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育て】セーフティネットを作る

通常傷害並非單一因子造成的意外事故,而是集合傷害原、環境、人、時間等多面的失衡所引起。另發生的危險群體有其共同特徵:安全知識的不足、技術不熟練、不當的態度與習慣、不安全的行為、身心狀況不佳與不安全的環境,所以除了提供安全的環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身為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您是否具備安全的概念及有良好的習慣。

一、檢視您的安全意識:

兒童主要照顧者是否具備安全的概念,若沒有一些基本的常識,通常也不會特別注意安全問題,例如:在同一插座中同時使用高負載量的電器用品、亂服成藥等。

對兒童安全的敏感度:時常注意孩子的安全,警覺性高,例如:不會拿吃的藥騙孩子說是巧克力或糖果、注意將危險物品(清潔劑、藥品、化妝水)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食物的器皿不裝藥物、藥物的器皿不裝食物。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有時候會成為傷害孩子的來源,例如:吹風機在使用過後沒拔插頭,孩子模仿父母吹頭髮,結果將頭髮捲入甚而差點撕裂頭皮;隨時關上廚房及浴室的門不讓幼兒進入。

三、實施安全教育的能力:

透過遊戲活動,提供孩子反覆學習的機會。
利用故事或新聞事件和孩子討論。
使用布偶或娃娃做角色扮演。
利用錄音帶、錄影帶來做學習媒介。

四、培養好的把關能力:

知道上述有哪些物品對該年齡層的孩子有危險性,應避免讓孩子接觸減少意外的發生,對密閉空間的家用品應有加鎖,或將把手安置在幼兒無法開啟的位置,不提供直徑小於3.17公分的物品或長於30公分的繩索讓孩子玩耍,照顧者應具備此種判斷的能力。

「壞事不曾發生在我身上」是每個人最常有的想法,因此無須做任何的防範措施,當意外傷害發生後,我們才開始警覺到危險性及防範觀念、措施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相當欠缺防範的措施,當大人都欠缺時,遑論我們的兒童,在普遍重視智育的結果,也使得大部份的孩子缺乏對真實環境的認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談危險會嚇壞了他們而不去談論,所以,現代社會每個人孩子生的愈來愈少,保護得愈來愈好的同時,事實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愈必須,父母監督的工作一刻也不可少。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但當生命失去時,其他的已無任何的意義,因此兒童的安全應更遠勝兒童的其他事項。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