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的話 – 分享與溝通

故事觀摩分享會上是寶貝們展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刻

閱讀每週親師溝通欄,是責任,也是一種習慣和享受,透過親師間文字的敘述,雙向的互動,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狀況、人際互動與在家的情形,進而適時的給予協助。從家長的回饋分享中,揣測家庭中的教育,親子間的相處、家長對孩子的關心與細心的程度。

溝通欄上有的家長會就老師的分享做回應,有的則自己創造話題,有的欄上是空白的,有的只是簽名,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愛迪生家日本小孩麻衣小朋友的媽媽,雖然認識的中文有限,但媽媽總是盡最大的努力,每週必定回饋分享,關心孩子、參與孩子在成長的階段,任何一項環節都不缺席,這就是日本人的精神與對教育的態度和關心。

分享其實是一種習慣,一種很好的習慣,我們常常喜歡聽別人分享,而忘了要回饋,只是收取沒有付出,知道但沒有行為,久了付出的人也會覺得無趣,而漸漸失去動力和熱情。好的習慣是必須持之以恆,一點一滴去做累積,從身教、言教中去影響孩子。

每週教學內容的分享對老師而言,是一種挑戰、是需要花時間、花精神去完成的,但為了讓家長適時的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動態與學習情形,則必須有所堅持的。基於此,希望家長在每週的溝通欄上做回饋,給予老師支持的力量,
說故事其實也是一種習慣,一種分享,很多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時常唸故事給胎兒聽,有的照三餐念,有的只在睡前說,有的則是讓孩子聽CD帶。

孩子在家庭或幼稚園透過大人閱讀故事或者自己翻閱書籍的方式,接觸不同的圖畫書的經驗,這樣的經驗稱之為「文學經驗」,他們喜歡聽故事,透過聽覺來閱讀故事,可以發展聽覺方面的能力。透過對故事的理解,將這些文學經驗表現在遊戲的對話中,有時會圍繞著故事內容或插畫進行討論,或借用故事中的詞句與人溝通,藉此擴展字彙和概念。有時也會用自己的話重述故事,學習使用新的字彙或自創語言,來發展說話的能力。

故事是兒童理解生活的方式,孩子在入小學前聽故事的數量越多,日後在讀寫有關的活動上表現越好。研究上的發現,認為兒童的語言發展和他們接觸的文學經驗呈現正比。也就是說,語言發展越好,所接觸的文學經驗越多。所以故事對孩子來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老鼠經過大樹旁時,聽到叫救命的聲音…」「ㄎ ㄎ ㄎ,寧靜的早晨,從森林裡傳來一陣陣咳嗽聲…」「香蕉阿奇身體彎,天上的月亮也彎彎;月亮是夜空之王,難道香蕉阿奇也是水果之王嗎?….」「從前~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名字叫做傑克,他們家很窮….」從故事觀摩分享會上,看到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又向前邁進,在肢體動作、咬字發音與道具上的準備也同步成長,上台更是落落大方的。


祝 平安喜樂佳節愉快

Mandy

Related articles
Pa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