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

很多家長詢問孩子語言發展的問題,有些父母為孩子兩、三歲仍未能說出單字而感到憂慮。這確實不能掉以輕心,須及早改變這種現象。很多研究顯示,幼兒最早始於胎兒期便開始學習語言,胎兒在母胎中已能分辨母親的聲音。當嬰兒出生後,啼哭、牙牙的聲音已經是語言的開始。

語言是與人溝通及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人類的語言可分為「外在語言」及「內在語言」。「外在語言」是指口頭表達的語言、符號語言即文字、手語及圖像等。而「內在語言」是指我們思考時大腦所運用的語言及圖像。所以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語言發展影響 颿臚l的智能、情緒、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發展。孩子遲遲未懂說話,情況嚴重的話,就有可能影響其溝通能力及認知的發展。

一般說話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先天的語言功能出現問題,這情況父母必須及早帶孩子進行專業語言評估,以作出跟進及輔導。另一個原因是孩子  乏語言學習的生活環境。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無暇與孩子溝通,孩子少了學習語言的機會。這種情況在香港愈趨嚴重。

及早觀察孩子語言能力
語言是一個社會化的學習過程,孩子的語言發展必須經由環境互中模仿及學習而獲得的。當然孩子的語言發展亦受到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孩子雖然天生已具備語言學習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後天語言環境的刺激,他們的語言發展便會受到影響。反之,縱使孩子已有良好的語言環境,但其先天語言能力有所障礙,也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因此,父母必須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語言表達,以判斷他們的語言發展情況,及早給予孩子語言輔導是非常重要的。

零至三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會從生活環境中學習運用語言及與人互  溝通。這時期語言表達亦會影響幼兒的思維發展,因此,父母應讓孩子先學習第一語言 (母語) 以建立語言表達的穩固基礎,才進入第二語言 (外語) 的學習。不然,會令孩子語言學習產生混亂,更甚者會令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與小朋友交談時,他們的童真常令你會心一笑:3歲的欣欣得意洋洋地說:「甘校長,我同媽咪做了很多曲奇餅請小朋友吃,很好吃喔!」我笑?問:「真的嗎?可否請我吃一塊?」欣欣神氣地說:「沒有了,小朋友全部吃完了。」我問她可否下次再做曲奇餅請我吃。欣欣猶豫一會說:「如果你乖,我會請你吃。不過,我很忙,沒有時間做。」我好奇地問她:「你忙甚麼?」她數?手指一本正經地說:「我要玩啦,要睡覺啦,要吃飯啦,還要上學啦……所以無時間。」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反映每個人的思維發展。孩子講出第一個詞語以前,就已經能聽懂簡單的意思了。例如說:「媽媽和你上街啦!」一歲的孩子便馬上去拿他的鞋子。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幼兒學習語言是聯繫?生活中的情景,透過模仿而學習得來的。因此父母應在生活中善用機會,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啟動孩子語言發展的層面:

(1) 教導正確發音:由出世到2歲的孩子會「牙牙學語」,這是孩子自發性的聲音,隨後他們發出的一連串聲音,是孩子模仿成人說話的開始。以正確的發音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如:「你想吃蛋糕?」同時父母與孩子說話時,應與孩子眼睛成水平,因為嬰幼兒最初學習語言,是模仿成人口形發音的。所以父母與年幼的孩子說話時,速度應稍慢一點,發音要正確,以利孩子從中學習。
(2) 增加豐富的詞彙:與孩子說話,父母可以用完整的句語表達,以增加孩子學習詞彙的機會。如:「看!有一隻小花貓。」、「媽媽和俊傑一起去逛街。」、「俊傑現在飲奶。」。
(3) 發展連貫性的語言:如「媽媽抱俊傑講故事。」、「我們吃完飯之後,便可以吃雪糕。」讓孩子學習用連貫性及完整的句子表達,有助他們描述生活的情景,及表達自己所想所願。父母應多與孩子說故事、唸兒歌及鼓勵他們學習描述圖畫及生活照片中的情景

0至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通過語言認識自己,與外界溝通聯繫。孩子的語言學習是融合於生活的經驗中,父母應抓緊與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片段,作為孩子的語言模範,並鼓勵他們運用語言表達自己。

作者-甘愛萍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