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如何讓孩子暴走的脾氣OUT!(下)

計畫③:從遊戲中學會:情緒自己管,不必別人來管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情緒常說來就來,弄得大人一頭霧水。其實孩子也常搞不清楚自己在生什麼氣,在這種鬧不清楚自己感受下產生的情緒,其實是最難解的,一下要、一下又不要,搞的很多家長最後常因孩子的急躁或發怒而兩敗俱傷;因此,情緒教養的第一步,要從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


搞不懂自己的感受就無從控制情緒,甚至會越急、越慌、越氣,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試圖和孩子溝通常常是無效的,只會增加他們的心急和情緒壓力。研究實證,當我們能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就已經能夠開始安撫我們的神經系統;因此,設計團隊以孩子能理解的視角,深入淺出的玩出情緒認知,讓孩子了解在各種情境下出現的各種感受分別代表何種情緒,這樣的能力通常在孩子的語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該發展,3、4歲前是大腦情緒控制的非常關鍵時期,給予的社交情緒經驗越多,通常發展也較好。

認識情緒後,再藉由遊戲中的特別設計與規則架構,讓孩子無形中學會在情緒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人際互動的正向價值觀與面對情緒問題的技巧。

計畫④:遊戲替孩子寫下情緒程式,有助長大情緒自我控制

「後設認知的情緒調控」指的是我們能清楚知道情緒和目標想法有關,依照過去的經驗,調整目前的想法或目標,就能改變自己的情緒。例如:你察覺到現在的壓力很大,可能會聯想到過去聽某些音樂能讓自己放鬆,接著便開始聽音樂,讓當下的負面情緒得到減緩。

這樣的情緒調控能力,你認為會在何時開始發展?根據2010年發表於《情緒》(Emotion)期刊的研究發現,5-6歲兒童已經開始會依照過去的經驗,進而調整目標或想法,以達到減緩負面情緒,這就是後設認知的情緒調控。

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過去的經驗(包括是否被教導過),因此我們在遊戲中特別設計一項規則,能讓在孩子「遇到問題」(情境卡)後,接著透過一些提示輔助(冷靜卡),先試著找方法穩定情緒,再作出當下最佳解決方法的決定(選擇回應水晶)。

透過自然而然的遊戲方式,讓孩子理解情緒解決的方法,進而調控情緒,並隨著故事發展及自發實際應用在生活中類似的情境。遊戲中亦設計有讓孩子遇到挫折或不合心意的狀況,使孩子學會去面對和發現問題,也學會處理自己挫折的情緒。

計畫⑤:同理心及感同身受,能幫助孩子解讀他人心智

遊戲中亦設定了「勇士助人卡」,能讓孩子學會「發現」他人的情緒和問題,並適時提供幫助。訓練孩子發展察言觀色、觀察環境的能力,加強孩子的同理心、感同身受,並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觀看整體遊戲的進行。

也教孩子如何留意到別人的表情和姿勢的變化,並主動的幫忙想辦法。同理心,能讓孩子更成熟,理解父母提出的很多要求其實是為了他好,同時也有利於人際社交發展。

計畫⑥:玩中學耐挫力、衝動控制,調整孩子個性急

遊戲裡更特別設計了一個專為情緒教養而設定的規則──「休息島」「休息島」是當中獨特的元素,除了能夠給予孩子衝動控制的規範提示,也能建立情緒發生時該如何冷靜的行為模式。孩子一旦犯規或生氣時,就要移動到「休息島」冷靜後才能再重新出發,剛開始參與的孩子不一定能馬上接受這樣的規則,因此在介紹這個特別的冷靜區域時,要特別強調休息島並非「處罰」,而是要協助孩子「冷靜」下來後,再用最好的表現重新參與,營造這個規則對每個人都有利,建立公平遊戲的精神。

若孩子不理解「重新出發」的意義、不願等待,可利用正向的態度,陪同孩子一起去休息島度假,讓他們知道不會被責備,而且父母會願意等待自己冷靜下來,告訴孩子:「只要準備好,我們就能一起重新出發!」建立孩子解決情緒的信心。

文/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