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親子越常共餐 孩子身心越健康

「一張大圓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晚飯,孩子邊吃邊笑開懷,媽媽忙著替家人夾菜。」這幅美好的畫面在小學課本,或者童書繪本中時常出現。然而,生活在現代忙碌家庭中的孩子,對於這樣的情境,不知是否感到陌生?

孩子心理健康亮紅燈

隨著網路社會複雜化,校園事件也逐漸增加,很多透過網路媒介,或發生在校園裡令人匪夷所思的霸凌與傷害,在媒體上也時有所聞。現代關心孩子的家長,或許不見得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反而比較擔心兩件事情:第一、希望孩子在學校不會被同學霸凌;第二、希望孩子在叛逆期不要闖禍。然而,家長在這兩件事情上似乎使不上力,沒辦法有效的幫助孩子,常常到出了事,家長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陪孩子吃晚餐魔力大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學者,經過長期的追蹤研究,結果似乎能帶給家長一線曙光。過去幾年,他們發表了很多篇論文,發現隨著「家長陪伴孩子吃晚餐」的頻率越高,這些孩子發生霸凌事件的頻率就越低,甚至各種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包括憂鬱症、焦慮症、暴力傾向等問題,也隨之減少了。

當然,家長絕對不要把陪孩子吃晚餐,當成「訓話時間」,而是要把握機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察覺是否有潛在危機。

很多爸爸媽媽說,我很想跟孩子一起吃飯,但他都關在房間打電腦不肯出來。這時候不見得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反而要自我省思,是否過去親子關係中自己太囉嗦,常常搬出長篇大道理,卻沒讓孩子說話?

在飯桌前和樂融融的秘訣,就是打開耳朵傾聽,用力的點頭,張開嘴巴吃東西就好。

家長的支持勝過同儕

有些「過來人」會跟你分享經驗,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不理你呢!他們都找同儕認同就夠了,根本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

說這句話的家長,恐怕自己在親職上曾經受挫過,不表示他們的經驗是正確的。

事實上,對兒童與青少年來說,家長的心理支持還是最重要的,除非他們已經對父母徹底的失望,才會尋求同儕慰藉。因此,千萬別小看每天的晚餐聚會,如果我們能觸摸到孩子的內心需求,當他們遇到人際關係的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絕對是親愛的父母。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