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開發孩子的語文智能

雖然初生兒不能說話,但並不表示不能學習語言;事實上,小寶寶聽著爸爸媽媽和他講話,已經開始了他的語言學習歷程;漸漸地說話的器官成熟度夠了,他開始牙牙學語,及至他了解了語詞的意思,就開始發出有意義的聲音,學著用聲音來表示需求。

在嬰兒時期,多和孩子講話、說故事給孩子聽、給孩子機會讓他使用語言表達意思,都是開發語言智能的好方法。

在孩子二、三歲之後,使用故事繪本來說故事給孩子聽,等孩子熟悉了故事內容,在復述故事時,可留幾句讓孩子講…並且在這個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漸漸增加孩子講故事的比例。或是使用文字較少、有重複句的繪本來讀給孩子聽,再在重複句的地方,讓孩子來學著說出來…這都是很好的方式。

孩子四、五歲之後,可以讀些文字較多的圖畫書給孩子聽,孩子漸漸熟悉了圖畫書的內容後,他就可以自己讀,並且在這過程中,孩子可以對著文字來讀書,還可以學著認識書中的字呢!這也是孩子學習自己讀故事的開始。

若是家長能常陪伴孩子,在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即時給予協助,指導孩子找資料,尋找問題的解答,並讀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學會了藉著應用各種取得資訊的方式,來尋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孩子在不能閱讀之前,所有的學習是較為受限的,需要較多地仰賴成人的協助。若能自行閱讀,就能進入自學的階段了。能夠閱讀之後,孩子在許多方面的學習將進入更快速和自主的階段。

孩子語文智能的發展,除了和天賦能力有關之外,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三歲左右是孩子語言的爆發期,但是這個年齡之前,一般孩子是在褓姆家或是家庭裡,尚未進入學校。三歲之所以能夠爆發出大量的語彙,是在於三歲之前的學習機會,在孩子尚未開口說話之前,「聽」就是語言學習的方式,父母親不可不重視這個問題。如果以為孩子乖乖的就是好,放著孩子自己玩,卻要期待孩子語言發展好,那是不可能的。

每個寶寶的天賦潛能不同,有些寶寶有語文的天賦,在8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就會講很多話,未上幼稚園就會念招牌上的字,未進小學就會念圖畫書…,這些都時有所聞。這些孩子天生語文智能好,是很容易辦別的。這些孩子也喜歡問東問西,我相信父母親若也喜歡回應孩子,在孩子語彙使用有錯誤時給予適時的指導,那麼孩子可能就得到發展的助力了。用心的父母,孩子就能發展得更好。

有些寶寶語言出現得較晚,其實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語文智能不好。有不少孩子較晚說話,但常聽這些孩子的媽媽說:他們一開始講話,話就很多,停也停不下來,好像要把以前沒講的都補回來似的。我認為這樣的孩子,在他們未開口說話之前,他們也在學習、理解,只是說的時間比較晚一些而已。

現在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談心說話,其實每天撥一點時間來和孩子談談心,讀一本故事書,這花不了多少時間,但對於孩子的語文發展、情緒、親子關係…都是非常正面的帶來效益。如果父母親能一天花個半小時,就算十五分鐘也可以,陪陪孩子說話,把這段時間定為親子時間,也許是給自己在未來省下更多輔導孩子的時間呢!

坊間有許多兒童雜誌、圖書、有聲書…父母親可以挑選來給孩子閱讀。指導孩子操作錄音機、CD-PLAYER,孩子就可以自己隨著指示一邊聽一邊看書,這也是不錯的學習方式。不過我要順道提醒家長,孩子使用耳機的話,千萬要注意音量不可過大,會傷害到孩子的聽力,所以最好是不要使用耳機。

很多的父母都為孩子規畫了美好的前途,但孩子本身是不是合適這個規畫,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哈佛大學的迦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論,是在說明每個人的天賦智能不盡相同、各有優勢,期許能提供更開放的教育系統,讓各種智能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教育,使他們的天賦得到充分的培養。

我真心盼望家長要認知自己的孩子是否為語文優勢的孩子。就算是語文方面的智能好,也有不同的表現。有些人臨場表現能力好,有些人可以仔細琢磨文字,有些人對語文有較深的感受力…,並不是每個語文智能好的孩子,都會朝著相同的路徑發展。例如:如果您很希望孩子成為一位記者,那麼,多讓孩子有上台表現的機會,指導孩子關懷別人、關懷時事,加強邏輯訓練、歸納能力,這些可能都是在培養語文能力之外還需要注意的。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