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中學,從玩中說, 五歲的孩子,也能自然開口說台語

台語曾經是我父母那一輩溝通的主要語言,在我的成長過程,他們卻幾乎都和我講華語,我只有在和長輩溝通時,才說著零零落落的台語,可以說我的台語是用聽學來,或者是嘗試說錯而學會的。

出社會後,因為工作的緣故,覺得和長輩講台語可以拉近距離,但腔調或許太奇怪了,常常被「建議」還是講華語就好。 女兒出生後,我從沒想過要營造台語環境,覺得她能和長輩簡單問候即可。直到女兒三歲多,我們參加親子共學團,看到有些團員很堅持也很用心以台語作為育兒的主要語言,而孩子們也說得很好很自然,讓我打開眼界,了解原來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因為這樣,我也警覺到,隨著長輩們年歲漸增或離開,我生活中講台語的機會更大幅萎縮了,而我的台語卻還是這樣不輪轉,女兒以後又能跟誰學習台語呢?在這種心情的驅使下,我也決定付諸行動,從自己做起,開口跟女兒說台語。

和一般台語家庭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我是在女兒五歲左右,才想轉變和她說台語。這對使用華語溝通已經相當流暢的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女兒一開始常反彈說她聽不懂要我講華語,我也不時會忘記要跟女兒說台語。所幸,女兒的玩伴有不少正是說台語的家庭,我們密集的玩在一起,不只我有頻繁練習說的機會,女兒也能有大量「聽」的環境。

若在家的時間,我也會放一些台語童謠當背景音樂,或許是這樣沉浸式或漸進式的學習環境,我發現女兒在台語的學習有明顯進展。 這幾個月來,女兒開始不排斥,會聽甚至願意開始講一兩個單字,例如: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轉變,想紀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例一:我們和朋友約出遊,到了會合地點卻沒看到人,女兒用台語說「in去便所(他們去廁所)」。我聽到覺得很驚喜,女兒第一次用台語說一句完整的話,之前都是一個單字或詞,後來我又順勢用台語補充「嘛有可能去買物件(也有可能去買東西)」,「可能去…..」,我想多說一點增加她的詞彙量跟變化性。

例二:睡前聊天,女兒問我「叫」的台語怎麼講,我說「kiò」,她就自己發出四個聲調,分別問我這聲調是甚麼意思,我說「kiô」是「橋」也是「茄」。

例三:晚上陪睡時我唱「嬰仔嬰嬰惜」,女兒問說「惜sioh」不是「熱sio」的意思嗎?我驚豔她有這樣的聯想,我解釋是因為發音不同所以意義也不同。後來她又自己哼出「小小ê世界」也是「sió」,我有跟她說這個意思,跟「熱sio」又不一樣。

例四:現在女兒有時會哼著台語童謠「羞羞羞羞羞,提籃仔撿泥鰍」,就會問我歌詞的意思。我用台語和她對話時,也會發現她在想要怎麼講,或者先跟我確認「chúi」是「水」,然後再說出一詞或一句;甚至不時想到什麼就先問我台語要怎麼講,著實令我讚嘆不已!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兒年紀比較大,我發現她對「字」跟對應的「聲調」很有興趣,會想到一個字的音,然後發出不同的聲調,也會問我分別的意思。雖然有些音可能沒有對應的字,不過孩子自己唸著玩也是很棒的經驗。

這種像是玩益智遊戲的方式,是我沒有想像過的學習經驗,也開啟我對台語不同的想像空間。希望我們能一直保有這樣的動力,讓 台語持續拓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文:米米恩(台語路體驗活動參加者)引用自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臉書粉絲頁

Related articles
Pa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