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
仁和是洪南海先生與楊素姻女士於1974年創辦,2-6歲是人體發展的黃金關鍵期,我們希望能提供這時期的孩子一個安全且寬廣的環境,盡情運動玩樂並成長,同時加強培養孩子的社交、自理、閱讀與表達等能力,幫助孩子做好下一階段準備。
教學特色
一、幼兒體能
運動是人類的生命,體能是運動的基礎,運動因體能提升而發展。幼兒體能活動是以運動為主體,以教育為指導,以培育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能力為目標。
學齡前的孩子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需要以肢體發展為基礎,結合體能教育與認知發展,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孩子,從小活動空間有限,更要以體能活動為幼兒發展的重心。
許多幼兒教育學者都指出,幼兒肢體協調與認知有非常密切關係,活動肢體的同時,大腦也在分析處理從感官而來的資訊,然後在指揮肢體做出反應,這種大腦吸收分析處理資訊指揮肢體對應外在環境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從「感覺統合」到「運動感覺智能」
仁和從感覺統合理論出發,更進一步擴大為「運動感覺智能」,也就是希望孩子透過精心設計的各式體能遊戲(延伸閱讀:幼兒體能遊戲500例)和豐富的空間設備,讓孩子從大量體能遊戲中自然同時發展肢體、認知和智能,刺激幼兒的大腦,幫助他們進行感覺統合的訓練,從而提升智力、專注力以及情緒控制等等能力。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仁和的相關運動課程設備包括:
- 各式幼兒專用運動器材、幼兒專用游泳池、草場(足球場)等。
- 聘專業幼兒體能老師,帶領幼兒進行各項運動。
- 晨間巡迴體能遊戲與戶外活動。
- 豐富的體能課程,包括球類、跳箱、游泳(夏季限定)、幼兒體操等。

我們非常注重孩子的體能發展,每年運動會更是孩子最期待的活動之一。

會游泳的小孩都頭好壯壯
游泳課是仁和每年夏天的重點
拍攝於1997年
二、社交能力培養
為了在少子化時代,獨生子現象日益普遍的今天,很多孩子都習慣被被很多長輩照顧,少了同輩或家庭以外的人際相處經驗,變得自我中心。
仁和採用混齡班,並在課程中加入許多團體活動,安排不同老師帶班,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與練習更多在家庭之外的人際交往,包含與同年以及不同年齡的哥哥姊姊弟弟妹妹,以及不同老師相處的方式,學習如何正確的溝通,奠定孩子社交能力的基礎。

各式團體活動
三、從自理能力建立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由於少子化,每個都是大人的寶貝,雖然很幸福,但同時因為很多事情大人搶著做,孩子少了很多自己做的機會。
我們希望孩子來到仁和幼兒園後,能培養出基礎自理能力,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起床、自己上廁所、懂得自己照顧自己,自己事情會自己做。
自理能力是自信心的基礎,孩子會自己做,自然就有「我可以做到」的信心。
而當「Yes, I can (我可以)」的經驗不斷累積,這份自信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從生活自理擴展到課堂學習,再到人際互動。他們會從「我會自己吃飯」,進步到「我會自己收拾玩具」,甚至到「我想試著幫助朋友」,這就是自理能力所點燃的正向循環,也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成果。

我會自己洗手
四、以閱讀打造學習力
現在短影音盛行,很多孩子習慣看手機或平板,但同時閱讀量和耐心嚴重下滑,導致對文字資訊吸收不良,文字稍微一長就看不下去;但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很多研究都顯示,閱讀能力不足會讓以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我們希望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我們除了在園內提供大量閱讀環境,也大力推動親子閱讀,每學期都會由園長親自一一跟進了解每位孩子的閱讀狀況。
孩子低年級時接觸的是文字量少的文章及繪本,閱讀能力不足的情況在低年級還不明顯。但若不及時補救,沒有好的引導,當他跨到高年級,就只能停留在讀漫畫、短文及繪本。學業成就也將出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學習的差距將在日後愈拉愈大。
9歲的「閱讀之壁」 - 親子天下

閱讀學習的基礎
五、被看見的表達能力
現在已經不是默默耕耘就能被人看見的時代,在社交媒體發達百家爭鳴的今天,更需要足夠的表達能力才能被人看見,一個有強大表達力的Youtuber的影響力,往往能超過學術成就很高的教授。
所謂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功,表達能力的培養比一般學習知識學習更難更不容易,例如學99乘法、英文單字或注音都是只要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學習,但表達能力必須透過長期大量練習和臨場的體驗才能慢慢累積。
我們特別在課程與活動中,加入大量讓孩子上台練習表達能力的機會,例如中文、英文與台語說故事比賽等等,以及各種活動表演,讓孩子用自己習慣的語言和方式展現自我,用什麼語言,和說的標不標準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希望孩子能不害羞、不怕上台,還能享受成為眾人的焦點,奠定孩子在社交媒體時代的表達力基礎。

說故事比賽
仁和的教學不是只有口號而已,我們有許多實際的成果與長期紀錄,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我們的課程與教學內容,歡迎前往閱讀我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