣上台,真的不容易。平時看似屌而啷噹的小朋友,上台說故事的語氣、聲調卻讓人刮目相看;有的在服裝造型上很用心;有的還準備道具,父母的用心可見一般。五個參與英文故事的小朋友,表現都值得稱讚,尤其是柔均的「The windy the sun and boy」,不論是咬字發音、音色、音質、聲調、語氣、表情都讓人稱讚。 孩子的成長真的需要時間,需要等待,需要提供學習的機會,看著品艾勇敢的在台上說著「灰姑娘」的故事,就想起她小班時上台的場景,當時的她上台後一句話都不敢說,不得已郭爸爸只好到台上幫女兒,最後變成是爸爸在說故事,女兒坐在他的腿上聽故事。原本要來錄影的郭爸爸,不但沒有責怪女兒,反而伸出援手來幫忙,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仁和因為有舞台的優勢,所以孩子才能有上台的機會,因為方便、有場地,所以在教學上的延伸或評量方式,就會比別的幼稚園多提供此方面的機會。 上台是一種機會,是自我突破操練膽量的機會,也是難得的機會,是需要把握的。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加強幼兒的說話訓練

聽說讀寫四個範疇中,讓幼兒學習口頭表達和學習閱讀,較諸讓幼兒學習寫字更易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會得到更大的樂趣與成就感,有利奠定日後學習語文的基礎。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其他範疇的語文能力優勝, 所以應加強幼兒的說話訓練,增加幼兒的口語詞彙,這將有助豐富他們的思維、協助幼兒提升話語溝通的能力;除此之外,幼兒須記認漢字,以便提早開展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由於認字閱讀比寫字容易;寫字比默字容易,再者,會閱讀認字便可以閱讀;但會默字卻不一定會閱讀。所以假若先教寫字、默字後,才教閱讀,會使幼兒很遲很遲才能開始學習閱讀。因此,幼兒學習閱讀前並不一定要先學習寫字、默字。在具體的生活情景及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帶出為幼兒來說具意義的字詞,幼兒會非常樂意地記認,而且記牢的時間亦會較長,這些字詞較多應用於日後的說話表達及寫作表達方面。 及早開展兒童的閱讀能力 閱讀可以讓兒童闖開一個廣闊的認知、情意世界,因此值得及早開展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以啟發智慧。但要注意的是,閱讀的難與易不一定關乎書本用字的深淺與詞彙的多寡,反而與兒童的心理發展有關。一本文字艱深的書,只要插圖豐富、內容有趣,切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或想像範圍,幼兒不會怯於文字過深而拒絕閱讀。相反,一些文字顯淺,說理枯燥的故事,反倒不會惹起幼兒閱讀的興趣。此外,閱讀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的理解、想像能力、情感的代入能力、預測推想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育並不能在寫字、默字中獲得,要幫助幼兒建立閱讀習慣及培養閱讀的興趣,只能從大量閱讀如教師朗讀、親子閱讀中入手。最後要注意的是,閱讀的樂趣在於精神世界的滿足,朗讀的樂趣在於對篇章字詞的音節或句子節奏的掌握,默讀的樂趣在於對故事的心領神會,所以對字詞過多分析、翻查、索解、要求記認字形以便默寫之用等,反而會大大的破壞閱讀的樂趣。 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呢?大量閱讀,並在具體的閱讀篇章中掌握詞彙的用法,這才是豐富兒童書面語詞彙的不二法門。幼兒學習閱讀:要用朗讀帶閱讀,用生活口語帶出書面語,用繪畫、戲劇等活動協助帶出閱讀的內容。此外,開拓兒童的生活天地、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多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加強感受能力,這一切都會有助幼兒閱讀能力與閱讀品味的提升。 善於思考生活與善用生活口語有助全面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優秀的寫作,來自新穎的寫作意念,而非沒有錯別字的寫作,舉例來說,不會寫錯別字的校對專家、寫得一手好字的書法家不一定可成為作家。很多作家字體潦草、難以辨認,因為寫作時,意念噴薄而出,執筆書寫根本不能立即把意念全部記錄下來。 所以,寫字與寫作,不一定是有相關的。要寫作的內容言之有物、能感動別人,思維訓練比寫字訓練更重要。因此,只要訓練學生學會欣賞生活、觀察生活,每天都不愁沒有寫作的題材。 此外,口頭說話訓練及口述作文訓練可在幼稚園及低小的語文課中全力推行,以實際生活經驗為本教認字、教認詞、教篇章閱讀的寫話課亦可加入課程中施教。鼓勵幼兒勇於表達,在具體的寫作情景中學寫字, 在學寫作中學寫字 用口語(幼兒口述的內容)帶出寫作和閱讀(教師用書面語記錄學生口述的生活經驗,然後寫成可供全班同學閱讀的篇章),是有效教授認字、閱讀、寫作的方法。 高班的幼兒由於日常交談使用的口頭語言豐富,詞匯量一般達三千以上,若教師能善於利用作為教認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幼兒的語文學習應有優於一般教學的進展。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愛讓我家變是天堂,愛使我心飛揚,……天堂在我家,祝福每個家都是天堂…」,孩子們臉上充滿了笑容,高聲歌唱,歌聲繚繞,愈唱愈感興趣,愈有勁,尤其是唱到「天堂在我家,祝福每個家都是天堂」更大聲。 Mandy問小朋友什麼是天堂?志峰:「嗯~天堂就是天堂。」也不知是誰說的:「天堂就是有很多天使的地方。」不錯!有概念!再問:「天堂相反是什麼?」大班孩子說「地獄」,那地獄又是什麼地方?「裡面住了很多的魔鬼!」「 哦!哦!天使和魔鬼,小朋友喜歡誰?」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天使。」「那你家是住了天使還是魔鬼?」「家裡誰是天使?誰是魔鬼?」「是爸爸?媽媽?阿公?阿媽?哥哥?姊姊?弟弟?還是妹妹?」孩子們以舉手來表達家中的天使和魔鬼,而爸爸和媽媽是魔鬼的名列前茅,其中有位小朋友說:「我阿公、爸爸、哥哥都是魔鬼!」哈哈!都是男性吔! 每個人都渴望遇到天使,但,有時我們自己扮演的卻是魔鬼。若有愛在你我當中,不論在任何環境、場合,我們都會是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期望每個孩子的家,住著都是天使,每個家都是天堂,充滿了愛與歡樂。 今年的母親節很不一樣,上個星期六(5月1日)幼稚園舉辦了親子一日遊-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因為遊覽車難租,最慢必須一個月前就確定,而家長的報名是陸續續的,最後只租到一台車,以繳錢為優先錄取之依據,有很多小朋友因此不能一同前往。當日一行42人,在早上七點出發前往目的地,車上乘坐來自各班的老師、家長和小朋友,以西瓜家親子佔多數,志峰(怡君) 、宥愷、正翰、欣柔是全家一起參加,在Polly媽咪、Kady媽咪、Kitty媽咪Chrry媽咪的帶動下,歡樂滿車子;參觀科學中心、生命教育館、立體劇場、植物園等,增廣見聞、開闊視野,宥愷說下次還要參加!弘偉阿嬤說:「玩得很快樂,學校活動辦得很好!」 計畫中今年的母親節舉辦親子一日遊,慶祝會則在星期五上午,沒有安排在晚上或星期假日,老師才不會那麼辛苦。雖然是在上課時間舉辦,我們仍然很用心,從壁面佈置,孩子的表演,到送媽媽的禮物,都不馬虎,反而更用心、花很多心思,就像全國電子一樣「足感心」 。每班一朵大花,上面貼著媽媽或全家福、母子女的照片;幼稚園為媽媽準備的禮物是蘋果籃,小竹籃裡的葉子由小朋友親手插上,中間放一粒蘋果,祝福仁和的媽媽平安喜樂,吃了蘋果身體更健康,家庭更幸福,把愛放在家中,讓每個家都是天堂。 「天堂在我家,祝福每個家都是天堂,讓每一顆心飛揚,我家是天堂。」今早的慶祝會,很不一樣,有很多的媽媽特地來參加………………。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你的親子生活有多富足?

離開母體、進入世界,對孩子而言,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喝ㄋㄟㄋㄟ;第一次看到光、看到媽媽;第一次感受溫暖懷抱。我們學著照顧寶寶,而寶寶也學著適應這全新的環境。正向態度源於父母的愛 這時,除了喝奶及睡眠外,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寶寶是相當敏感的,餓了、尿布濕了、衣服太緊了、甚至無聊了,都可能哇哇大哭。孩子用這些方法獲得注意、也獲得注意的滿足。當父母成功發現孩子哭泣的理由,並提出孩子所需協助,孩子的哭泣停止了!安全感也建立了! 敏銳觀察、富有回應的父母是孩子生命首位信任的對象。寶寶發出訊號、成功獲得爸媽回應的互動,使他肯定自我價值,相信自己是能力的,也對環境充滿信心。如此的認知,讓孩子持正向的態度看待自我、他人,日後也願意積極與外界建立關係,這是培養孩子品格的第一步。 堅定的信心,盡力在自我突破。 很多時候,我們急於看見成果,而忽略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踏出第一步行走、第一次在馬桶尿尿的時,我們是何等的喜悅?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期待也不斷擴張,不僅孩子要處處不輸在起跑點,甚至要孩子永遠是第一。當孩子被拿來與人比時,常常我們已不在乎他進步多少,是否專注地付出全力,而只渴望獲得勝利的光環。 固然贏了他人,能為父母及孩子本身帶來信心,但這樣的信心是不穩的,因為人生境遇不斷變化,孩子不一定能當紀錄保持者。信心只有建立在「贏得勝利」的孩子,會害怕失敗、失去疼愛而懷疑自我價值。「總要第一」的想法,也使他對人吝於分享、幫助,且不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形成自私的態度。培養孩子的好品格,父母也要學習敏銳發覺孩子的各樣進步;並能在發現孩子自我突破時,給予清楚肯定,例如「會自己收拾了!很棒喔!」和孩子一起因為他自身的進步而開心,這會使孩子能肯定自我價值與能力,而樂於不斷自我突破。 讓孩子練習負責 自理,是孩子品格培養首要學習能力。現今孩子都得到相當好的照顧,但卻常照顧的過於完善,而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另外,常因父母耐心有限,而快速替孩子玩完成他可能做的工作,種種因素使許多孩子習慣被料理好生活大小事,而失去負責的機會,父母要瞭解孩子現階段的發展能力,將任務交由他自己完成。例如:拿衛生紙、握湯匙進食、拉拉鍊、穿襪子等等。父母可將自理任務動作分割、由簡入深讓他練習。當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難度與任務增多,他會對自己能力越來越有信心,也從中培養負責的態度。 誠實來自父母的溫柔以對 誠實的前提,是讓孩子分辨是非,勇於面對自己所作所為,並承擔後果,當孩子勇於認錯時,父母要給於鼓勵,並接納原諒孩子的悔改。高博銓表示,有時發現孩子不小心尿床,他會一邊整理一邊告訴孩子:「爸爸洗床單很辛苦喔﹗而這兩天你都不能蓋自己的被子耶﹗說行為帶來後果,接著再問孩子:「昨天睡覺前爸爸叫你上廁所,你有去嗎?」如果孩子坦承沒有,則叮嚀他每天都要去。除了口頭告誡,還可讓孩子為行為負責,例如:讓孩子一起收拾骯髒的床單,和鋪上乾淨的床單等等。高博銓老師強調,講孩子的方法要用民主的方法說理誘導,讓孩子知道行為不對的原因與後果。6歲前的孩子會為規避處罰,而不願意坦承錯誤行為,如果父母態度溫和,孩子知道父母人仍然愛他,就會誠實以對。對父母過於嚴厲,孩子會過於恐懼而說謊逃避,不過,若發現孩子蓄意說謊時,也要即時點清與糾正,嚴肅地告訴孩子說謊的嚴重性。 尊重公平的人際準則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孩子年紀小,而處處讓著他。但這並沒有傳遞孩子,每個人同樣需要獲得尊重的概念。 黃夏成表示,從小培養孩子相互尊重的平權態度,是相當重要的!他也落實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例如:切蛋糕時剩下最後一塊,則會將其再切為四等分,讓每人平均分享。 「好吃的蛋糕,當然留給孩子」父母心裡總是這麼想的吧!但黃夏成認為,父母經常的忍讓犧牲,將無形養成孩子「都該是我的!」的想法。除了在家庭堅守平權概念,在外與小朋友共玩時,也要提孩子排隊、分享,讓孩子瞭解別人和自己一樣有「好想玩」的慾望,也從實際互動中學習尊重、耐心等待與延宕滿足。 「社會化」由多元生活體驗開始從孩子學站、行走開始,他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嚐一嚐。這時的家庭布置盡量以孩子為主,擺放孩子可觸碰的安全物品,如此父母可免於不斷大喊「不行!」經常被喝止的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似乎做什麼都惹媽媽生氣而無所適從,與外界的關系也會顯得退縮。 生活中可以多準備孩子有興趣、適合能力發展的物品(如:圖畫書、玩具等)。提供適當的環境,可成功地引發孩子的專注、觀察、發現等能力,這些能力對孩子品格的養成是相當重要的元素。 自由行走後,孩子睡眠減少了、運動量也增加了,父母可多帶孩子到公園、戶外走走玩玩,孩子會更有機會接觸新朋友、新感官體驗。不同情境中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題材作為品格隨機教育,父母可發揮創意善利用。例如:公園裡一同聆聽蟲鳴鳥叫,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專注、傾聽;欣賞但不任意攀折花木,可幫助孩子學習尊重、愛惜大自然;和小朋友排隊玩溜滑梯,可學習等待、分享、平權等,這些經驗的觸碰是窩在家裡少有的。多元、廣泛的生活經驗,可幫助孩子有更好的社會化學習。 在敏銳的觀察中,培養同理心 親子生活中,孩子可能會駐足觀看螞蟻行進,千萬別否定他:「這有什麼好看的!」而強行帶孩子離開。不妨慢下腳步,與孩子一同凝神觀察。 觀察敏銳、好奇的孩子可能會產生五花八門的疑問:「為什麼牠沒翅膀?」「為什麼牠們停下來講話?」觀察、假設、尋找答案等,皆是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重要品格,因此,當孩子產生疑惑時,千萬別急著否定他的怪問題。 孩子問問題時,首先可反問他:「你覺得呢?」讓他說說想法,也許孩子早有自己的答案。也先別急著將正確答案告訴孩子,我們先肯定他:「你觀察的很仔細喔!」倘若父母也不知道答案,可以誠實以對:「爸爸也不知道耶!等一下回家一起查查看!」 正視、傾聽孩子的疑惑與觀察發現,有助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假設驗證。當孩子的觀察越敏銳,他越能關懷周遭環境並發覺他人需要,而發展出同理心,此即為良好品格所不可或缺。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忽晴忽雨的天氣著實讓人有點不能適應,想必我們的寶貝更難了!家長一定也為了孩子每天的穿著傷透腦筋,穿短袖好?還是長袖?是厚的?或是薄的?且早、中、晚的溫差很大,穿太多怕寶貝不會脫,中午會熱,穿少又怕會冷,煩惱這個、擔心那個,真是辛苦!不過重要的是,要教導孩子了解自己身體的需求。因為地球暖化現象,帶來氣候的變化,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四季氣候分明,我們得要開始適應這樣的天氣。星期一鳳梨家小朋友拍畢業藝術照,攝影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將佈景、道具、燈光架設在園裡,方便作業,又可讓小朋友免於舟車勞累與不便之處。一早攝影師和助理就到幼稚園來準備搭棚、拍照,美髮造型師將小朋友挑選的服裝一件件的掛著,當一切就緒後開始拍照,依序一個個從男生開始,造型師從換穿服裝-頭髮造型到化妝等,展現其專業的技術,孩子們在她的妙手神功下讓人驚艷,個個都變得好美、好可愛、好不一樣,男生個個帥氣十足,女生就像電視裡的小童星;攝影師在助理的協助擺放道具外,一面逗孩子笑,一面快取鏡頭,希望能為孩子留下最美的鏡頭;下午鳳梨家有幾位媽媽來看孩子們拍照,媽媽們直誇他們的專業,也謝謝幼稚園能夠挑選好的攝影公司,來為小朋友服務;直到下午四時,整個攝影工作才結束,鳳梨家孩子們都非常開心,意猶未竟的談論拍照的點點滴滴。 畢業藝術照上的仁和小朋友男的帥女的美! 童年的時光是最美,最值得回憶的,當孩子是最幸福的,尤其是學前這個階段。看著小朋友們在舞台上練習下星期母親節要表演的節目,認真可愛的模樣真叫人喜歡,尤其是幼幼班小朋友,手上拿著小沙鈴,隨著音樂的節奏搖動著,加上身體的擺動,可愛的昱齊不僅露出燦爛的笑容,還照著老師的指令做動作;欣恩則是站著不動;美人魚-許庭瑄的動作更是可愛;最小的惟全也不輸給小哥、小姊們,舞動手上的沙鈴和身體,可是有模有樣;大班的小朋友為了能夠在慶祝會上有好的表現,這兩個星期也加緊練習直笛的吹奏;中小班孩子輸人不輸陣,有空閒時間就上舞台做練習。 上舞台對仁和多數孩子而言,並不陌生,也不會害怕,因為他們平時有很多上台的機會。「肚子餓的時候叫媽咪,迷路的時候找照媽咪,生病的時候黏媽咪,哭泣的時候喊媽咪。媽咪、媽咪我愛妳,妳就像那春風吹進我心裡….媽咪、媽咪…」,唱著、唱著,有孩子想到她的媽媽,眼睛泛著淚光….。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我和你ㄧ起長大 李愛蓮◎作

過沒多久,柔柔走到我旁邊,突然拿出ㄧ枚OK繃就往我胸口貼上。前陣子心情有些沉重,回到家裡,我往往累的ㄧ句話也不想講。這天,我和兩個女兒各據餐桌ㄧ角,她們埋頭寫作業,我則對著電腦繼續工作,卻忍不住輕嘆了一口氣。 女兒的貼心舉動 「媽媽」,您怎麼了?聽到嘆氣聲,兩個女兒同時抬頭來看我,語帶關心的問。我撫著胸口說:「媽媽心裡有點悶,不太舒服。」 「喔…….。」柔柔聽完,就跑回房去,過沒多久,她走到我旁邊,突然拿出ㄧ枚OK繃就往我胸口貼上,兩個女兒抱著我問:「媽媽這樣有沒有好ㄧ點?」 看到孩子獨具創意的安慰方式,我不禁開懷大笑起來,心頭的陰霾也一掃而空…….。 女兒的貼心舉動,讓我有著深深的感觸──我的孩子長大了!她們的許多舉動,常讓我深受感動;回想這幾年,我在這個專欄中分享孩子的童言童語,隨著孩子成長,我也在她們身上領悟許多,與其說是我在「教養」孩子,不如說我也在「學習」如何當個母親,並且和她們一起長大。 每段相處都是學習 記得柔柔兩歲生日時,曾收到一份禮物,是一套童書,每晚我都會將她抱在腿上,陪著她讀,女兒很喜歡裡面的故事,總要我不斷重複讀給她聽;有ㄧ陣子,我實在抽不出時間陪她,於是買來ㄧ台給小朋友使用的錄音機,把故事錄在裡面,然後教她怎麼播放出來聽。一開始,女兒對錄音機很有興趣,自己玩得很開心,但沒想到才隔幾天,他又跑來找我,央求著要我說故事。 「妳只要打開錄音機就可以聽了啊!」我對她說。女兒卻不肯,搖搖頭說:「但是,我不能坐在它腿上呀!」這句話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隨著孩子不入青春期,不像幼年時那樣黏人,反而是我們做父母的得把握每個能和她們相處的機會,身為職業婦女,我了解到在有限的時間中,陪伴孩子的「質」更勝於「量」,如同女兒幼時的提醒,步論在多物質上的滿足,也比不上共同相處的精心時刻。就像先生現在不論工作再怎麼忙,也會堅持自己開車送孩子上學,就是希望能在這段不受打擾的時間中,聽孩子說說話、聊聊天。 陪伴中的深刻體會 有個故事說道,一位媽媽牽著五歲的孩子逛百貨公司,櫥窗裡擺滿琳瑯滿目的玩具,逛了許久,孩子卻哭了起來,媽媽納悶的想:「難道兒子不喜歡看玩具嗎?」不久,她發現兒子的鞋帶鬆了,便蹲下替他繫鞋帶,才恍然大悟兒子哭泣的原因。原來,她蹲下之後,發現以兒子的身高,根本看不到櫥窗裡的玩具,只有一雙雙人們的腿和鞋子! 這個小故事常提醒我,自己在與孩子相處時,是不是能先「放下」母親的管教身分?當我學習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用他們的眼光、想法來看事情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不同發現。 除此之外,在相處當中,我也要學習漸漸「放手」;因為深知自己無法代替孩子去經歷他們的生活,也無法在人生的球賽中代替他上場,即使再怎麼不捨,我也必須勇敢放手,讓他們親自去體會。而最近,我則期許自己能真正「放心」,放下心中的掛慮,並相信上帝對孩子們永遠有著最好的安排。 孩子已經漸漸長大,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主張,當遇到不同觀點時,我們都需要做許多的溝通和調整,而關於這門愛的課程,我願意不斷和孩子一起來學習!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