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冠狀病毒為何可怕?從病毒進化史探究竟

武漢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全球確診病例逐漸爬升,因此許多人開始好奇冠狀病毒是如何崛起的?向來擅長於講解歷史故事與國際情勢,解析冠狀病毒是如何從1名「弱雞」,進化到現在成為人心惶惶的病毒。

史上最早發現的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最早在1960年出現,但當時對人類並無影響,只有在其他哺乳類和鳥類之間傳染,整個20世紀只有2種冠狀病毒可傳染與人,分別是299E和OC43;但症狀頂多打噴嚏、咳嗽等小症狀,並不會因為感染而導致死亡,比起其他傳染疾病,如:梅毒、愛滋病等,根本微不足道。

第1個造成人類死亡的冠狀病毒

到了2002年11月,出現了第1個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冠狀病毒SARS,原本SARS只寄身在蝙蝠身上,但靠著果子狸當跳板成功入侵人體。當SARS病毒進入人體後,原本寄身在蝙蝠「修練」的它彷彿來到了天堂,開始吸收健康的細胞,並利用它開始複製病毒,以最快的速度在人體內擴散。但人類自己也有免疫系統,像一支軍隊般對抗入侵的病毒,而沒看過SARS的免疫系統開始發出抗體攻擊;但抗體與SARS不吻合的關係,無法有效對抗病毒,就開始高速運轉來進行攻擊,於是造成人類會有高燒、咳嗽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後呼吸衰竭,最後雖然已驅逐掉病毒,但也讓人體受到傷害、甚至死亡。在醫學上這樣的現象有專有名詞,叫細胞因子風暴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2009年的H1N1,都是主要致死的原因,由於SARS是病毒,使用抗生素也無法有效對抗,只能使用發燒藥、人工輔助呼吸、抗病毒藥物和高劑量的類固醇來減輕身體負擔,最主要還是要靠自身的免疫系統。經過17年後,到目前為止也尚未開發出對SARS有效的藥物及疫苗,即使痊癒了也會有肺部纖維化、骨質疏鬆與骨壞死等後遺症,是第1個被發現且對人類造成死亡的冠狀病毒,不得不重視。

第2個致死的冠狀病毒

2014至2015年也有2個冠狀病毒,分別是NL63與HKU1,但並不對人類造成威脅,甚至在維基百科都沒有出現過,使得人們對於冠狀病毒的威脅漸漸消弱。直到2012年出現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是第2種威脅人類生命的冠狀病毒,但由於症狀十分猛烈, SARS的死亡率是15%,MERS卻高達30%,但因為宿主死亡的太快,傳播能力不如SARS強,就這樣漸漸的消失。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2019年底,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來了,科學家稱呼它為nCoV(編按:WHO正名為COVID-19)、武漢肺炎或新型冠狀病毒,目前仍舊不清楚它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會不會異變或死亡率多少,並持續的影響全球。五大洲無一倖免,疫情十分嚴重,更令民眾感到焦慮與恐慌,進而出現口罩、衛生紙等民生用品搶購的現象。

對人類造成威脅的共同條件

  1. 飛沫傳染:要大規模傳播病毒,透過打噴嚏、流鼻水和講話等,飛沫傳染的效率是最高的。
  2. 潛伏期長:厲害的病毒並不會一開始就讓人類致死,必須潛伏一段時間,讓活蹦亂跳的病人神不知鬼不覺的傳染給周遭的人,這樣才能達到大規模傳播的目的。
  3. 快速異變:這些病毒都具有快速變異的能力,知道人們會研發疫苗來抑制,而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和DNA不同的是只有一根鍊條,所以可輕易的基因重組,簡單來說就是容易發生異變,提高研發疫苗的難度。
  4. 自然宿主:這些致死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皆為蝙蝠,而成為自然宿主必須滿足2個條件,第1是壽命長、第2是不怕病毒,這樣病毒才能在宿主體內長期存活並進化,加上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加上又有超音波的保護,成為病毒最好的修練地。

人類對抗病毒的歷史很長,且病毒無所不在,大多潛伏在人體中,直到免疫力下降時就會開始發病。全世界每年有30萬人死於流感,美國就有6600人、中國則有88000人,和冠狀病毒不同的是已經有疫苗可對抗,而冠狀病毒雖已研發出疫苗仍,仍建議平常多運動、多曬太陽、維持正常作息、營養均衡來增加免疫力,來避免病毒、流感的感染。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