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朋友談到擔心經濟學上的大崩壞、大蕭條,所以主張過即時行樂的生活。但是,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崩壞不一定不好;它或許是警訊,提醒我們當經濟與消費走太快、走偏了,要回頭重拾人類雙手該有的動力,過簡單一點的生活,而不是多還要再多,得到更多卻還是一樣不滿足、不快樂。 經濟蕭條或許是個轉機,要我們慢下來想想長輩、祖先的生活智慧;就拿教育來說,在那個什麼都匱乏的年代,他們讓大自然這無價的珍寶,給了孩子內心富足而快樂的童年生活。 我很喜歡一群主張「孩子課後不上安親班」理念的父母,他們不是不在乎孩子的學習,只是一點也不畏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所製造出來的迷思。 課後,他們帶著孩子去爬山、爬樹,用雙腳踩爛泥地,用雙手玩泥巴,讓孩子過著自然又健康的生活。這些被大自然哺育的孩子,臉龐有著陽光晒過的自然紅潤,嘴邊漾著爽朗又自信的笑容,就像我們這一代的童年那樣生活,多好!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不是被關在安親班裡長大的,竟然要把孩子送進安親班。每當聽到孩子哭著說「不喜歡去安親班」時,雖然了解雙薪父母的難處,但同時也感受到孩子心裡的苦悶!難怪有一群父母,為孩子花一堆錢補習,卻壞了他們的學習胃口,養出一群不愛學習、事事沒興趣的孩子。 一天,聽到一個孩子說:「我們班只有一個人『敢』不補習!」這話使我驚訝不已,因為現在孩子除了不得不上安親班之外,也「不敢」不去補習。這話背後代表孩子的自學力被剝奪,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如果所有的學習都要倚賴補習、仰賴別人來教才行,那也代表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以及自學力一併被抹殺了。 想想我們的父執輩,在沒錢為孩子買玩具時,就是用他們的巧手和巧思,廢物利用或從大自然中取材,做出一件件手工玩具給孩子玩;因為對孩子的愛,他們展現了生活的創意。反觀我們下一代,生活在良好、富裕的環境裡,卻被過度保護,失去嘗試摸索、挑戰自我的勇氣,也沒察覺自己其實是有能力在不同環境中自學的。 或許蕭條、崩壞迫使人們重整內在價值,讓我們放慢腳步,檢視生活,這恰好是調整觀念的契機。 摘自國語日報文/芊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