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教孩子禮貌 從生活細節做起

在一場研討會中,我聽到負責科學夏令營的老師抱怨學生不懂禮貌,

稱呼助教「帥哥」和「美女」。另一位老師也嘆氣說,別說孩子,連他們系中新聘的助理教授都不會稱呼人,竟然叫他「老張」,讓他心裡很不舒服。

我想起《顏氏家訓》中的:「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禮貌應該儘早教孩子才是。我在電台節目中,提醒父母親利用假日,儘量帶孩子出去參加聚會,學習社交禮儀的應對進退。不久,我收到一封聽眾的來信談,談到一個在社會上人際交往常會碰到的問題:「真話可以講多少?」
見不平而發聲

暑假中,她帶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去國外旅行。為了答謝借住朋友家的情誼,她請朋友去一家很高級的餐廳吃飯。侍者殷勤來問沙拉、麵包夠不夠時,因為的確很好吃,他們每個人又吃了一份。當侍者再來問他們還要不要時,她的朋友對侍者說:「還要,但不必送上桌來,直接替我打包。」她的孩子一聽,馬上說:「不可以,還未上桌的菜不是剩菜,不可以打包帶回家。」她當場窘得不知該說什麼,在桌下踢了孩子好幾腳。她的朋友只笑笑說:「阿姨喜歡就帶回家呀!」

回家後,孩子問:「媽媽為什麼阻止我?你真的認為阿姨打包沒關係嗎?你們要我遵守規則,可是你們自己卻不遵守。」

她跟孩子解釋,自己是東道主,主人不能使客人難堪,所以她沒有說話,但不代表認同這種行為。孩子仍然不高興,認為媽媽太虛偽。

這聽眾說她很高興臺灣的品德教育成功,孩子才六年級,就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但她很苦惱臺灣也有許多檯面上該做榜樣的人物是非不分,貪小便宜的事情更是常發生。她舉例說:「有次風災後,許多志工團去臺東幫忙。結果有人加入志工團搭免費的火車,住進免費的民宿後就不見蹤影,原來跑去玩了。」她非常不齒這種人。

要正直而圓融

過去我們認為絕不可做的事,許多已陷入「灰色地帶」,似乎見怪不怪,例如已婚者對婚姻不忠誠、學生任意毀壞公物而不被起訴……,現今價值太混亂,連大人都說一套、做一套時,她問:「我們該怎麼教孩子?」

教孩子要有智慧,事情發生當下正式教育孩子最佳時機。我建議媽媽不妨誠懇跟孩子解釋:「有時,我們會講些言不由衷的話,以免傷到別人的自尊心或讓人下不了臺,這才是待客之道。在國外用餐要給小費,所以侍者會很殷勤,但是他不應該把店東的麵包無限量送給客人;打包是為了不浪費食物,但不可以打包自助餐檯上的食物,只能打包自己吃剩的。」

人情世故最難教,難怪俗語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靠多看、多體會,分寸才會拿捏得剛好。做人是大智慧、千古的學問,這位媽媽已經做得很好了,我為她欣喜,更為臺灣有這樣正直的小學生高興。

文/洪蘭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