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大腦與閱讀

學習閱讀包含了連接大腦的兩個區域:一個是物體辨識系統,另一個是語言迴路。在認知神經科學家史坦尼斯勒斯.狄漢的巨作《大腦與閱讀》中,剖析了孩子在成長的幾年間,如何慢慢轉換為成人閱讀的網絡形態。以下特摘錄片段精華讓讀者先睹為快。


曾經以為嬰兒對世界的看法是「一團混亂」,以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幾乎沒有組織,所以需要很多的學習、很多的輸入,才能建構起像成人一樣的大腦。最近的研究反駁了這個太過簡單結構論。

大腦機制準備好接受再訓練

沒錯!大腦一直到青春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它即使在出生的第一年也可以打開一個學習和教育的機會窗口,它的兩個主要的機制:口語的了解和不變異性的視覺辨識已經在那個地方準備好要被再訓練,去為閱讀的目的服務了。

大腦區塊設定好處理語言習得

嬰兒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就對語言的了解有驚人的表現。在出生後幾天,他們就能知覺到語音的對立,如ba和ga的差異。此外,他們會對自己母語的韻特別注意。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在他們母親的子宮中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母語是什麼了(譯注:不是說他們聽得懂,而是他們習慣了母語的句調 intonation)。

他們的語言能力已經依靠到左腦的神經迴路上去了。左上顳迴分析語音,而顳葉階層性的組織使它可以抽取出音素、字和句子。即使左前葉下方叫做「布羅卡區」(Broca’s area)的地方在三個月大的嬰兒聽到句子時就已經活化了。布羅卡區是處理文法規則和負責說話的地方。  無疑的,這些大腦區塊是先天就設定好了來處理語言的習得。當然,學習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年,他的語言中心是對他生活周遭的語言敏感。到6個月大時,母音的表徵,這個每個語言都有的獨特的語音空間,慢慢有些扭曲,因為它開始適應他母語的母音了。大約11個月到12個大時,子音開始出現,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嬰兒不再區辨r和l,就像我們開始聽不見外國子音的差異,如印度語中有各種的t聲,但是我們聽不見它的差別。嬰兒大腦會分析最常聽到的字

嬰兒的大腦,就像一個年輕的自然學者或是一個統計學家,會系統化地抽取、分類和界定語言的片斷。它從語音的輸入中,偵察到規則性,決定哪一個聲音是可以接受的,哪一些不是語音,可以丟棄,很快的,他的母語的語音規則就到位了。嬰兒會計算哪一個語音最常聽到,最常聽的聲音會變成他大腦詞彙中的第一個字。

6歲已能掌握母語的基本文法

到2歲生日時,孩子的詞彙是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每一天增加10〜20個字。在這同時,他建立了他母語的基本文法規則。到5歲或6歲時,孩子開始了第一堂的閱讀課,他們已經有專家般的語音知識,也有了好幾千字的詞彙,並掌握了他的母語的基本文法結構。  這些規則和表徵是內隱的,孩子並不知道他有這些知識,也不知道這些知識怎麼來的,但是這些知識無疑地是以一個有組織的形式,存在於
口語的迴路中,隨時準備著文字的出現。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