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老是落空?心理學家:換個許願法更容易實踐

新年到,關於教養,許多父母每年都許一樣的新希望,但卻每年都落空,原來是用錯方法了?心理學家教我們對抗身心弱點,找到大腦助攻、願望成真的關鍵。


「不要太常對孩子發脾氣」、「要多運動」、「要多自己煮健康的食物,減少外食」、「要減重」……這也是你的新年新願望嗎?是否也跟很多父母一樣,年年如此期望,卻總是沒多久就破功了呢?一破功,就令人感到挫折,沒多久就放棄,明年又重新來過……,紐約大學博士、也開教養課與出書的心理學家柯斯洛維茲(Robyn Koslowitz)對這個循環,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在新年伊始之際,她建議,不妨換個方法許願吧!

與其許下各種零星的願望,我們可以先「駭」進我們的大腦,對症下藥,預設容易讓這些願望實現的條件,啟動我們的生、心理系統,以及腦部思考方式,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取得更容易成功的立足點。

爸媽睡得飽 才有好情緒

對症下藥的第一點,是足夠的睡眠。因為對小孩發脾氣、生活匆匆忙忙、沒辦法準備營養的餐點等,常是因為時間不夠,或是很累、沒有精神。溯其根源,則是休息不夠,睡眠不足,而不是缺乏意志力。

柯斯洛維茲解釋,睡眠是意志力的重要來源。因為我們在睡覺時,腦部掌管自我控制、預先思考、邏輯規劃與解決問題的前額葉皮質,也會得到充電。如果睡眠不足,大腦就像個雜亂無章的書桌桌面,亂七八糟的紙條、昨天做到一半的工作、甚至垃圾,亂成一團,很難做任何工作。好好睡一覺,不但有精神,也會讓意志力大增,自然容易神清氣爽的跟孩子說話,或更有效率的依計畫行事,煮飯、上健身房…。

所以,爸媽應該許的第一個願望,其實是「我要設定鬧鐘,每天 X 點就要去睡」、或是「我要每天 X 點就上床睡覺」。這比設定一長串可能會忘記的事情要容易得多,也更容易成真。

花時間照顧自己

第二個讓許多新希望落空的因素,是爸媽真的身心俱疲、備感壓力,快要累垮了。在這種情境下,很容易對孩子反應過度,或是產生罪惡感,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和自己,甚至讓自己的情緒失控,無法跟孩子建立親密感。

對症下藥的給力法寶,則是「落實自我維護與自我照顧,而且不可偏廢」。自我維護(self-maintenance)是指好好吃健康營養的食物、運動、體檢等維持基本身心健康的事,自我照顧(self-care)則是做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例如跟朋友聚會、看電影、展覽、聽音樂等。這些事物不但直接迎擊要健康飲食、運動或減重等新希望,也讓父母重新充電,自然擊退過度疲勞感,對孩子比較有耐心。

柯斯洛維茲建議,爸媽可以這樣許願:「我要積極透過自我維護和自我照顧擊退疲累」、「我知道自我維護跟自我照顧是兩件不同的事,而且我要訂下時間做這兩類事」,天天這麼對自己洗腦,督促自己自然落實。

現在,爸媽們就可以拿起手機,訂下每天的上床時間,以及今年要體檢、運動、休閒的時間。把握與實踐這些給力原則,不用一路跟難以實現的新希望拉鋸掙扎。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