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21, 2009

園長的話 8月21日

莫拉克颱風來襲至今已二個星期了,有些災區家園經過整理大致已完成七八成,但受創嚴重的災區,因為土石的淤積嚴重,至今還再努力,打開電視一張張怵目驚心的畫面,一個個痛苦無奈的臉,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們真的無法了解、體會他們的苦,只能默默的為他們祈福、禱告。 因為無法體會災民所受的苦,除了捐錢也想盡自己一點點力量,星期一開車和教會牧師、會友一行28人前往屏東林邊救災。車子進入林邊鄉,整條馬路都是泥濘路,很擔心車子陷入其中而無法開動,反倒要人來幫忙,因此格外小心,還好順利通過。很湊巧的,我們被分派到林邊鄉的「仁和幼稚園」幫忙,園長告訴我們水淹到100公分處,夾雜著土石,教室裏桌、椅、櫃子、玩具、資料、地板等木頭做的,很多都泡湯,他們一家五口連著一個星期都在清理,體力透支已快累垮了。教育單位一通關心的電話都沒有,而園長的先生是國小的校長,教育局頻頻打電話詢問,學校受災與受損的情形,讓她心裡很難過。 其實我們也沒幫什麼忙,只是再次的將能用的桌椅、玩具、地板、門窗、清洗消毒而已,就已感到體力不行了,更何況是受災的百姓。親眼看到受災戶的苦和無奈,心中很是難過,但也很感謝,我們的家園沒有受到創傷。雖是如此,希望大家經過這次的災難,記取教訓,還是要勇敢的面對,因為日子總是要過的。 連著兩個星期四安排小朋友戶外參觀與電影欣賞,孩子們都非常的高興。上星期四的台南兒童福利館,多數幼兒沒去過,因此一入館,在老師的帶領下,操作體驗都市奇幻森林裡的樹木發電機、青苔峽谷;甲蟲生態谷-透過甲蟲標本及生態景觀的介紹將甲蟲的蟄伏期、交配期以及打鬥的生活習性都一一呈現;驚奇屋-球為什麼往上滾而不是往下呢?體驗視覺被干擾所產生的巨大變化和趣味;台南文化館-介紹台南的各種歷史文化及民俗生活習性,櫥窗陳列展示早期農村的生活、明船、古蹟印象櫥窗、布袋戲偶台,擔仔麵扮演區可是孩子們的最愛,每個人都搶著要當麵攤老闆;還有遊戲區-拼圖、走迷宮、泡泡區、多像鏡、哈哈鏡、積木室等,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樂不思蜀,時間到了還欲罷不能。 昨天上午國賓影城的電影欣賞-多啦A夢-大雄與綠之巨人傳,影片敘述「從大雄在後山撿到一株小樹苗說起……大雄背著媽媽偷偷養著一株小樹苗。為了讓小樹能自由活動,哆啦A夢用「植物自動液」將小樹苗變成一個小男孩,取名為「樹寶」。討人喜愛的樹寶讓大雄好似多了一個弟弟,家中也因此歡笑不斷。樹寶不僅很快學會讀書寫字,也愛看新聞吸取新知。跟懶散的大雄比起來,樹寶顯得聰明且伶俐呢。樹寶成為大家的一份子,一天大家在後山玩得十分開心之際,突然被一個綠色的不明UFO帶走,因而來到了植物聖地。故事就順著這劇情發展下去。 影片剛巧在敘述植物星人有感擔心地球不斷受到污染,讓綠油油的樹急速消失,因此要將地球的樹奪走。影片以卡通漫畫的方式來播映,相信孩子們多少一定會烙印在心裡的。「別讓地球再流淚,別讓地球再流淚,萬物之靈的人那,你在地上做了什麼?……」 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讓M型社會自然消失

前幾天在晚宴時,有位朋友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M型社會。這個社會就像一棵樹,擁有越多樹苗,就會從太陽得到越多能量,而越多的樹葉也會有越多的落葉,落葉腐化後,自然就會有螞蟻、真菌和蚯蚓來把腐葉轉化成肥料,所以就越強壯。 朋友說,越有錢的人能得到越多資源,錢滾錢使財富累積的越快。他認為在教育上,家中環境越好的人,越有能力去補習,越能考上公立的好學校,而好學校出來的學生越容易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會有好的生活、好的環境,他的子女就越能補習;如此循環下去,貧富差距就拉大,M型社會就形成了。他悲觀的認為,一落入這個惡性循環,窮人八輩子翻不了身。 我倒不這麼認為。雖然「越有越容易有」是大自然的法則,但也不全然是這樣,因為種子一定要落在母株勢力範圍之外,才不會跟母株競爭陽光、水分和營養。為了使下一代長的更好,越大的樹木,它的種子就要落得越遠。新種子從發芽起,得獨立奮鬥,無祖蔭庇祐,這樣漲出來的樹反而更強健,不怕風吹日晒雨打。 在人類社會,也看到很多富不過三代的例子。《紅樓夢》裡,曹雪芹就說:「樹大必空,盛極必衰。」靠祖蔭只能一時,不能一世。樹要脫離母株才會發展得更好,人也要離鄉背景去打天下,財富才能持久。 從這裡看來,大自然還是很公平的。科學家甚至發現森林大火是必要的世代輪替,因為有些種子不宜發芽,必須等到森林大火把它烤過後,堅硬的外殼剝落,種子才抽的出芽來。等到它長大,各領風騷後死去,位置就由別的樹木佔據,它的下一代要等到下一次森林大火才又出現,這也算是植物界的「政黨輪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充實自己,等待機會,只要不死,總有出頭的一天。 其實,教育要教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能力強的把自己照顧好以後,便應該去幫助他人,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讓別人用。社會學家很早就說過,社會能夠運轉,就是社會中每個份子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每個人都受過教育,都有能力,就有機會翻身。 樹死後會化成肥料,讓後來的樹長得更高大;人也是一樣,上一代的努力會讓下一代更有發展的空間。 外國人說:「來自塵土必歸於塵土。」中國人也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樹葉和死去的樹是森林未來的土地,有這種生死循環,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機會。 了解人類不過是百代的過客以後,我們就懂得不藏私,反正帶不走,不如物盡其用,造福他人,而他人的努力又會是使自己的下一代過的更好。當每一個人都能這麼想時,M型社會就可能自然消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