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為了學會技能和感動

孩子,已經念一年級的你,接下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恐怕要超過五十年─你都可能得隸屬某個「組織」:學校、部隊、公司…。有組織就會有管理,有管理就會有規則,於是有了「適應」的問題。

「爸爸,我不想去上學了。好無聊喔…」 「怎麼個無聊法?」 「老師一直講,我都不能講,還要坐好好的。」你的不適應我都能理解。孩子,當我跟你一樣大的時候,我一樣不想去學校,不想被一根看不到的繩子綁著。那時候,在教室裡不但不能講話,聽課時還要雙手交叉放在後腰際,不準亂動。

講這些,不是說「比起我,你已經好命很多了。」而是想告訴你,學校就是個「組織」,容納了許多人,有校長、主任、老師、小朋友、保全、工友…。大家得有相同的想法,學校運作才能正常,因此不得不制定一些管理規則。上課要坐好,講話要舉手,都是規則的一部分。這些規則,針對的是全體小朋友,你不適應是正常的。就像前些時候,穿了新衣服,你也覺得刺刺的,不舒服。可是穿過幾次以後,你也就習慣了。「可是,為什麼要上學?在家也可以學呀。」 「當然,在家也可以學,但那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這個問題好多人問過,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寫過一本書,用的就是這書名。「不管是國語也好,理科或算術、體操或是音樂也罷,這些語言都是為了充分了解自己,與其他人聯繫。外語也是一樣。為了學習這些東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時代,這世界上的孩子們都應該要上學。」在書裡,大江健三郎是這樣說的。

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世界這麼大,你的人生也還很長,爸爸、媽媽不可能永遠陪著你,因此你得學這些技能,好讓自己活下去。這些技能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大江先生所說的這些。學好這些東西,了解自己,聯繫別人,你便能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更好一點。

不僅如此,上學更重要的事,在我看來,是學會「感動」。我希望你在學校,學會跟小朋友相處,一起拔河,一起賽跑,一起打球…,然後發現大家一起把一件事做好,尤其在經歷且克服許多困難後,你心裡很自然會湧現一股叫做「感動」的快樂,這種「大家一起來」的快樂,在家裡不容易學到。學會了這個,你的人生會更富饒,也會更加寬廣。孩子,將來你必然會有許多朋友,我真希望這些朋友都是因為「感動」而來。你感動了他,他也感動了你,因此結交成了「好朋友」。

為了學會、獲得這種感動,所以孩子必須上學。這樣說,希望你能明白,也祝福你很快能交到好朋友。

文/摘自國語日報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