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媽不知道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能學到什麼以及如何學習,或許聽過一些老師或媒體談到六大素養和學習領域,但也不是很清楚實際內容。
其實我們台灣以前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教托育服務有分為,以幼兒教育為主的幼稚園,和以托兒為主的托兒所,在「幼兒教與照顧法」進行整合幼托後,幼稚園和托兒所合併為「幼兒園」。為了避免幼教品質落差,教育部推出幼兒園教保大綱,希望全國所有幼托機構有更一致目標與課程,本文目標是讓家長們可以快速了解現行我們國家幼教目標和教學方式。
六大核心素養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保活動的目標為「幼兒為中心」出發,陶養幼兒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教保活動所希望透過六大領域綜合培養之「幼兒六大核心素養」如下:
- 覺知辨識:運用感官,知覺自己及生活環境的訊息,並理解訊息及其間的關係。
- 表達溝通:運用各種符號表達個人的感受,並傾聽和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訊息。
- 關懷合作:願意關心與接納自己、他人、環境和文化,並願意與他人協商,建立共識,解決問題。
- 推理賞析:運用舊經驗和既有知識,分析、整合及預測訊息,並以喜愛的心情 欣賞自己和他人的表現。
- 想像創造:以創新的精神和多樣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感受。
- 自主管理:根據規範覺察與調整自己的行動。
什麼是以幼兒為中心的教保課程活動?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教室裡,聽著老師講課。舉例來說,在一堂有關植物的課程中,老師可能會提供一堆與植物相關的照片和海報,把幾盆植物放在教室裡,然後教導孩子植物的種類和特性。
但在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和保育活動中,老師會提供各種親身體驗的活動和遊戲,讓孩子透過感官體驗來學習。因此,在一堂關於植物的課程中,老師會帶領孩子到校園或社區裡,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甚至用嘴巴品嚐身邊環境中的植物,讓他們透過這些實際的經驗來了解植物是什麼。
為什麼要有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以前沒有課程大綱,幼兒園也是一樣教小孩,為什麼現在要有課程大綱?」這是許多家長與教保服務人員共同的疑問。在幼托整合之前,幼稚園與托兒所各自依循不同的法定標準進行教保活動。然而,隨著幼托整合的推動,幼兒教育的實施也應有統一的標準。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幼兒的學習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因此,課程大綱的制定不僅是為了保障幼兒受教育的品質,更是為了確保幼兒階段的學習成果能夠成為其終身學習的基石,使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接受到高品質的教育。
六大領域與學習指標
為了凸顯幼兒階段的「全人」發展,教育部所推行的教保活動「不以學科劃分」,而是透過統整各領域課程的規劃與實踐來培養幼兒的六大核心素養,以此理念規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分為六大學習領域。
仁和成立50年以來,就一直在日常幼兒教育中,實踐這六大學習領域,例如針對「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的幼兒體能(延伸閱讀:유아를 위한 신체 놀이 500가지 예시),和培養幼兒人際交往的「社會領域」,都早已融入仁和的創園理念,歡迎點擊下方六大領域的連結,查看個領域所對映的園內活動紀錄。
幼兒教保活動六大素養與六大領域關係圖
幼兒教保活動課程領域和小學有什麼不同?
幼兒課程領域有具體教學目標嗎?
本文參考自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與教育單位所發表的相關文章,為了方便家長理解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而進行濃縮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