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0

園長的話

原本熱到只需穿短袖的天氣,又被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打亂了,星期四一早氣溫就大幅下降,又加上風很大,需要穿厚外套才能禦寒,忽冷忽熱的天氣,真讓人無法適應。有句形容天氣的諺語這樣說-「春日天,囝仔面-春天的天氣像小嬰兒的脾氣,很難捉摸,喜怒無常,一下子哭、一下子笑。」因為天氣的緣故,一整天都不敢讓小朋友到戶外活動,怕他們因此著涼、感冒,而影響到星期六運動會的參與。根據氣象報導,星期六台南的天氣是17度到26度左右,這種天氣其實是非常適合運動的。明天的親子運動會,我們和孩子一樣,以期待的心來迎接,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天氣。原本計畫讓小朋友穿短袖運動衣加外套來幼稚園,等運動會開始再將外套脫掉穿短袖服,但不穩定的天氣怕孩子穿短袖會覺得冷,多數家長又會在短袖裡面加衛生衣,且活動於8:30分就開始,小朋友8:00前要集合,於是經過討論,決定短袖改黃色長袖,早上來園加上運動外套,運動會開始,將外套脫下,穿長袖、長褲的運動服,又可防曬。 仁和的運動會不像一般幼稚園,只是做做律動等表演性質而已,是有開幕、進場、表演、團體競賽、親子活動等,每一個項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適合小朋友能力的,尤其「健康寶貝Go Go Go」的項目-從幼幼、小班的爬走翻滾跑跳,到中班跳平均棒、走樓梯、單槓二式、走天橋、前滾翻、踩球,到大班的跳馬、走樓體、單槓三式、走天橋、前滾翻、運球等,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加,體能的表現也跟著成長;跳箱達人-展現個人的跳躍能力,與身高、體重、彈力、速度、體力等有著很大的關係,有些受到先天條件的影響,但最重要的仍是提供孩子機會與環境做練習。 從小朋友子的身上明顯的看到孩子的腳力變好、體力增加,家長的聯絡簿寫著「柔均和爸爸到苗栗參加球隊的登山活動,連續走了四個小時都不喊累;品艾的媽媽-感謝學校提供那麼好的運動環境及精心安排課程,訓練孩子的體能;宇州-最近聽朋友的小孩已要上一年級了,感覺統合很不好,不會丟球、不喜歡玩積木,感謝學校給小朋友這麼多活動空間與體能活動;怡君媽媽-仁和真的很好,讓小孩在體能上能有很充足發揮的地方,這也是我弟妹之前回台,要讓他小孩短期就學選擇仁和的主因,她可是比較過很多家的呢!佑倫從小就喜歡球類的活動,仁和有大操場,所以才會選擇仁和的。…」是呀!仁和有大操場,有寬廣的戶外空間,體能器材,重視體能活動和孩子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創辦人-洪董事長有好的理念,打造好的環境與設備,不管時代的變遷、環境的影響,價值觀的改變,董事長仍堅持創園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 健康就是財富,要活就要動,邀請您闔府蒞臨,大手牽小手,一起來參加仁和「2010金虎總動員-第36屆親子運動會」等你哦!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的體能活動 文/郭進昌

體能遊戲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除了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展外,更能培育他們的意志、自信、群體性及日後對美的欣賞和表達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孩子們需要從體能的遊戲中得到滿足,讓身體能健康地成長,精神得到飽足,情緒得到調和。體能活動一般分為大肌肉和小肌肉兩方面,大肌肉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掌握體能發展的基礎能力,如平衡力、協調性、敏捷性和柔軟性……等。在幼兒階段的體能活動中,一般也較頃向於這方面的訓練。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和遊戲的環境越來越少,再加上公寓大廈林立,孩子們就像是隻鴿子一樣,時間一到就回到家,等到隔天上課時再放出來,每天陪伴孩子的就是電視、電腦和上不完的才藝課程。再加上父母親過度保護的養育態度,使得現在的孩子體能非常的不好,體力也差,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逐漸增加,相對的抵抗力降低而且時常生病。這些問題才逐漸受到家長們和幼稚園的重視,體認到體能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 其實幼兒體能在國內幼稚園也都推行了一二十年之久,對於幼兒遊戲的環境和遊戲的器具,每個園所也都提供了相當多的器材來滿足每一位幼兒,孩子每天的生活,都以遊戲為中心,而在遊戲當中藉由身體的運動,接受了大量的感覺、知覺及運動刺激,進而促進幼兒身心機能的正常發展,也藉遊戲之中將體能活動以個人、數人至於團體中進行,即透過各種遊戲種類的活動,讓幼兒們各自的發揮想像力,加入自己的動作遊戲,並非一昧地是由指導老 師發出命令,讓每一位幼兒們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玩法。 「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常常動」這樣身體才會健康與強壯,幼兒透過身體活動的遊戲,可以獲得其他種類遊戲無法達到的效果。 1.可培養幼兒的體力與耐力。2.可培養幼兒的靈巧與技巧。3.更可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 其實並非只有體能專業人員才能指導幼兒體能活動,無形中也限制了活動的推展。其實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是孩子的體能老師,只要您注意遊戲器材的安全與環境場地的安全和遊戲的規則,每天利用30分鐘帶著您的孩子到學校操場或是附近的公園運動一下,順便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相信您也可以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孩子王呢。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因著植樹節的到來,於上星期五贈送每位小朋友花苗一株,並分組示範移栽的過程,孩子們很認真、專心的看著,按著栽種的步驟-花盆-底層置放報紙-填土(土加肥料攪拌)-放入花苗-再添土-澆水,老師一面示範、一面說明,也適時的讓孩子動手操作,如:鬆土、添土,孩子們也提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要換新的花盆?」 「因為原來的家太小了,要換大一點的家才會長大開花呀!」「要不要曬太陽?」「水要澆多少?」「可不可以直接種在土裡?」「可以囉!如果家裡有庭園,種在土裡最好了。」「哦~~」 不知孩子這一聲哦,代表的是知道還是不知道?示範過後讓孩子自行挑選花苗,不論選到的是圓仔花、西印度櫻桃、扶桑、日本女貞或茉莉花,他們都很寶貝的護著,Kady媽咪還費心的幫西瓜家小朋友的花苗貼上名字。希望藉著一株小小的花苗,孩子們能學習照顧的功課,就像父母照顧他們一樣,是需要愛心、耐心、細心、用心與良好的環境,從照顧中學會觀察花苗的需求,才能從中體會父母的辛苦。過程中當然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援、協助與引導,助他們一臂之力,但可別全部接手,要讓孩子養成責任心,小小的花苗,蘊藏著大大的學問,家長一定要善加運用。盼望每一株花苗都能綻放出生命的色彩。 隨著三月27日親子運動會的到來,這兩週的教學主題為「大家一起來運動」,看著孩子們每天快樂的在草場裡奔跑、跳躍,即使汗已浹背,仍不覺熱;晨間除星期三外,每天一早,活動室準備了大中小班的體能器材,跳箱處也是,老師們等著小朋友一起來運動,透過跑跳爬翻滾等,一次次反覆的做著,使身體的靈活度與敏捷度提高。 跳箱亦是如此,孩子一次次的練習,彈力與技能就愈好,所謂「讀冊驚勤、運動驚練」就是這道理。不過運動是需要體力與耐力的,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小朋友尤其是新生,他們的體力是不夠的,是需要操練的。下星期仁和將舉行第36屆的親子運動會,今年是虎年,Polle媽咪編了一支金虎總動員的進場舞曲,屆時小朋友將化身金虎進場,本週進行練習,舞曲節奏輕快、動作活潑可愛;各項活動也將於下週進行排演,讓孩子有臨場感。 「運動感覺智能」是洪董事長辦園的理念,讓小朋友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成長茁壯,對學齡前寶貝們是非常重要的。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奠定好體能的基礎,是未來發展各項能力的首要條件。 我們的運動會是親子運動會,內容有孩子的表演和競賽項目,除了展現個人的運動能力,團隊精神外,壓軸好戲就是親子趣味賽,親子之間的默契、配合,透過趣味賽的方式來彰顯,家長們一定不能錯過這難得的活動機會。不管孩子表現如何,都記得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 幼兒體能活動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王建台

近年來社會日益重視健康之概念,對於運動健身等概念也日益提高,相較於對成人或一般學生的運動發展計畫的發展,學齡前的幼兒體能之發展仍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加以近年來社會的進步,及文明的提升,小朋友的活動空間日益減少,而其所面對的不外乎電視、電動等,無法提供幼兒生理發展所需要之大肌肉活動,相對地身體活動機會也減少了。幼兒期是人一生當中的第一個急速生長期,且幼兒在幼兒期的成長過程決定人一生中身體、智力、個性及道德等發展;而幼兒早期肢體活動之刺激是提供未來遊戲與運動,甚至日常生活良好適應能力的基礎,其對運動遊戲的參與更會影響日後成人之狀況;而在運動遊戲中曾感受成功經驗的幼兒,通常表現出較高的自信及較大的成就。 幼兒體能活動設計的意義與因素 一、意義 幼兒體能應以「運動」為主體,以「遊戲」為方法,以「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幼兒身心發展的體能基礎」為目標,所設計的活動。其中,運動代表幼兒的身體性與基礎性;遊戲代表幼兒參與活動所需要的趣味性與滿足性;教育則是指如何帶給幼兒潛在的課程目的與教學計畫的設計。 二、影響幼兒活動的因素 (一)成熟與學習的條件:在這邊是指幼兒的生理發展與認知發展的部份,每個年齡階段所適合的教學,各不相同,認識各階段幼兒的發展,可以有助於課程的設計,也可以對幼兒產生真正實質的效益。 (二)個人條件的因素:個體與個體間存在著差異,每個個體的差異各不相同,因此幼兒體能活動必頇根據幼兒的本能與需求為考量,不宜一味強迫其從事運動遊戲而忽略其動機。 (三)環境條件的因素:幼兒體能活動,是一個需要寬廣空間的教學活動,因此環境影響體能活動的設計甚大,也可能因此而改變活動內容,另一方面,場地的不同對於安全的考量也必需要特別注意,如:不同材質的地板所要注意的事項,或者空間中的牆角、戶外的水溝,這都有可影響幼帅兒體能活動安全與進行。 幼兒時期身體活動的特性,受個人的發育、成熟、發展狀況所影響,尤其是嬰幼兒期的發育狀況與身體機能的發達,對於日後的步行、跑、跳躍等基礎性運動能力有某種程度的關連。而且讓幼兒透過遊戲的參與能夠激發其想像力、創造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福祿貝爾說:「在幼兒期,自然展開的各項機能活動就是遊戲。」蒙特梭利:「遊戲就是小孩的工作。」 綜合以上所述,可得以下結論:一、「樂趣化」為幼兒活動生命活水源頭。二、改變一成不變的活動程式是樂趣化活動設計的一大特色。三、樂趣化體能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畫的身體活動。四、幼兒體能活動設計應兼重「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並應「生活化」、「樂趣化」與「遊戲化」。五、體能教育為當前國家最重要的教育政策之ㄧ,故應配合國家體育政策,正視幼兒「體能」教學活動。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時序已進入春天,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許多花草都逐漸開花,樹木也褪去舊葉長出新芽,後門的小葉欖仁也長出嫩葉了,翠綠的葉子就像園裡的孩子那麼清新,那麼惹人愛憐。這個時候是最美、最漂亮的,帶給我們春的氣息,感受到春的來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您希望孩子今年長出什麼新葉子呢?是學好數學、英文?會寫更多字?跳箱九層?身體更健康?繪本多看一些?還是常規品格更好?孩子在此時期的發展,就如同剛萌芽的葉子一樣,需要更多的關心與注意,有時候小小的萌芽起初看來不起眼,但經過用心的照顧,就會有茁壯的本錢,所以不要輕忽每一個小動作,不管您的孩子現在是大、中、小、幼班,一步一腳印,積沙成塔,陪著他走在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成長階段,踏穩每一個步伐,奠定穩固的基礎。 春天也是氣候最難預測的季節,上星期天氣非常暖和,許多小朋友都脫下外套,但星期二氣溫卻驟降,相信許多原本把冬天衣服收納起來的媽媽們,又需重新拿出厚外套來讓小朋友禦寒。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最容易引起感冒,所以在季節變換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寶貝的保暖,千萬不可大意。 三月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就是12日的植樹節。每年此時,我們會贈送小朋友花苗一株,讓小朋友有機會從栽種中學習負責任與照顧的態度。照顧花苗不只是光澆水而已,花苗要長得好,跟小朋友一樣需要很多細心的照料,例如:水夠不夠或者水會不會太多?陽光充足嗎?移植的花盆是否足夠花苗茁壯等?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能自己觀察花苗的生長狀況並記錄下來,再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討論,如此除了讓孩子照顧花苗,還能培養孩子觀察、記錄的能力,也能讓孩子和父母有共同的目標,一起完成一件事,讓孩子跟父母更加緊密。 星期三問小朋友種樹的好處有哪些?品艾:「幫我們吸二氧化碳」志峰:「預防土石流」筱渝:「可以乘涼」向陽:「可以擋太陽」行宇:「有新鮮的空氣」,哇!孩子們好棒哦!接著問:「去年植樹節送的花苗,還在的請舉手?請拍照或以光碟片做證明,可領取一份獎品。」舉手的有二十幾位。 隔天上午,炯陞的爸爸和阿嬤特地拿了照片來,阿嬤說:「炯陞昨天回去說要幫種的花拍照,今天一定要拿來。對於老師說的話都很在意,這是剛剛去照相館拿的照片!」好感動哦!這樣的孩子已經很少了,對於老師交代的事想去做並完成,是值得鼓勵的,當然也要感謝家長願意配合。今年送小朋友的花苗有-扶桑、西印度櫻桃、茉莉花、日本女貞,這些都能栽種較久,還有圓仔花,屬草花類,花期只有三個月 植樹節種樹、種花,除了綠化美化環境外,也希望再次提醒大家愛護地球,並重視地球暖化的問題;地球暖化是現在很熱門的話題,雖然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日常生活可能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家長可能都有感覺到,現在的氣溫比以前高了許多,以前可能到夏天才需要開冷氣降溫一下,但現在春天,甚至某些時候的冬天都有人開冷氣。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而植物又是分解轉換二氧化碳的主要角色,多種樹雖然沒辦法馬上解決地球暖化的問題,但只要多一棵植物,就能對地球暖化多出一份力量。 祝 平安喜樂 別忘了!3月27日星期六親子運動會與仁和有約!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抗暖化爲什麼要減碳? – 摘自國語日報 柳中明主任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大,災難也越來愈激烈,有些原本潮濕的地方卻發生旱災 颱風一來,雨量又大到造成水災;有些地方夏季熱死人,冬季應下雪卻不下雪。這是各地溫度平均上升,造成地球暖化的結果。爲了對抗暖化, 各國都努力減碳,不僅促成碳交易市場,把廢棄的排放量拿到市場上來買賣,也積極努力合作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二氧或碳含量佔一半以上 溫室氣體有哪些呢?依據「京都議定書」所明定,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氧化氧氮、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碳。其中,若以單一分子的溫室效應強度來比較,以後面三類氣體最強;但是,若以大氣中所有分子的影響效應而言,則因為前三者的含量大,特別是二氧化碳所以影響效應較大。 大致上,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佔上述六類氣體的總效應約為百分之五十五,甲烷約為百分之十五,氧化亞氮約為百分之六,而其他約為百分之二十四。 既然二氧化碳的貢獻就佔了一半以上,要積極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就當然會以二氧化碳為主。同時,二氧化碳主要源自化石燃料,如媒、油與天然氣的人為燃燒,所以要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須抑制化石燃料的使用。當然人類消耗化石燃料,是爲了提供各類機械如汽機車、冷暖氣、生產設備的能源,所以要抑制化石燃料的消耗,就必需節省能源的使用。 改變生活習慣節能又健康 譬如隨手關燈,就立刻停止消耗電源,就會讓火力發電廠減少燒煤、油或天然氣,當然就減少了排放二氧化碳。同理,少看電視、少開車、少坐電梯等,都能達到一樣的效果。犯過來我門就要多走路多看書多外出運動多早睡多早起整個生活習慣都要改變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至於許多人都說要少吃肉,因為在養動物與運送動物、儲存肉品等過程中,確實會消耗很多能源,所以少吃肉,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不吃肉,而且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吃肉是殺生的道理,因此可以每吃ㄧ次肉,如:牛排、漢堡後,就走三天路或三天樓梯等方式,以修行的心情來補償自己無法忍耐的物慾,以及所多排出去的二氧化碳,這也不失為合理的作法。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上週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遠在南美洲的智利發生8.8級的大地震,地震所引起的海嘯甚至可能影響我們台灣,幸好最後海嘯是虛驚一場,不過在新聞報導中,智利地震引起的災害非常嚴重,很多高速公路、建築都已經倒塌,也已經造成數百人的傷亡。昨日星期四(3/4)早上,正當老師和小朋友準備進行戶外活動時,當時我正好在辦公室,突然感到地面一陣搖晃,發生地震了!機警的我們馬上帶著現場的小朋友進行避難,有的疏散到空曠的操場,有的就近躲在堅固的柱子旁,有的跑到大門口,雖然地震讓大家都嚇了一大跳,但幸好一切都平安無事。 地震發生當時,活動室的時鐘剛好是8點18分,家長的電話一通通的進來,詢問地震的情況,幼稚園有沒有災情?小朋友安不安全?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分鐘,但,真的很恐怖。晨間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集合在活動室,Mandy藉此機會與小朋友討論,地震來時該怎麼辦?在室內或在室外如何應變? 這次地震震央在高雄甲仙,離台南非常近。大家一定還記得十年前的921大地震,當時對台灣造成的傷害非常驚人,各地都有建築物倒塌,幸好當時政府和民間都投入很大的心力,才在數年內慢慢重建完成。 台灣和智利一樣,都位於地質學家所謂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由於太平洋板塊的擠壓,地震對我們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不過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平時就要教導小朋友地震來臨時該怎麼辦,帶領著孩子多練習,一旦地震來臨時,就能不驚慌失措,進而迅速而確實的完成避難,雖然像921那麼嚴重的地震可能很久才會發生一次,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鬆,每次地震來臨時,都要假設可能發生最嚴重的狀況,這樣才能保障小朋友的安全喔。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腦子與學習 捕捉思緒的流動

文/王秀園老師(腦神經訓練師) 應邀為一群高中生演講網路交友的危險。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聽演講不僅意見多又挑嘴,也自知學院派的歐巴桑缺乏偶像的光與熱,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努力思索後,於是想到用他們最好奇、最關注的愛情作為引子。揚了揚手中的繪本,告訴好不容易坐定的大孩子,演講一開始要先說個故事,這群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的青少年,毫不猶疑脫口而出:「我們又不是小朋友,才不要聽繪本故事。」 看著他們陽光滿溢的臉龐,我微笑著放下繪本,自顧自的說起故事。 永不改變的誓言 暖暖的春光,把大地一寸寸烤熱。一隻五彩斑斕的小毛毛蟲,沿著剛抽芽的柳枝,一聳一聳的慢慢爬行。在輕觸水面的地方,她看見水裡有一隻黝黑渾圓如珍珠般的小蝌蚪。當他們四目相望時,不禁深深墜入情網。他們像所有熱戀中的情人,許下永不改變的誓言。 一段時日沒有見面的小情侶,再相見時,五彩斑斕的毛毛蟲看到悄悄長出兩條後腿的蝌蚪,不禁尖叫:「你不是答應我,你永遠都不會改變嗎?你怎麼可以違背諾言?」「對不起!」蝌蚪哀求,「請原諒我,我實在無能為力。」傷痛失望的毛毛蟲說:「好,這一次我原諒你,但你要答應我,再也不會改變了。」 春天踮著腳尖,攜著清風細雨,輕盈舞動。隔了一段時日,出落得越加鮮豔美麗的毛毛蟲,看到又偷偷長出前腳的蝌蚪,驚恐的大叫,:「你不是答應我,你永遠都不會改變嗎?你可麼可以再次違背諾言?」 狂舞著一雙莫名冒出的前腳,蝌蚪苦苦哀求說:「對不起,這實在不是我的錯,我實在無能為力,請原諒我吧!」 含淚看著蝌蚪,毛毛蟲深嘆一口氣說:「好吧!我在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要答應我,不再改變。」 當柳葉由綠變成濃綠,嬌豔如花的毛毛蟲再見到蝌蚪時,蝌蚪瀟灑飄逸的尾巴不見了,晶瑩淚珠迸流的毛毛蟲說:「你不僅欺騙了我三次,而且你再也不是原來的你。」 說完,不顧蝌蚪的苦苦哀求,毛毛蟲流著淚,沿著柳枝,一聳一聳的排進柳葉樹叢,盡情哭泣,直至濃濃睡意帶他走進夢鄉。 不知睡了多久,灼熱的空氣把她從夢裡搖醒,睜眼細察周遭景物,一切似乎都改變了,她晾著帶著濕氣的翅膀,心理隱隱的痛提醒她對小蝌蚪的愛依然如初,於是決定再次原諒她心碎的蝌蚪。她輕拍五彩斑斕的翅膀,出發尋覓摯愛,就在他們初遇的池塘,在柳葉輕觸水面的地方,望見蓮葉上坐著一支綠色的青蛙,她心中一陣狂喜,大喊:「請問你有沒有看既胭脂渾圓黝黑的….」 話還來不及說完,青蛙奮力一跳,張口「咻!」的一聲,五彩斑斕的蝴蝶被吞進肚子裡。 青蛙撫著剛吃飽的肚子,深情思念著五彩斑斕的毛毛蟲:「不知道她一怒離開以後,現在到底在哪裡?」 能力經驗不同,感受大異奇趣 故事說完,靜脈中冒出醫生驚呼:「這故事太殘忍了,不能跟小朋友說,不然會嚇到他們。」 這句話在演講後,竟然一直停駐在我腦海中,趕不走、驅不離,偶而出來撥弄一下思緒:「如果小朋友聽到這個故事,會不會像這些大哥哥、大姊姊所說被嚇到呢?」 我忍不住好奇,決定對一群小一的小朋友展開故事實驗。這群小朋友的反應完全超乎高中生的擔憂,他們糾纏在到底是先長後腿,還是先長前腿的泥巴戰裡,對於被視為殘忍、恐怖的故事情節,反而以青蛙就是會吃昆蟲,理所當然的接受。」 這下子,住在腦子裡的好奇蟲忍不住爬出來問:「那麼大一點的孩子呢?他們的反應又會如何?」 於是又對一群小學高年級的孩子說同樣的故事,才說到毛毛蟲和蝌蚪相互許下不會改變的諾言時,這些孩子竟然哈哈大笑:「這是不可能的啦!毛毛蟲會變成蝴蝶,蝌蚪會變成青蛙,他們都會食言而肥的。」故事結束,他們為自己的真知灼見而洋洋得意,一點也沒被嚇到。 把故事說給正為情所苦的年輕友人聽,她好不容易止住的淚水,又嘩啦嘩啦的傾瀉而下,哭叫著:「你是說,我的男朋友會向青蛙一樣,把我吞食掉嗎?」這個故事出乎意料的嚇到她,而她激烈反應也嚇到我。 在教授的班級裡講述這個故事時,這些心思細膩的媽媽學生卻聯想到,「教養子女需要智慧,如果只有用動物本能來愛時,就可能像青蛙一樣,『愛之,適足以害之』,反而會傷害最心愛的孩子。」 我的故意實驗在意外裡迤邐行來,腦內突然閃過教育和文學研究大師Louise Rosenblatt的話:「對於作品的強烈反應,往往與讀者的能力和經驗有關,也與讀者的個性、心智和認知息息相關。」因此,一則故事不論透過閱讀、觀賞或朗誦進入人們腦內,每個人會用不同的方式解讀故事,體認不同層次的面相和意義,以及不同的喜悅、領域和見解。也讓細心觀察的好奇者,捕捉到腦內悄然隱現的思緒流動。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