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龍?到底要滅什麼龍?是恐龍嗎?老虎回答說:不是恐龍,是保麗龍….」「三個我一起去旅行,快樂的我、開心的我和害羞的我一起生活…」「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總是忘記自己出生在哪一年…」「小馬登登買了一雙鞋子穿在四隻腳上…」「大野狼去麵包店買麵粉把自己的腳用的白白的…」「一個早晨橄欖樹和無花果樹在聊天…」「有一天,有一隻慢吞吞的烏龜…」「每天天剛亮的時候,蛋蛋王國總是熱鬧滾滾…」「有一天他發現田裡有一隻鱷魚…」「有一群大象,有的小、有的老、有的高、有的大、有的瘦巴巴,雖然每一隻都長得不一樣…」「那個晚上,爺爺講了他最喜歡的書給我們聽…」
星期三是大班說故事複賽的日子,小朋友個個都是有備而來,特別是在道具的準備,多數都下了一番功夫;上台臺風穩健,從容不迫;孰背故事內容,能流利的講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時正下著傾盆大雨,孩子們說故事的聲音,快被雨聲給淹沒,春吟老師忙著調整麥克風的音量;而台下小觀眾的專注力,雖沒被雨聲給分散,但,隨著說故事者的表現而有所不同,只要故事題材、道具夠吸引他們,加上說者的魅力,不管雨聲多大,現場就會鴉雀無聲。孩子們的聽覺是敏銳的,敏感的,好不好聽會直接反應在行為上。不過,若過於干擾秩序,老師是會趨前提醒他們的。
有家長問:可不可以看著繪本說?那就變成念繪本讀繪本而不是說故事了。
聽故事很容易,說故事可是需要下功夫練習。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任何一件事想要有所成,是必須付出的,得花時間去做準備的。準備是一件很重要的課題。
學習的順序是聽、說、讀、寫、做〈算〉,聽是第一個步驟。人的聽覺在母胎裡四、五個月就開始發展,六個月就對外界的聲音產生反應,所以說胎教很重要;「聽」接著是「說」,也就是表達能力,是學習的第二個重要步驟。過去長輩們常說「囝仔人有耳無嘴」,店店聽就好,不倘黑白講話,導致於孩子不敢表達,父母也不了解他們。不過,現今的孩子卻是「有嘴無耳」,不會傾聽別人說話,插嘴、專注力不夠、缺乏耐心,有時會因此衍生出衝突事件。所謂的過與不及都不好,拿捏的分寸都是學習的功課。
從聽故事與說故事中,學習讓自己的口能說出好聽與祝福別人的話,建立自身的能力與人際互動,這是需要父母、師長的協助與引導。下週三是中小班說故事複賽的時間,請家長協助小朋友做好準備,加油!
祝 平安 喜樂 M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