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訓練專注、耐心和思考的起點

除體能外,閱讀是仁和另一項教學重點。每週一晨光時間,老師分享故事或是宣導衛生保健後,提供閱讀的環境,讓小孩們自行拿取繪本,翻閱書的機會,像一個小型的圖書空間,原本坐著聽故事的椅子,在閱讀時當桌子,大家安靜地享受與書親近的時刻。

每學期的親子共讀本,為了解推動的成效,期末園長會進行檢視。有的班級閱讀完成率很高,不只閱讀量豐富,也能清楚表達自己喜歡的故事與情節,甚至能延伸想像故事的新結局。

不過,也有家長的紀錄字句簡略,甚至連書名都是空白,未能把握與小孩互動、建立關係的好機會,實在可惜。紀錄本上,孩子以畫畫的方式表示對書的理解,愛的小語父母記錄與小孩互動時當下的感動。

人的頭腦其實是資訊處理器,如果閱讀是輸入,那用各種方式表達出讀後感就是輸出,有輸出,才代表頭腦這個處理器有運作,而不是單純「輸入」而已。

園長理解每個家庭生活節奏不同,但也期許家長能夠在繁忙中,為孩子留下一段真正有質量的共讀時光。

為什麼親子閱讀對幼兒這麼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23年針對學前教育的報告指出:「家庭互動及高品質的學前教育,能顯著促進幼兒的語言輸入與識字前能力發展」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親子閱讀剛好能同時增進家庭互動和語言學習,是一箭雙雕的高效率幼兒教育方式。

閱讀,是訓練專注、耐心和思考的起點

長篇故事的閱讀,對孩子來說不只是「聽一聽就好」,孩子首先需要的是專注和耐心,現在短影音很流行,但帶來的快速刺激,讓許多孩子習慣了「幾秒一切換」的節奏。

很多研究都指出,頻繁接觸短影音的孩子,在專注力與持續性學習上,明顯面臨挑戰。

園長觀察到,從小就能安靜坐下來讀書、聽故事的孩子,其語言組織能力與情緒穩定度,普遍較佳,如果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出靜心閱讀的習慣,日後發展一定更好。

其次,理解角色行為的前因後果、預測情節的發展、感受情感的轉折,理解作者的表達,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思考以及語言訓練。

家長的辛苦與負擔,我們能理解,但也真心提醒,為孩子保留一段安靜、專注的共讀時間。在這個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時代,陪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習慣靜心長篇閱讀,能為他們日後無論是課業或各種發展,建立事半功倍的基礎。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