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09

園長的話 8月28日

很快的,一個月的暑期生活營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今天(8/28)結束了,一個月的暑假生活雖然第一個星期五就遇到了颱風,讓南台灣地區受到嚴重的創傷,山河變色、道路柔腸寸斷,但拭去眼淚後仍然要勇敢的面對,一步步解決問題,就像彩虹的約定「風雨過後,陽光會微笑」。隔週一照原計畫與孩子們一起慶祝爸爸節;兒童福利館的知性之旅;國賓影城看多啦A夢;逛誠品書局等,游泳上體能,玩音樂,學英文,在老師的帶領下增長智慧、增加知識,過著規律化的假期生活,豐富了生活的經驗,身量更加茁壯。大班小朋友下星期即將成為小一新鮮人,而中班小朋友升上大班,小班升中班,幼幼升小班,孩子們經過時間的洗禮都長大了,也更懂事、更獨立、更有自信了。在新的學年又將展開不同的學習旅程,從學習中累積知識、智慧與經驗,建立良好的品格與態度。在此恭喜孩子們,特別是大班小朋友,希望他們往後的小學生活是愉快的,更歡迎時常回到幼稚園來,分享學習生活的點滴,仁和永遠愛你們的。暑期生活營中,我們就看見許多小朋友令人欣喜的成長與蛻變。一些新入園的小朋友,從當初的羞怯、哭鬧、撒嬌、不肯獨自留在幼稚園,漸漸的學習到獨立,即使爸媽不在身邊,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習慣、適應幼稚園的生活,甚至交了許多新朋友。「獨立」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他們內心有很多的掙扎,面對人、事、物都陌生的情況,既想要又害怕,有很多的擔心與恐懼;他們必須在適應、探索、觀察中,去發現幼稚園和家裡不同之處,這種經驗在學習與成長的路上是必須付出的努力。在幼稚園裡,有來自不同家庭的小朋友作伴,有不同的體能器材,腦力訓練遊戲、玩具,活動空間大、有體能活動、有唱歌、有睡覺、吃飯不ㄧ樣、面對不同的老師….等,必須克服與適應許多問題。人本來就不斷的在生活中學習,調適自我,儲備能量,自我成長,自我訓練,來適應這個多變化的社會與時代。幼稚園是孩子的啟蒙學校,孩子在此階段培養人際關係,學習團體生活、自我獨立和社會性的發展,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相較於歐美家庭從孩子小時候就相當要求獨立自主,在亞洲傳統家庭裡,父母通常比較保護孩子,如果有國外旅遊經驗的家長,也許會很驚訝的在路上看到歐美父母任憑孩子賴在地上哭鬧,並不發怒或責罵,只是藉此訓練孩子的獨立性,不會簡單的任由孩子要求,如果是亞洲父母,十之八九都會屈服在孩子的哭鬧下。所以我們看到,歐美年輕人有很多是背包族(backpacker),在10幾、20歲就背著一個背包到處獨自旅行,認識這個世界,在台灣,很多大學生還在飯來張口茶來伸手,連男生去服兵役都還要求吹冷氣、被笑稱草莓兵。不過可喜的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台灣父母希望教育孩子獨立自主,越來越多的台灣孩子比以前更成熟,從這次我們的暑假生活營裡,我們就看到這樣的轉變,比起學了多少字、會講多少英文,這種獨立自主的人生態度更是孩子一輩子的保障。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在外人眼裡,孩子常常說就像他們父母的影子,這不是單就相貌而言,而是整體形象予人的感覺。做父母的人首重「言行一致,以身作則」。這話乍聽起來,似乎是十足的老生常談,了無新義。然而「無新義」不足為奇,因為,「身教第一」原本就是家庭教育勇不會改變的法則。 新生兒來到世界上,雖然帶有某些先天性的素質,然而,絕大部分在身、心方面的成長與發展,都取決於後天的環境與學習經驗。基因專家告訴我們,甚至與生俱來的基因限制,也有迴旋的餘地,因為人腦是會成長的有機體。因此,就人格的成長、行為的模式、道德意識與價值觀的建立而論-亦即近年來引起廣泛注意的感情智力與道德智力所涉及的範疇,新生兒似乎如同一張白紙。在這白紙上逐漸顯現的圖樣,是經由隨時隨地的觀察、模仿、學習而低點繪成的。 孩子觀察、模仿與學習的對象,最早也最重要的自然非朝夕共處的父母莫屬。父母的言行、舉止,彼此間相互對待以及對待子女的方式,是不斷提供給孩子的最直接兒具體的示範,他們耳濡目染,有樣學樣,其深遠的影響力可想而知。因此,有心的父母應該將孩子的表現當作自我反省的一面鏡子:為什麼孩子粗魯沒禮貌?為什麼孩子蠻橫無理亂發脾氣?為什麼孩子唯我獨尊,從不為他人設想?為什麼孩子不肯努力付出想不勞而獲?為什麼孩子經常說謊諉過?為什麼孩子一味要好吃、好穿、好玩,只知道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做父母的如能坦誠地反躬自省,會發現許多這類『為什麼』的答案,在自己身上昭然若揭! 而孩子其他的一些惡性,也往往可尋出蛛絲馬跡,歸根到父母的影響。在外人眼裡,孩子常常就像他們父母的影子,這不單就相貌而言,而是整體形象予人的感覺:就像神情、語氣,以及舉手投足,肢體的小動作等等。「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相信每個人都說過或聽過類似的話。同樣的道理,孩子腦子裡的想法、價值觀等。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東西,又豈能拖出父母巢臼? 所以,你期望孩子成長成什麼樣的人?除了說給他聽,更要做給他看!尤其在孩子又小時,大道理他未必聽的懂,給他看好榜樣,是最有效的方法。等孩子漸漸懂事,言教也必須輔以身教。如果父母口中高唱禮、義、廉、恥、誠、信、勤勉等等人生的大道理,卻不能身體力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說教,如此則言教只流於夸談、空言管教的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尤其甚者,父母言行不一,管教實不能使子女心服口服。久而久之,可能助長子女的叛逆心理,造成日後親子溝通上的障礙。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8月21日

莫拉克颱風來襲至今已二個星期了,有些災區家園經過整理大致已完成七八成,但受創嚴重的災區,因為土石的淤積嚴重,至今還再努力,打開電視一張張怵目驚心的畫面,一個個痛苦無奈的臉,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們真的無法了解、體會他們的苦,只能默默的為他們祈福、禱告。 因為無法體會災民所受的苦,除了捐錢也想盡自己一點點力量,星期一開車和教會牧師、會友一行28人前往屏東林邊救災。車子進入林邊鄉,整條馬路都是泥濘路,很擔心車子陷入其中而無法開動,反倒要人來幫忙,因此格外小心,還好順利通過。很湊巧的,我們被分派到林邊鄉的「仁和幼稚園」幫忙,園長告訴我們水淹到100公分處,夾雜著土石,教室裏桌、椅、櫃子、玩具、資料、地板等木頭做的,很多都泡湯,他們一家五口連著一個星期都在清理,體力透支已快累垮了。教育單位一通關心的電話都沒有,而園長的先生是國小的校長,教育局頻頻打電話詢問,學校受災與受損的情形,讓她心裡很難過。 其實我們也沒幫什麼忙,只是再次的將能用的桌椅、玩具、地板、門窗、清洗消毒而已,就已感到體力不行了,更何況是受災的百姓。親眼看到受災戶的苦和無奈,心中很是難過,但也很感謝,我們的家園沒有受到創傷。雖是如此,希望大家經過這次的災難,記取教訓,還是要勇敢的面對,因為日子總是要過的。 連著兩個星期四安排小朋友戶外參觀與電影欣賞,孩子們都非常的高興。上星期四的台南兒童福利館,多數幼兒沒去過,因此一入館,在老師的帶領下,操作體驗都市奇幻森林裡的樹木發電機、青苔峽谷;甲蟲生態谷-透過甲蟲標本及生態景觀的介紹將甲蟲的蟄伏期、交配期以及打鬥的生活習性都一一呈現;驚奇屋-球為什麼往上滾而不是往下呢?體驗視覺被干擾所產生的巨大變化和趣味;台南文化館-介紹台南的各種歷史文化及民俗生活習性,櫥窗陳列展示早期農村的生活、明船、古蹟印象櫥窗、布袋戲偶台,擔仔麵扮演區可是孩子們的最愛,每個人都搶著要當麵攤老闆;還有遊戲區-拼圖、走迷宮、泡泡區、多像鏡、哈哈鏡、積木室等,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樂不思蜀,時間到了還欲罷不能。 昨天上午國賓影城的電影欣賞-多啦A夢-大雄與綠之巨人傳,影片敘述「從大雄在後山撿到一株小樹苗說起……大雄背著媽媽偷偷養著一株小樹苗。為了讓小樹能自由活動,哆啦A夢用「植物自動液」將小樹苗變成一個小男孩,取名為「樹寶」。討人喜愛的樹寶讓大雄好似多了一個弟弟,家中也因此歡笑不斷。樹寶不僅很快學會讀書寫字,也愛看新聞吸取新知。跟懶散的大雄比起來,樹寶顯得聰明且伶俐呢。樹寶成為大家的一份子,一天大家在後山玩得十分開心之際,突然被一個綠色的不明UFO帶走,因而來到了植物聖地。故事就順著這劇情發展下去。 影片剛巧在敘述植物星人有感擔心地球不斷受到污染,讓綠油油的樹急速消失,因此要將地球的樹奪走。影片以卡通漫畫的方式來播映,相信孩子們多少一定會烙印在心裡的。「別讓地球再流淚,別讓地球再流淚,萬物之靈的人那,你在地上做了什麼?……」 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讓M型社會自然消失

前幾天在晚宴時,有位朋友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M型社會。這個社會就像一棵樹,擁有越多樹苗,就會從太陽得到越多能量,而越多的樹葉也會有越多的落葉,落葉腐化後,自然就會有螞蟻、真菌和蚯蚓來把腐葉轉化成肥料,所以就越強壯。 朋友說,越有錢的人能得到越多資源,錢滾錢使財富累積的越快。他認為在教育上,家中環境越好的人,越有能力去補習,越能考上公立的好學校,而好學校出來的學生越容易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會有好的生活、好的環境,他的子女就越能補習;如此循環下去,貧富差距就拉大,M型社會就形成了。他悲觀的認為,一落入這個惡性循環,窮人八輩子翻不了身。 我倒不這麼認為。雖然「越有越容易有」是大自然的法則,但也不全然是這樣,因為種子一定要落在母株勢力範圍之外,才不會跟母株競爭陽光、水分和營養。為了使下一代長的更好,越大的樹木,它的種子就要落得越遠。新種子從發芽起,得獨立奮鬥,無祖蔭庇祐,這樣漲出來的樹反而更強健,不怕風吹日晒雨打。 在人類社會,也看到很多富不過三代的例子。《紅樓夢》裡,曹雪芹就說:「樹大必空,盛極必衰。」靠祖蔭只能一時,不能一世。樹要脫離母株才會發展得更好,人也要離鄉背景去打天下,財富才能持久。 從這裡看來,大自然還是很公平的。科學家甚至發現森林大火是必要的世代輪替,因為有些種子不宜發芽,必須等到森林大火把它烤過後,堅硬的外殼剝落,種子才抽的出芽來。等到它長大,各領風騷後死去,位置就由別的樹木佔據,它的下一代要等到下一次森林大火才又出現,這也算是植物界的「政黨輪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充實自己,等待機會,只要不死,總有出頭的一天。 其實,教育要教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能力強的把自己照顧好以後,便應該去幫助他人,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讓別人用。社會學家很早就說過,社會能夠運轉,就是社會中每個份子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每個人都受過教育,都有能力,就有機會翻身。 樹死後會化成肥料,讓後來的樹長得更高大;人也是一樣,上一代的努力會讓下一代更有發展的空間。 外國人說:「來自塵土必歸於塵土。」中國人也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樹葉和死去的樹是森林未來的土地,有這種生死循環,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機會。 了解人類不過是百代的過客以後,我們就懂得不藏私,反正帶不走,不如物盡其用,造福他人,而他人的努力又會是使自己的下一代過的更好。當每一個人都能這麼想時,M型社會就可能自然消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8月14日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到一個星期,南台灣地區因著莫拉克颱風帶來巨大的雨量,導致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沿海、低窪、山區村庄等地區嚴重受創,甚至整個村莊遭土石流侵襲、土地流失、房屋沖毀、橋斷路毀,到處都是滿目瘡痍的不幸事件,許多人因此喪失了生命、財產,或一夕之間成為孤兒、鰥寡或無家可歸、無米可炊的難民,透過電視播放的畫面,令人怵目驚心、悲慟不已。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至今仍餘悸猶存,此次的八八水災更讓人心驚膽跳。想起上星期四下午鈞量媽媽來接他時說:颱風要來,明天會不會放颱風假?我說:天氣這麼好,沒風沒雨的,應該不會吧!當晚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風雨也愈來愈大,十點多從電視上得知全台星期五放颱風假,立刻通知老師聯絡家長。心想:太好了多放一天颱風假。以為像以往一樣,沒什麼大礙,不料莫拉克登台後,以緩慢的速度前進,滯留台灣,所帶來的西南氣流連兩天狂風暴雨下個不停,造成了五十年來最大的災害。前不久保育組長Kady才提醒小朋友,久旱不雨,水庫缺水,要節約用水、不可浪費。言猶在耳,如今卻洪水氾濫,真是很諷刺的事。不僅如此,雨水夾雜著土石造成污水,南化水庫濁度高,大台南地區無預警連著近一星期的停水,所造成的不便,沒水煮飯,家裡不能清洗、髒衣服不能洗,無法洗澡等問題,光是沒水大家就受不了了,何況是受災的人民?還好幼稚園有好幾個水塔,煮午餐和點心沒問題;也有地下水,可用來洗手和沖馬桶。 此次颱風,園裡沒什麼受損,只是張貼在活動室壁面的紙張、照片被吹落,小風車被吹斷,也因此心存感謝,更感佩洪董事長創園時在園舍的規劃、排水系統等工程的設計,都有萬全與未雨綢繆的準備,此刻又讓我想起他的叮嚀「看在前、想在前」,做任何事都要有長遠的計畫,實實在在的,不能只做應付眼前的事。星期四的品格教育故事時間,Cherry媽咪以此次惡水氾濫所造成的災害圖片檔,透過螢幕與孩子們一起探討,看著一張張令人震驚與心痛的畫面,小朋友專心的看著、聽著老師的講解,適時的發表意見,雖然不懂,無法體會,但不能因不懂就不告訴他們,讓孩子們只知吃喝玩樂的過生活,需知孩子是明日國家社會的主人翁。在災難的背後所突顯出的問題-珍惜土地,重視水資源,森林是水的故鄉-勿濫墾、濫伐,做好大地的管理者,這是上帝託付人類的重責大任。 聖經歌林多前書12章36節:「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讓我們同心為這些受難的同胞祈福、禱告、奉獻,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心。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天地不仁

老子《道德經》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話,很容易被誤解。其實,它只是強調「天地」化育萬物,一切順應自然,也不會期望萬物回報;而「聖人」(治國者)對百姓義無反顧的關愛,也一樣不該希望百姓要感恩。 所謂「不仁」,是說「不當作是仁德恩澤」;因此,狂風暴雨、苦旱汛潦或風和日麗、瑞雪豐年等,都不是「天地」刻意要有所表現,而只是「自然現象」,就像「日全食」一般。 同樣是自然現象,「日全食」可以讓我們讚嘆欣賞,莫拉克颱風卻給我們帶來莫大的災難,百姓傷亡、山河變色,民眾財產損失尚無可估計;而就在同一時間,像日本、印度等其他地方,既有水患,又有地震,一樣造成嚴重災害。人類必須重新體認大自然無堅不摧的威力,在感嘆「天地不仁」的同時,重新思考「人」本身應該有的作為。 舉國上下都在關注災情:為罹難的同胞哀悼,為失蹤待救的同胞祈禱,為用心救災、熱烈捐輸的人喝采,這時,更希望這一次震驚國際、怵目驚心的恐怖鏡頭,能夠讓所有人的同理心醒覺,同心協力,永遠不讓它重演。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8月7日

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五時在仁和的園地舉行「第35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夢想起飛」,再次的見證仁和團隊的用心與合作,為營造一個感動寶貝和家長們的畢業典禮暨所做的努力。我們以祝福的心歡送孩子們,讓他們人生第一個畢業禮充滿了溫馨、感動、愛與關懷,相信烙印在他們心裡的,會是最美麗的回憶。 典禮從奏樂開始,由大班小朋友吹奏著直笛,揭開典禮的序幕,接著畢業生小朋友以英文做自我介紹,搭配個人影像,一個個依序出場;祝福,由楊園長、來賓徐喜傑老師、家長承禧、承翰的爸爸為孩子們祝福;薪火相傳一屆傳一屆,生生不息,由Mandy將點燃的燭火傳給小園長陳姵馠、副園長陳柏臻,再由他們兩個點燃各班代表手中的蠟燭,接著再往下傳,當一支支燭光都點燃時,大家一起唱著祈禱歌「安靜心來低下頭,閉上眼睛合起手….」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孩子們以敬虔的心,祈求天上的神,賜下平安的靈,保守他們前面的路;謝師恩,以一首謝謝你的歌,謝謝老師的教導、陪伴與照顧;接著是感恩的時刻-謝父母恩,上台接受孩子奉茶的幾乎都是媽媽或阿媽,孩子們手捧一杯茶,端給親愛的媽媽(阿媽)喝,代表心中的感謝、感恩與感動,有家長因而流下感動與歡喜的眼淚;致謝詞-由小園長陳姵馠先上台致謝,接著全體畢業生分別以英文、國語和台語致謝;在園生致歡送詞,小朋友以中英文歡送哥哥姊姊;頒獎暨頒發畢業證書,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一樣好,幼稚園贈送畢業生開啟語文的鑰匙-中文字典及獎狀,送給每一位小朋友;特別獎,頒給參加潛能語文檢定得獎的小朋友,由徐喜傑老師頒獎,六個參加,六個都得獎,五個獲贈獎盃,其中芊彣為參加者中惟一一個進階滿級分,表現之好是值得慶賀的;另一個特別獎受獎的對象是本學期有參加親職講座以及每週家園聯絡欄都有回應的家長,感謝他們對孩子的付出與關心,重視親師的互動,透過文字的書寫傳達訊息。 典禮後接著是成果發表會-夢想起飛,這是一齣結合英文、音樂、舞蹈的戲劇表演,由日童鬧天-大班的太鼓開場,以哆啦A夢的音樂帶領著大家一起作夢。在小朋友的心中,小小的夢想種子正在發芽,小白兔家、企鵝家小朋友憧憬著太空人的神秘任務,小浣熊家小朋友想成為勇敢又快樂的小小水手;舞蹈班小朋友一襲白色芭蕾舞衣,巧扮美麗的白天鵝,她們優雅的體態、美妙輕盈想的小小舞者,勇闖胡桃鉗的夢幻國度;小象家、天鵝家小朋友則是環保小尖兵,能夠把垃圾變黃金;綿羊家小朋友想擔任小小主播,想成為英勇的阿兵哥,以及才藝出眾的Super Idol!斑馬家想像王建民一樣,成為最優秀的棒球選手,為台灣爭光。 孩子們用最認真的態度,盡情的舞出他們的熱情,不讓童年時期留白。透過表演,學習人際的互動與團隊默契的精神和合作的態度,擴展學習的視野,與多元智能的發展,讓他們的學習觸角能長、寬、高、深。 活動最後合唱彩虹的約定,Mandy以鮮花一束,贈送每位仁和的團隊,感謝大家的合作與付出,為整個典禮暨發表會劃上圓滿的句點,為九十七學年度劃上休止符,孩子們載滿了仁和滿滿的祝福,依依不捨的與老師、朋友互道珍重再見。 八月三日暑期生活營開始,休息了四天星期一來園,有的感覺怯怯的,有的則很開心。暑期班級以水果命名,有香蕉、鳳梨、哈蜜瓜、西瓜、蘋果,老師說取水果名,小朋友們感覺比較乖。幾天觀察下來,好像真的耶! 星期六八月八日爸爸節,幼稚園原預定於星期五舉辦慶祝活動,設計了四個關卡-「愛意撲滿」、「愛的言語」、「愛的動手做」、「畫我的爸爸」,星期二開始讓小朋友將關卡帶回家也敎了一首「爸比」的歌,還有一首兒歌「爸爸的笑臉-「爸爸笑時像磁鐵,吸引著我和媽媽;爸爸生氣時像颱風,把我和媽媽吹得遠遠的」,Mandy以這首兒歌的架構,鼓勵孩子創作,想想看:爸爸笑時像什麼?生氣時像什麼?麗雲說:「爸爸笑時像我的泰迪熊」,ㄟ!很好呢!接著有小朋友說:像太陽、月亮、花..;生氣的時候像什麼?哈哈!爸爸可都變成兇猛的動物了! 重頭戲是星期五的活動,不料卻因中颱莫拉克來襲停課,打亂了計劃,但慶祝活動不取消,延到星期一舉行。 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