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3歲定終身?

「小孩每天要對他講多少分鐘的話才算夠?」 「我的孩子不愛聽莫札特,一聽就哭,怎麼辦?」

這些問題令我非常的驚訝,而且從他們來不及寒暄,立刻問問題的情況看來,他們是被幼兒發展的錯誤觀念嚇到了,憂心忡忡,緊張得不得了。其實這完全是不必要的,因為上面的問題都沒有實證的證據支持。

幼兒的腦生下來時的確有比他實際需要的神經細胞還更多,大腦的確是憑著他的生活經驗來做修剪的標準,凡是沒有與別的神經細胞相連接的神經細胞會被修剪掉,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說3歲就修剪完成了,大腦就定下來不改變了。事實上,大腦的可塑性可以說是終身的,不然復健就不會有效了。只是小的時候可塑性大,老的時候較小而已。

從正子斷層掃瞄的研究看來,小孩子的腦活動力比大人高了許多,一直到9歲左右才慢慢降到大人的標準,而掌管計劃的執行、注意力的分配、工作記憶等等重要功能的前額葉,要到20歲左右才成熟,所以完全不會有「太晚了,已經來不及」的憂慮。

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至於陪孩子玩多少分鐘才夠刺激他大腦的發展,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說法,陪孩子玩是因為我們喜歡跟他一起玩,不是因為要他大腦發展,把陪他當做義務或功課在做,這樣想會把養孩子的樂趣剝奪光了。

孩子只要在正常的環境中成長,就不必擔心外界的刺激不夠,大家引為證據的羅馬尼亞孤兒院孩子,其實是在極端貧乏的情況下長大的,而且這份報告曾被人質疑,因為沒有控制組,且因羅馬尼亞是個鐵幕國家,那些孩子親生父母的資料無法取得,因此在因果關係的結論上,頗有些爭議。

至於莫札特效應,這個實驗的對象是加州大學的大學生,不是嬰兒也不是幼兒,如此類化資料未免想像力太豐富了些。

所以,在我看來,「一個快樂的童年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孩子是上天的福賜,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情去陪伴孩子長大,父母的緊張會造成孩子的不安,會使他誤以為自己不如人,這是愛他反而誤他。

請不要管別人怎麼說,你孩子的笑容便是你最好的指引,安心的去享受孩子的愛吧!

洪蘭教授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