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教養,從家庭開始

自從黃崑巖先生幾年前在一場政治辯論會上,請教候選人有關「教養」的問題後,「教養」就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是好像並沒有解決這個社會「教養」的問題,這幾年這個問題反而更嚴重了。

許多父母憂心目前的社會風氣及公眾人物的言行,常常給孩子帶來負面示範。也許是受我父母影響,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教養,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我的父母在告誡我們時,常說:「這樣別人會認為你沒有家教。」對他們而言,我們沒家教是他們失職,是奇恥大辱,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的第一堂課,尤其是品德、習慣的養成,是在家庭而非學校。孩子時刻在觀察與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價值觀,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沒有教好,不能只怪學校、怪媒體、怪公眾人物或社會風氣。父母如果懂得尊重、關懷別人、注重禮貌、誠懇自律,孩子耳濡目染,待人接物自然會謹守分寸規矩。蹣跚學步的幼兒摔倒時,如果父母只會教孩子以打桌子、跺腳罵地來舒緩情緒,絕對是推卸責任的不良示範。

對孩子言行的規範、價值觀的建立,越早開始,成效越好。很多父母認為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或是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因此對幼兒期的孩子比較放縱,讓他們為所欲為,等到孩子習慣成自然時,父母想要糾正,往往事倍功半,為時晚矣,若是孩子已進入比較叛逆的青春期,也容易引起親子衝突。

年幼的孩子因不具判斷力,而模仿又是最原始的學習,父母自身的言行就更重要,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品格教育沒有下課時間或假期,應該是隨時隨地隨機在進行,孩子有錯,就要立即指正。父母如果覺得某些公眾人物的言行不當,為免產生不良影響,對小一點的孩子,可以關掉電視;若是孩子已可曉之以理,則應立即對孩子說明那些行為不足以取,也可藉此培養孩子判斷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

關心孩子教養的父母,應該知道品格教育無法外包,也無法填鴨硬塞,更非一蹴可及,它是長期環境的薰陶,在現實生活中反覆訓練,潛移默化而養成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一個人若沒有教養,即使學業成績斐然、日後事業有成,也是枉然。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