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四歲前的正確教養,影響四歲後的智商

在教養的過程中,常會碰到所謂的「撞牆期」,不是孩子變壞、叛逆,而是他們進化的速度,比你想像中的快很多。


要陪伴不同年齡的孩子,絕對不能永遠只用同一個教養方法。很多研究指出,掌握四歲前的正確教養,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責任感」、「正向快樂的情緒」、「高學習理解力」、「好人緣」,這篇來討論如何掌握0~4歲關鍵期,另外也探討4歲後的教養技巧。不管孩子是否已過4歲,都一定要知道:

0-3歳模仿學習期

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行的《心理科學》期刊文章指出,當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時表現出來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

研究發現,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時,如果是激烈、負面的回應,孩子長大情緒更差、更沒有自信學習;相反的,如果家長的反應是積極正向、具有建設性,孩子長大才有辦法內化和反省自己的行為。

教育心理學研究也發現,4歲前缺乏良好的教養,4歳後智商,每年會降2.5分,而且這個影響在日後非常難彌補。

0-3歲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智力表現

  1. 父母正確的傳達情緒-當孩子有正向的表現,要清楚傳遞出來,當孩子表現不好,也要具體表達,而不是僅僅告訴他「不可以」、「不對」,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要正確適當的傳達情緒,孩子才會更快學會區辨是非好壞。
  2. 不要讓孩子模仿自己的壞習慣-小孩是天生的模仿家,他們就好像一塊海綿一樣,我們給他什麽,他便會吸收什麽,不管你有沒有察覺到或是願不願意,和小孩朝夕相對的父母或是主要照護者,就是小孩最容易和最喜歡模仿的對象。
  3. 不要以暴制暴的處罰孩子-當孩子惹你生氣或者是犯了錯誤的時候,因為父母的一氣之下,打了孩子,效果往往是孩子不明白自己哪裡犯了錯誤,而且可能滋生叛逆心理。
  4. 經常對孩子的聲音語言回饋-如果父母刻意不及時回應,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因為孩子在心裡內化了一個不願意滿足自己的苛刻客體,這個客體留在孩子心裡,會使得他在今後的生活中總是去主動創造苛刻與被苛刻的關係,投射性地認為別人都不願意滿足自己,自己不配過舒適順暢的生活。
  5. 經常說故事給孩子聽-親子共讀及親職引領的過程中,孩子獲得更多感情釋放及表達的機會,也獲得感受他人心理狀態的深度延伸。因此,這些認知智商以外的情緒培養,是孩子成就人格上更重要的因素。


4-6歲社會學習期

這時期的孩子,會出現強烈的社會探索行為,開始用大人的方式去觀察及建構思考,愛問為什麼,也發展出複雜的情感,爸媽的教養,對孩子人格的養成,有重要的影響。

4-6歲正確教養讓孩子長大更容易成功

  1. 用引導說理的溝通取代大部分用命令的-孩子做錯了事,不用立馬就指責批評,可以過一段時間,讓他自己感受做錯事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家長在旁邊適當的教孩子應該怎麼補救,下次應該注意些什麼。
  2. 讓孩子有適當表達的機會-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才能避免將太多的不滿都埋藏在心裡,積蓄太多的怨氣,才能避免因誤會而失去一些好朋友,才能爭取到孩子應有的權利。
  3. 教孩子判斷父母關心的語氣-對孩子來說,情緒判斷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也需要爸媽引導。爸媽在生活中越常與孩子分享心情和感受,孩子分辨情緒的能力會越高,也越能有效率地判斷他人的情緒。
  4. 用故事互動,讓孩子説出對故事的感覺-閱讀,不單單是唸書,文字與圖畫的世界深深的與兒童語言發展能力、注意力發展能力、抽象思考與推理、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情緒同理的內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與書對話,就是正確的引導幼童發展,促進學習重要的第一步。

7-12歲心智成熟獨立期

這時期的孩子,希望被尊重、信任,也希望在團体內有自己的角色及地位。所以,不喜歡大人先用懷疑的方式互動。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