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23, 2010

園長的話

仁和小朋友到東門路的華山基金會展現愛心 星期一校友名琇、名惠的媽媽來為她的三女兒報名,完成繳費手續後,在互動的過程中薛媽媽嘆了一口氣說…「Mandy!你不知道我的辛苦?這個月要多花三萬多塊!問:「爲什麼?」答:「因為今年寒假長,孩子上安親班要多花錢。」是呀!一個寒假兩樣情,今年的寒假號稱史上最長的,國高小老師、學生們笑容滿面,但反觀家長,卻苦惱著這麼長的寒假,要上班怎麼照顧孩子?放孩子在家裡打電動,浪費時間,又不放心讓孩子一個人出外走跳,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只好送安親班了。 當然到安親班就得花錢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教育單位的立意很好,希望因著假期讓親子有更多的時間互動,但以現今社會型態雙薪家庭很多,一放寒暑假孩子們照顧的問題就出現了,家中若有長輩可分擔,否則就必須送到補習安親班了,另方面又擔心到安親班,環境、空間會影響孩子,很多的擔心但又沒有其他辦法可想。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的難處,但總須想辦法解決和克服。就以每年的春節來說,不是在二月就是在一月,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體恤終年忙碌的人,讓大家在春節有連續假期可放,今年又有九天。九天好像很多,其實是加上前後的星期假日。不過,多放的必須補上課或上班,幼稚園2月19日星期五的課提前在2月6日星期六補。 春節是國定假日,有些家長認為放假必須扣錢,為了這問題,幾年前教育處召開會議,決議若連續放七天以上,須退還餐點費,但若是家長自行放假的就不適用。這項決議解決了這傷腦筋的問題,也希望家長能夠體諒,平時忙錄的我們,只有在過年放四天假,又是國家規定的假期。況且幼稚園平常在假日或晚上舉辦活動,均未曾補過假,因我們想:如果補假,那孩子該怎麼辦? 生活簡單就是美,想太多只會徒增煩惱。星期二帶著各班抽籤後的代表16位小朋友到東門路的華山基金會捐款。基金會的亨利哥哥爲孩子們介紹他們服務的對象,有失能、失智、失依的老人,婉玲姊姊以圖片述說阿雀奶奶的故事,文字敘述淺顯易懂,中大班孩子似乎聽懂姊姊話裡的涵意;筱渝和姸均扮演白髮的老人-老花眼和重聽的老人;有獎徵答,送每位小朋友人手一個香蕉人;最後Mandy將20,620元的款項捐給基金會,做為關懷台南市和新市地區獨居老人今年購買年菜所需的費用。 之後我們又到隔壁的創世基金會,負責接待的姊姊除了以影片引起動機外,還帶小朋友到場所內唱歌給躺在病床上叔叔、伯伯、阿姨們聽,孩子們看到他們,感到害怕,姊姊爲他們解釋病友患病的原因,最後與接待姊姊合影留念結束捐款的活動。 仁和小朋友和創世基金會姊姊合影 在回程的路上,孩子們特別的安靜,Mandy藉機提醒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 祝 平安喜樂 福杯滿溢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創意與生活態度 (摘自國語日報)

「創意」呈現的是一種獨特的的觀點,並非得在「創意的工作室」裡才有。我們總是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理所當然,當生活態度僵化,生活就只有被動的應付,而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新鮮點子。因此,創意應該從日常生活的態度開始,包括人際互動中讚美的創意、情緒表達的創意、面對挫折的創意等,讓創意增添生活的樂趣,放鬆生活的壓力。 家長面對孩子或老師對待學生,常常覺得他們應該是被指導、教悔的對象,容易陷入既有的認知窠臼中,而無法欣賞他們表面看似「無厘頭」,實際上卻具有創意的想法。 公共電視臺曾經舉辦「小導演大夢想」活動,邀請知名導演指導小朋友紀錄他們對生活環境的觀察或週遭所發生的趣事。有一位導演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在指導孩子的拍攝記錄片時體會到:孩子常常擁有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大人往往考慮到技術層面的困難度,而拒絕思考其可能性。 大人在教導孩子時,都是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在教「未來」的公民。時代在變,許多事情不是我們這些具備過去知識和經驗的大人可以想像的,孩子需要的是大人在表達及技術上的協助。至於創意,可能要給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多鼓勵孩子自己想,或是大人與孩子一起想、一起討論,站在同樣的位階,分享彼此的想法。 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汽車,他從玩玩具汽車,到觀察路上形形色色的車子,開始對各種不同廠牌的汽車標誌產生好奇。當我還來不及把已知的知識灌輸給孩子時,他已經開始用富有童趣的語言來描述車子的標誌,例如「一個骨頭人去掉頭和手,外面加一個呼拉圈」,對他來說就是賓士車的標誌。同樣是描述車子,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語言,一方面製造生活趣味,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思考邏輯。創意的生活樂趣,來自多一點的自由空間與表達,少一點的壓迫與灌輸。 在繪畫的技法中有一種「透視法」,英文叫做perspective,這個字其實是由字首per〈穿透〉與字根〈觀看〉組合而成,因為圖畫是平面的,如果要呈現立體感,必須透過構圖中某一個視覺角度,才能呈現景物的距離與相對位置,所以perspective在英文中也是「觀點」的意思,不管是「透視法」或「觀點」,都告訴我許多事情其實是相對的,沒有斬釘截鐵的是非與對錯,就看我們站在哪裡觀看。 創意的生活態度其實也是開放的態度,包容各種可能性與價值觀。華人文化中,很多時候都會賦予行為某種道德規範或目的性,然而太多的預設立場會扼殺許多的可能性,開放的態度才會讓我們有機會聽聽孩子不同的聲音與想法。同樣的,我們也要讓孩子了解,他們也要用開放的態度和父母、老師溝通。多一點創意,會讓我們生活多一點自在與幽默,打破一成不變的僵局。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