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孩子打架或吵架時父母應當旁觀者

孩子開始吵架或打架時,父母心裡有何想法?根據專家的研究,情形大致如下:

美國人對孩子打架,完全不干涉,雙手交叉在一旁觀戰。法國人先觀看一陣子,然後拉開孩子,讓孩子改打架為吵架。至於東方人,無論如何一定充當和事佬。

找尋新天地拓荒的美國人,對任何事都講求合理性。尊重理論的法國人與以和為貴的東方人等,各國的民族性,在父母對子女的打架態度上,均表露無遺。

最近的東方父母,似乎於濫用「以和為貴」的原則。但年幼時,打架也是常有的事,父母也沒有居間協調。

可是,最近孩子的打架情形減少,加上父母喜歡插手管孩子打架,使得孩子不知如何打架。難怪近年來時有孩子吵架、打架,發展為殺人的案件上報。記得孩提時代,打架時,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如:其中一方赤手空拳,另一方就不能持刀攜械,單獨一人絕不對多數人,也不像父母告狀等。而不知打架方法的現代孩子,一旦事態嚴重,便失去控制,是可想像的。,

父母出面調停,理由不外乎是疼愛孩子,或擔心孩子傷到其他孩子等,打架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其實具有重大意義。而剝奪孩子這種寶貴經驗的父母,在談殺人案件前,應先考慮這點。

因為孩子經過吵架或打架,可按年齡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也就是說,孩子能從他們特有的方式中,利用頭腦找出妥協點,以培養社會性及協調性。然而父母中途阻止,可能妨礙孩子將來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談到打架,特別是年輕母親最無法容忍,不過,孩子經由這種過程,可發現並非所有要求均可滿足的道理。

德國作家漢斯‧卡羅薩,在他的《小時候》作品中說到,少年時代為了服裝問題和同學起衝突,於是他母親要求她說出那同學的名字,但他因不希望和同學的友情決裂,,執意不肯聽從父母親的話。

由此可見,父母的想法與孩子截然不同,所以父母介入未必能解決問題。
如果不放心孩子,不妨站在客觀的立場,觀察孩子是否有危險,盡量讓孩子打,孩子打架或吵架時不惜借助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如此才能練就獨立的能力。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