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

美國費城坦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音樂教授艾德溫.戈登(Edwin Gordon),是一位研究音樂學習理論的權威,他利用歌唱和訟詞來訓練幼兒的音調和節奏潛能,已經15年;而這些幼兒的年齡從剛出生幾星期到1、2歲的都有。

而他所作的研究證實,寶寶在出生後,其音樂性向立刻達到高峰狀態,因為嬰幼兒具有豐富的基因和腦神經鍵,使他們能夠立刻學習音樂,而後天的環境就必須善加利用這個特殊的腦神經運轉功能,否則它就會逐漸消失。

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性向與潛能,他必須在年幼時接受良好之正式與非正式的音樂教育,才能維持那份潛能。當一個幼兒到了9歲左右,音樂性向便已趨向穩定,並不是說過了這個年齡便無法學好音樂,而是學習速度與效果會有所差距。

美國國立精神健康學院生物心理部的博斯特博士便說明道:『有一些或大部分可用來發展音樂感官的神經鍵,可能會在未加以使用的情況下,轉移去支援其他感官或神經媒能,例如視覺或語言等,』因此寶寶愈早開始接觸音樂,學習潛能與效果會更好。

戈登還表示,幼兒階段是潛能開發一個最好的『機會窗口』,而近年來腦神經方面的研究也已經證明,幼兒從出生到3歲這段期間,腦細胞間的貫聯是最快速的,因此提早在幼兒時期接受音樂的刺激與訓練,可加強腦細胞間的貫聯。

學習音樂就從唱歌開始

聲音是人類自身所擁有之最直接、最重要的樂器之一,音樂環境中的歌唱活動可以豐富並且輔助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唱和回覆式的的歌曲可以用來練習口頭和接納式的語言,而歌唱同時也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幫助幼童發展自我。

基本上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音樂教育法,0-3歲的幼兒,由於協調性與肌肉發展末臻成熟,並不適合學習鋼琴之類難度較高的樂器,對於抽象的音符也無法理解,因此應先從歌唱與身體律動(如唱遊)的音樂教育開始,學習用耳聽、從嘴巴唱出,將音感內化,等寶寶大約4、5歲左右真正開始學習樂器之後,便能將已牢記在心的音感與後來學習到的音符聯結在一起,學起各種樂器都能更得心應手。

音樂教育的好處

l.促進腦力開發:

就好像語言的吸收能力和字彙表達技巧,可藉由音樂遊戲而增強,邏輯能力也因此而增進;邏輯能力是內在語言世界發展的一部份,也因此孩童才能夠在日後組織思想和解決問題。

美國極富盛名的腦神經教育學家狄克特博士(Dr.Dee Joy Coulter)並強調,將說話和唱歌結合節奏律動的的音樂課程,對幼兒提供了進一步腦力開發的機會,因此家長必須提供幼兒許多可以透過語言、歌唱和律動的機會。

由於人腦從出生後到3歲這段期間發各方面發展快速,提早讓幼兒接觸音樂,會是幼兒腦力發展程度的關鍵性因素。

2.融發劊造力:

當許多醫學研究紛紛證實學習音樂對大腦發展有益的同時,幼教專家也都以教學經驗印證這些研究結果,並強調音樂是歡樂的重要泉源,而這種歡樂也可以轉化為劃造力的表現。

有益的音樂教育須包括4種要素,亦即是必須親身參與歌唱、舞動(創造性動作)、聆聽及樂器演奏。讓寶寶在music making的過程中,不光是跟著老師制式學習,並能激發幼兒的無限想像力興創造力。

孩童會將音樂編入他們的遊戲,並在與其他幼童互動時,利用音樂來探索週遭環境。

3.多方面能力的增進:

由於音業是整個身體所表現出的律勳,因此對寶寶的動作發展、肌肉動作控制、協調性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很少能有一種活動比音樂更能同時訓練肌肉動作的準確度、流暢性與協調性,例如在強調練習手臂與手掌等小肌肉動作的控制,以及呼吸和聲音等肌肉的控制上,透過音樂活動來學習的效果卓著。

此外,一個努力學習音樂的孩子,對其他各方面的學習也都顯得熱心,並在不斷的克服難關之中,建立自信。

4.增進親子交流:

音樂是讓父母和孩子有所交集,並增進彼此情感交流的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精神學教授奧斯渥的研究便指出,嬰兒會對母親聲音中的音樂部份作出反應。例如唱歌給自己的寶寶聽,媽咪個人獨持的聲音中可以傳達一種亂訊息,讓寶寶得到心靈安撫與安全感,進而安靜的睡覺。

不只是媽咪,嬰幼兒期便長期沉浸在雙親充滿憐愛的歌聲中,可強化並穩定寶寶與雙親之間的感情連結;寶寶大一些以後,在陪著他一起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便是最佳親子時間,以聲音語言、肢體間的互動,增進親子交流,音樂是幼兒與雙親之間情感連結的重要臍帶,可帶給寶寶宛若雙親就在身邊的安全感,而共同分享音樂的經驗,更是人生中永遠的美好記憶。

5.增進自信與人際關係:

讓幼童體驗不同種類的音樂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學習語言、獨立和掌握他們心中的『小小世界』的能力。2、3歲左右的幼兒,可藉由學會各種新技能而逐步建立自信;此階段由於自主能力漸增,人際關係的需求重點是在追求獨立和掌控。

孩子此時逐漸感受到他們小小身軀所帶來的侷限性,有益於積極學習各種新技能,一旦學會並產生控制感,可強化自身小小身驅的存在感,有助於融入週遭環境,增進人際關係。

而幼童在團體環境中學習音樂技巧時,同時也在學習或自我調適,集中心智及高度自我和群體意識等重要經驗。

6.是生命中一輩子的資產:

讓幼兒在年幼時就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並接受適當的音樂教育,是對他們日後人生前途一項很好的投資,雖然大多數的人無法成為音樂家,但音樂卻能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不管是唱歌或欣賞音樂,都成為壓力排解與情緒抒發的最佳方法。

如何陪寶寶一起欣賞音樂

專心聆聽是音樂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技巧,一個無法專心聆聽的小孩,不但很難學好音樂,也可能產生語言學習上的障礙。家長在為寶寶選擇適合聆聽的音樂時,不必拘泥於某一範疇的音樂,試著讓寶寶聆聽各種風格型態的音樂或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和音層變化可以促進寶寶的聆聽能力,就好像多對寶寶作語言刺激便能在無形中加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一樣。

但要提醒家長的是,應該避免讓音樂變成所謂的『背景音樂』。有些家長誤以為放一整天的古典音樂便能薰陶寶寶,其實是沒有必要亦不健康的,一個充滿過度刺激耳力的環境,只會讓寶寶學到如何將這些多餘的噪音摒除在腦外,而無法真正學到聆聽技巧。

理想的方式是家長陪著寶寶一起欣賞,或是一起唱一起律動,引導寶寶一起利用肢體或簡單的打擊樂器打拍子,進行多元刺激,效果會更優於丟寶寶一個人獨自聽音樂來得好。

團體學習優於個別學習

等寶寶大一些以後,團體活動裡的人際關係逐漸會成為學習的最佳驅動力,因此無論是參與任何一種團體的音樂課程或活動,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都是有益而愉快的經驗;因為團體學習可以提供他們向他人學習得的機會,並在些許的競爭氣氛中激發學習動機。

摘錄自媽咪寶貝月刊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