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上學認識新朋友

『親子教養篇』    上學認識新朋友 摘自學前教育月刊文/林欣慧
九月是新學年的開始,你的孩子要上托兒所、幼稚園了嗎?進入新環境,不論年紀的多寡,都是一項考驗。爸媽首先要幫助還建立新關係、認識新朋友。
如果爸媽連著幾天問你家那個4歲左右的孩子:「誰是你的好朋友?」他的答案可能每天都不一樣喔!這倒不是孩子喜新厭舊,沒有能力維持友誼關係。這個年紀的孩子交朋友,來的快,去的也快。在探討建立新關係之前,爸媽應先了解學前的孩子是怎麼結交朋友和維持友誼。
3~4歲的幼兒,已開始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逐漸對週遭的人產生濃厚 的興趣。他會特別喜歡跟年紀相近的孩子一起玩。他選擇的朋友,通常就在他的身邊。例如是坐在他旁邊的,或是正好今天他一起搭積木的那個人

等到了幼稚園大班的年紀,孩子開始懂得朋友之間特殊的情誼,他們就可以一起玩遊戲、分享共同的嗜好。這時,結交新朋友的速度減緩,對象也較有選擇性,友誼的品質變得較深厚。
朋友是玩伴,更是學習對象。
同儕關係對兒童整體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朋友不僅是玩伴,同時也幫助孩子滿足其他的需求。透過與朋友交往的過程,孩子學會一些待人處事的態度及方法。例如怎樣加入新團體、結交新朋友、參與團體、與人共識,及如何面對競爭與衝突。友誼還有助於孩子的自我探索,情緒和社會性的成長,及道德的發展。
雖然孩子也可以從父母、老師,或其他的大人的互動中,學得一些經驗。但是成人與兒童的關係,通常是上對下的方式,成人具有較多的權威,孩子多半是服從和聽令行事。但是,孩子與同儕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能提供更多的機會練習協調及自主。
擁有好朋友,生活才快樂
孩子每週大約花40個小時跟同學在一起。大多數的孩子,都有一兩個,甚至幾個好朋友。友誼滋潤了孩子的生活,使他們感到快樂。不過,根據美國一些兒童友誼研究的結果顯示,大約有一成的孩子卻沒有朋友。這些孩子有的是因為極度的害羞,不擅與人互動,在無形中被同儕忽略了。更有一些孩子被班上的同學列為「拒絕往來戶」。這種「被拒絕」的孩子常有情緒上的困擾。他們容易覺得孤單,自信心也較低。跟其他孩子比起來,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經過長期的追蹤調查,學者發現「被拒絕」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遭遇更多的問題,例如成為中輟生、少年犯,甚至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結交朋友呢?
參與團體活動是交朋友的最好方法
結交新朋友,最好的方式是從參與團體活動開始。例如一群人一起打球、玩遊戲。從正向的互動開始,化解因陌生所產生的尷尬,讓彼此有機會認識對方。正常的孩子了解建立友誼需要時間,他們有信心,願意等待並配合對方的步調,逐漸成為好朋友。
相反地,「被拒絕」的孩子,比較沒有自信心,也不能耐心的等待,又害怕被人拒絕,往往強迫他人「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失掉了變成好朋友的機會。
想讓孩子有機會跟別人相處,可讓孩子邀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儘可能讓孩子有真正的互動。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堆積木、家家酒。儘量避免讓孩子玩電玩、或網路遊戲,因為這些遊戲,往往讓孩子沈溺於反射動作,及過度在乎輸贏,孩子之間反而沒有真正的互動。
培養孩子具備好人緣的特質
人緣好、受歡迎的孩子,通常具有較多正向的人格特質,例如:富同理心、懂得關照別人、尊重別人的看法、接納不同的意見、支持他人決定、不惡意批評,願意參與並能夠跟別人合作、誠實、忠誠、負責、及幽默。他不一定要具備上列每一項的特質,但是多具備幾項這樣的特質,會讓孩子更容易結交朋友。
「被拒絕」的孩子,比較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懷別人,也較沒有同理心。他們也常表現一些負面的行為,如愛吹牛、愛現、喜歡批評別人、嫉妒心強。最嚴重的負面行為是具有攻擊性,一旦某個人特別愛欺負別人,這個人就變成「被拒絕」的對象。
爸媽如果想知道自己孩子與同儕的關係,平時應多和孩子聊天,互相溝通。 也可以多觀察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情形,利用機會教育,加以輔導。指出孩子正向且被人喜愛行為,如果發現負面的行為時,應私下和孩子討論,讓孩子體會負面行為帶給對方的感受,也讓孩子想如何用正面的態度來回應類似的狀況。
教孩子自我介紹和交談
開學時,面對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有的孩子會擔心或害怕。所以爸媽可以在開學前,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孩子說他擔心:新的老師或同學會不喜歡他。首先爸媽要接納孩子的感受,然後教他如何跨出第一步「認識」同學。教他先自我介紹,再請教對方的姓名;跟孩子想些有趣的話題,讓他可以和對方交談;爸媽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例如:
孩子說:我叫李小華。我喜歡看《好餓的毛毛蟲》。你呢?
爸媽說:我叫小英。我家也有《好餓的毛毛蟲》。
一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知道如何應對新環境,就能減低焦慮感,快樂地上學,請自自然然地認識新朋友。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