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的話 – 人格成長的黃金時期

今早活動室又響起充滿活力、動感、熱情的體能音樂,只見一個個小朋友依循著所擺放的體能器材-高低跳箱、平衡木、彈簧床、單槓,一關關的玩著老師為他們準備的跳箱活動,中班五層,大班六層、七層。看著他們臉上露著笑容,開心的玩著,像一幅美麗的圖畫,畫中有愛孩子的老師、有可愛的小朋友和各式各樣的器材,我們將它拍照、錄影,記錄保存,並PO網與家長分享。

近年來因著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孩子大肌肉的活動不夠,體力也逐年下降,相對的也影響到健康的問題,而健康就是財富。仁和的寶貝最幸福了,因著有創辦人好的辦學理念,重視身體健康的發展,以運動感覺智能,從動態活動中刺激、活絡腦細胞的發展,開發幼兒的智能;有寬廣的空間,得以實踐理念;有貫徹執行的Mandy,有願意付出的老師,享受著每週二、四、五晨間8:15-8:50分,一早來園就能夠活動身體,因著擺盪、翻、走、爬、彈、跳,讓身體與動作更發展、更健康。從器材排放的動線中,學習排隊、輪流、等待的規範,連小小孩也能跟在群體中,一起做著。

學前階段,運動比認知來得重要。有位中班的家長說:「暑假期間,孩子回鄉下,隔壁鄰居同齡孩子已經會寫很多字,但是他的孫子卻一個字都不會,差人很多,在學校攏勒學什物?」真不知如何與這位家長分享?學前教育若只是教認知、寫字,仁和就不需要這麼大的空間,只要有教室就可以了。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是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是近代認知心理學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皮亞傑根據他長期對於兒童的觀察與研究,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係依照感官動作期、前操作期、具體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循序發展而來的。任何人的成長都需經歷此四個階段,其成長的快慢可能因為個人或文化的背景不同而有差異,但因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後一階段發展的基礎,所以四個時期的發展順序是不會改變的:感官動作期-出生到一歲半;前操作期-約一歲半到七歲;具體操作期-約七歲到十一歲;形式操作期-約十二歲到十五歲。皮亞傑認為知識的本質是操作,思想及推理是內化的操作能力,它們係由感官動作期的外在操作能力或動作智慧發展而來。

創辦人在創園時就以皮亞傑的認知理論,福祿貝爾先生好園丁的精神,蒙特梭利蝸牛的精神,根據這些理論,加上自己早年從事教育工作與經驗的累積,規劃、設計、建構了有理念、有特色的孩子的學習樂園-仁和幼稚園。不論是教室空間的規劃、窗戶的設計低低的裝上透明的玻璃,除了安全的考量、空氣流通外,又有穿透的感覺;上樓的階梯、游泳池、草場、大蝴蝶、沙場、生態池、科學遊戲場、空中走廊、圖書室、寢室等的設備與動線的規劃,都能看到創辦人的用心,安全的考量與設備中具教育的意義,從環境中引發孩子主動探索、學習的動機。

皮亞傑的發展理論,孩子在幼稚園的學習應多些碰觸和對聲音的接收,以實際經驗為主,透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使其喜歡說、喜歡想,喜歡做,喜歡玩,從中累積能力、建構知識與人格的發展。

對人類的學習發展而言,0-6歲是人格成長與社會化形成的黃金時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而家庭與學校是此時期重要的場所。

祝 平 安 喜 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