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運動好處多

一位外國教授來台訪問,他告訴我他在飛機上看到了「鼎泰豐」的小籠包廣告,說每一個包子都有十八摺,令他很好奇,人的手怎能做出跟機器一樣的東西?於是我選擇「鼎泰豐」為他洗塵。在等待上菜時,他告訴我他覺得現在的學生比過去胖。

他十年前曾應國科會之邀來台講學,他覺得那時候胖學生不多。他接著告訴我,多年前他們曾在芝加哥附近的一所中學做過一個體能實驗,效果非常好,學生不但減肥成功,學習效果也增加了。 這個計畫叫「Zero Hour PE」(零時體育課),這個(零)是指正式上第一節課之前的體育課。學生一早點到校,先跑操場、做運動,再開始上課。除了運動,這門課還教孩子如何監控自己的健康,培養正確的健康習慣。最主要的是,他們希望讓孩子看到運動能改善孩子的情緒,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人際關係因此也改善,使孩子交到知心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視「人氣」,人際關係變好了,自然就肯繼續運動下去;一旦養成習慣,不運動會覺得不舒服,這時大人就不必操心了。孩子不但因此少生病,還可以節省許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同時,有好的體魄,才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長久的應用出來。

這位教授說,一開始家長很反對,怕運動後太疲累,孩子上課會想睡覺;想不到運動後,學生反而更清醒,因為運動會促進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釋出,使情緒正向、精神亢奮、心情愉快。

一學期下來,這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規上體育的學生高出百分之十;而且因血氣方剛、一時衝動而打架的事件也減少了。在全美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過胖時,這所學校的胖子只有百分之三。後來家長不再反對,反而早早把孩子送進學校運動。現在美國已有很多州在推動這個零時體能運動。

研究也發現,在「史坦佛成就測驗」(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 SAT.)中,體能好的學生,他們的數學成績勝過全體的百分之六十七;英文勝過全體的百分之四十五。

二○○四年,由小兒科醫生、認知科學家等組成的團隊,對學童的健康做了一個評估,發現一週只要運動三到五次,每次三十到四十五分鐘,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和教室行為的正向果。

治療過動行為的「利他能」(Ritalin),是藉由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來達到抑制 注意力不足和過動的症狀;憂鬱症的患者所服用的「百憂解」(Prozac),則是阻擋血清張素回收,使大腦存有比較多的多巴胺。假如運動可以達到同樣的藥效,何必要服藥呢?因此,醫生很鼓勵病人用運動的方式來減少藥物服用,甚至替代它。對於校園有越來越多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學生,這不失是一個減少父母憂心、減輕老師壓力的好方法。 看到運動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的好處,學校體育課的節數不但不該減少,還應該增加才對。運動絕對比吃藥好,我們應該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體升體能與學習效果。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