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新父母學:愛的管教

父母怕孩子生氣,老師怕孩子嗆聲,媒體和網路把孩子養成需索無度、缺乏責任感的「被寵溺兒童症候群」..。研究顯示,「民主權威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正向社會人格及成就的孩子,零體罰時代,帶著「愛的管教」是新一代父母的基本知能。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父母和教師如何排除管教上的種種阻礙,教養出好人格的下一代?

一端是管教過當

小六女學生因為偷錢、逃家等偏差行為,被媽媽「懲罰」:剃了光頭去參加畢業典禮,引起全校師生譁然。

讀小學二年級的男孩,半夜被爸爸趕出家門,原因是考試沒考滿分。媽媽告上法庭,判爸爸喪失監護權。

經常輔導兒虐個案的家扶中心曾指出,管教失當的家長,往往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看到孩子發生問題火氣就來了,著急得「不知道該怎麼去愛」?

另一端卻又是驕寵縱溺

一位國小老師反映,小學生遲到的情形愈來愈嚴重,而且每次小孩遲到,都是家長來道歉,還要幫孩子找藉口圓謊。她曾聽過一位「累犯」最離譜的藉口是:車子被鎖在車庫裡,沒辦法出門…

長年擔任業餘圍棋比賽評審、長青兒童棋院執行長單家平觀察,圍棋比賽時,許多家長故意降報棋力,甚至容忍小孩作弊,只為了怕小孩輸棋,影響孩子的「信心」。

經常處理問題孩童的台大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高淑芬觀察指出,溺愛型的父母的確愈來愈多。許多家長只在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打人罵人,都說「沒關係啦,我打電話給老師處理就好了。」鬧到警察局的話,就說「好啦好啦,你們要多少錢,我很忙,等一下還有事……。」發生問題,只想到替孩子「擺平」,沒有想到要「教導」。

這些看似極端的例子其實並不「獨特」,管教的危機,已經成為這個世代父母普遍的焦慮。

二○○一年,美國《時代》雜誌以封面故事「權力的掙扎:究竟誰掌權?」報導溺愛世代父母造成的青少年問題。《時代》雜誌調查發現,八成民眾認為現今的孩子比十到十五年前受寵;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他們的孩子的確被「寵壞了」。

瑪姬形容,寵父母願意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擔心拒絕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他們避免為孩子設界限,少談責任、道德與價值,深怕造成孩子的不快樂或壓力。「被寵溺兒童」的共同特徵包含:

.他們已經有了所有的東西,仍需索無度,還要更多。
.他們相信,自己和成人有同樣的權利,但是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長大該有的責任。
.他們被高度保護與關愛,卻仍然不快樂、焦慮、憤怒。
.愈來愈多這樣的孩子,被診斷為情緒障礙、行為障礙,或是其他精神病學上的失調。

作者:何琦瑜、李宜蓁 出處:親子天下

Related articles
Pa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