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親子共讀好修行

漫長的暑假,是進修充電和發展興趣的好時機。很多家長來信問,不知該如何利用暑假為孩子打基礎,準備迎接十二年國教。其實,父母不必太擔心,孩子出社會所需用到的知識還未發明,現在能準備的是「基本功」,即「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聯合國經濟發展組織(OECD)列出了十個身在二十一世紀必備的競爭能力,其中第一個是「使用母語的能力」,因為二十一世紀講究速度和正確率,孩子必須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圖。 加強語文能力,最好的方式是看小說,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可以增加孩子閱讀的動機。如果孩子本來沒有閱讀習慣,那麼父母就要趁暑假功課壓力較小時,帶孩子走入閱讀之門。 一開始,父母要挑孩子喜歡的書一起陪讀。當父母也看孩子的書時,孩子會很高興,驕傲的說:「我爸媽也看這本書耶!」這個「跟爸媽一樣」的認同感,會增加他們閱讀的動機。很多經典如《泰山歷險記》、《海底兩萬哩》、《福爾摩斯》,都是引領孩子入門的好書。 小時候,父親不讓我看《水滸傳》,因為中國有句話:「讀《詩經》會說話,讀《易經》會卜卦,讀《水滸傳》會打架。」但是天下事是「越禁越叫人感興趣」,小學六年級我就把《水滸傳》看完了,雖然似懂非懂,卻沒有影響我看它的樂趣。我沒有因為認同魯傑而去打架,後來反而對京戲〈林沖夜奔〉,林沖「有家難歸,有國難投」的心情非常同情,第一次了解到什麼叫「官逼民反」。所以,父母不必太擔心書的內容太深奧,生字太多;孩子看不懂,就會自己略過,生字看多了就會認得。研究發現,只有透過同一個生字在不同情境中反覆出現,孩子才能真正學會這個字的用法。 我童年最愉快的回憶,是晚飯後到院子裡乘涼時,聽父親跟我們談他對各種書的看法。比如《三國演義》,父親就對我說:「時勢造英雄,太平時,日子好過,英雄出不來,但是社會一動亂,人的高下就分出來了,人須經過考驗才會成為英雄。」他說:「在『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最要緊,『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周武王因為眾望所歸,所以能牧野誓師、以寡敵眾。天下事成敗都在人。」父親一直告訴我們做人比念書重要。其實,我們不太願意父親談三國,因為只要想到三國,他就會念「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我直到現在六十多歲,才體會到這句話背後的無奈,難怪人家說「老不讀三國」。 又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恨恨的說,為什麼女孩子婚前是珍珠,婚後就變成魚眼睛了;父親說,人性最美是天真,最醜的是世故,但是人總會長大,脫離父母而自立。這世界不美好,但為了生存,人才會逐漸失去純真,變得世故。父親又說,他會盡量讓我們當「珍珠」久一點,不過希望我們年老時,還記得幼時的純真,莫忘初衷。 有了親子分享閱讀的美好的美好經驗,使我非常鼓勵親子共讀。物質享受過眼就忘了,但有父母陪讀的記憶,卻能長久的陪著我們;即使父母不在了,他們的話還是會迴盪在我們耳際,好像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常常看到某一本書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爸說過……」,如果一個人有這樣溫馨的回憶,那他的人生便能圓滿而豐富了。 摘自國語日報 文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Related articles
Pa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