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優秀是學得來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孩子的來臨,「每一個小孩都是上帝牽著手來到這個世上」,至於這個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會不會變成天使,和孩子天生的性格相關,而家長的教育更是關鍵性指標之一。

洪蘭教授曾經在《康健》雜誌發表了一篇「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文中刊載了一項關於「小鼠催產素與行為」的研究,發現那些小時候常被母親舔的小老鼠,長大以後也會是一個好母親,一如母親一樣會去舔牠的孩子。

為什麼被舔的小老鼠會複製母親的行為,並成為好母親?這與牠們的大腦對雌激素比較敏感有關,因為該激素會增加老鼠腦中催產素感受體的數量。

出生六天的小老鼠,大腦中的催產素會因為母親的舔撫而增加,而催產素對哺乳類動物的性行為與社會行為有密切關係,但催產素所分泌的量只有從小享受到母愛的老鼠才會大量增加,因為母親溫柔的照顧會改變小鼠大腦對雌激素的敏感度,進而分泌催產素感受體。

研究中,若將藥物打進母鼠大腦之中,使得催產素感受體不能產生作用,原本非常關心子女的媽媽會開始對自己的孩子不理不睬,不再是一個願意照顧小鼠的好媽媽。事實上在很多人類的研究中一樣發現,母親抱孩子時間、撫摸方式、說話語氣都會影響孩子長大以後的情緒發展和社交行為。

他們都是家長陪伴下的優秀孩子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碧娟女士是教育學博士,對於家長如何教導孩子,同樣提出相同觀念,她說:「陪伴、鼓勵及支持絕對是最重要。無論家長有多忙,都不能忽略孩子需要父母親的陪伴。」從事教育工作達30年以上的張校長,手上有太多因家長陪伴孩子長大,讓孩子成為優秀天使的例子。

高于珺是很鮮明的例子,2010年畢業於北一女的她,同年錄取美國7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創校百年紀錄,最後她選擇了史丹佛生物科技。

張校長與她的母親聊過,發現在小學1、2年級的時候,媽媽花了很長的陪伴時間,而且是嚴格管教,從人品、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均有規範,寫功課時,課桌椅一定要整理乾淨、寫作業的原子筆要分顏色排好、寫作的姿勢一定要坐得直,到了3、4年級以後,雖然媽媽還是會陪她一起讀書,但她已經養成自動自發的讀書習慣。

讀書以外,媽媽還陪著她寫書法、養成閱讀習慣,結果不只讀書一流,連書法都屬超人氣,得過許多書法大賞優選獎,還創立書法部落格,宣揚書法之美。

洪瑀一樣是在父母親的一路陪伴下,繳出一張優秀成績單。2010年,她獲得「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競賽」一等獎殊榮,2011年6月又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一顆Minor Planet小行星,以洪瑀英文名Jacquelihung命名,編號26424。

張校長在與她的父親交談時,了解到父親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願景,常常帶她去聽演講,有一次參加一場諾貝爾獎得主的演講,那年洪瑀還很小,很幸運獲得單獨與演講者的合照,結果這些從小陪伴她的過程,反而成為她耳濡目染的學習養分,這張千載難逢的合照相片變成她追求科學的動力。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