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定為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亦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中華民國國慶日。

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兩個月內中國各地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

該日亦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自從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在臺北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中華民國國慶煙火施放表演。

1975年恢復國慶閱兵後,僅在新任總統就職當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才會舉行國慶閱兵典禮,其他年度以「自強遊行」節目替代。國慶煙火是中華民國慶祝雙十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華民國國防部主導設計。該活動起自1953年,本來施放地點為中華民國總統府附近。

1960年代後,因煙火砲彈數量從數十發增至數千甚至數萬發,為了安全顧慮,因此改至台北市淡水河河畔水門施放。2000年民進黨政府執政後,活動地點改由台灣各縣市輪流舉行。

於每年10月10日國慶日當晚施放,多年來均為中華民國政府慶祝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深受台灣民眾歡迎。

2000年後,除了中央政府主辦的煙火施放外,台灣各縣市也有地方政府主辦的相關煙火慶祝活動,通常此類活動會以「花火節」等名稱舉行,惟舉辦施放時間仍定於雙十國慶當晚。雖然規模遠不如中央政府舉辦的國慶煙火,但是參訪民眾仍有一定數量,有時候人數甚至超過國慶煙火主秀參觀人數。以2007年為例,於臺北市與屏東縣分別施放的雙十國慶煙火,各地實際觀賞者就達60萬人。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