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讓M型社會自然消失

前幾天在晚宴時,有位朋友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M型社會。這個社會就像一棵樹,擁有越多樹苗,就會從太陽得到越多能量,而越多的樹葉也會有越多的落葉,落葉腐化後,自然就會有螞蟻、真菌和蚯蚓來把腐葉轉化成肥料,所以就越強壯。
朋友說,越有錢的人能得到越多資源,錢滾錢使財富累積的越快。他認為在教育上,家中環境越好的人,越有能力去補習,越能考上公立的好學校,而好學校出來的學生越容易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會有好的生活、好的環境,他的子女就越能補習;如此循環下去,貧富差距就拉大,M型社會就形成了。他悲觀的認為,一落入這個惡性循環,窮人八輩子翻不了身。
我倒不這麼認為。雖然「越有越容易有」是大自然的法則,但也不全然是這樣,因為種子一定要落在母株勢力範圍之外,才不會跟母株競爭陽光、水分和營養。為了使下一代長的更好,越大的樹木,它的種子就要落得越遠。新種子從發芽起,得獨立奮鬥,無祖蔭庇祐,這樣漲出來的樹反而更強健,不怕風吹日晒雨打。
在人類社會,也看到很多富不過三代的例子。《紅樓夢》裡,曹雪芹就說:「樹大必空,盛極必衰。」靠祖蔭只能一時,不能一世。樹要脫離母株才會發展得更好,人也要離鄉背景去打天下,財富才能持久。
從這裡看來,大自然還是很公平的。科學家甚至發現森林大火是必要的世代輪替,因為有些種子不宜發芽,必須等到森林大火把它烤過後,堅硬的外殼剝落,種子才抽的出芽來。等到它長大,各領風騷後死去,位置就由別的樹木佔據,它的下一代要等到下一次森林大火才又出現,這也算是植物界的「政黨輪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充實自己,等待機會,只要不死,總有出頭的一天。
其實,教育要教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能力強的把自己照顧好以後,便應該去幫助他人,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讓別人用。社會學家很早就說過,社會能夠運轉,就是社會中每個份子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每個人都受過教育,都有能力,就有機會翻身。
樹死後會化成肥料,讓後來的樹長得更高大;人也是一樣,上一代的努力會讓下一代更有發展的空間。
外國人說:「來自塵土必歸於塵土。」中國人也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樹葉和死去的樹是森林未來的土地,有這種生死循環,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機會。
了解人類不過是百代的過客以後,我們就懂得不藏私,反正帶不走,不如物盡其用,造福他人,而他人的努力又會是使自己的下一代過的更好。當每一個人都能這麼想時,M型社會就可能自然消失。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