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講理 重時機 不分年齡

孩子還不會說話時,我就開始用理性教育她們了。

理性該怎麼教 情緒平撫 了解因果

孩子在幼兒時期,不小心跌倒時,我會先安撫她們的情緒,才進入「理性教育」,因為這是她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好時機。我通常會一邊擁抱孩子,一邊陪她們回顧整個事情發生的經過;我們一起探究為何會跌倒、撞到頭,了解原來「樓梯很滑,穿著襪子行走容易滑倒」。

接著,我會指著孩子的手強調:「還好,你用手抓住了欄杆,所以沒有跌得更慘。」必要時,我甚至重演一遍孩子跌跤的情形,並補充:「所以,你摔倒時,沒有整個人跌下去呀!」「不過,因為身體還是不大平衡,所以撞到欄杆。頭腫一個包,很痛對不對?」

我又說:「還好,你只是頭痛而已,沒有把頭撞壞,等一下就不痛了。現在是不是覺得比較不疼了呢?」講到這裡,孩子的身心早已得到安慰,的確不再那麼痛了。

把握教育時機 冷靜分析 補充生活常識

趁孩子有強烈感覺時,父母要儘量呈現事實,讓他看到因果關係。有時,我會一邊為孩子冰敷紅腫處,一邊說明「撞擊使血管破裂,才會腫起來」,順便告訴她們醫學常識。如此處理事件,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真心的關懷;當父母以這樣的角度切入、描述事件,孩子也會看見整個件事透過理性運作而得到妥善的處理。

這種感覺,這種氛圍,給孩子成長的契機;她們會看到父母內在的理性,知道長輩不會輕易陷入慌亂中,被情緒吞噬;在處理告一段落,也會馬上教導她們。

我很早就發現一個事實:當父母誠懇、鉅細靡遺的告訴孩子前因後果時,自然會散發理性的頻率;這種頻率帶來安定感,孩子很喜歡。因此,我要對孩子展現理性,透過說話傳達這種頻率。

說話行為基於理 不傷親子親密感

對孩子說話,我非常注意是否合乎邏輯,會儘量讓她們快速明白,甚至能夠複述我說的句子。

孩子因犯錯被罰,在情緒平撫後,我會清楚告訴她們原因。雖然,孩子不見得完全聽得懂,但會一直看著我的表情;我講完該講的話之後,她們就會發現我的神情放鬆了,父女又可以回到親密狀態。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就會了解:不論是我受傷了或做錯事被處罰,爸爸都會告訴我原因;在警報解除後,彼此就能回復往日的親密狀態。

理性的狀態,不須維持太久,只要把握關鍵時間就可以了。別小看孩子的理解、感受力,只要好好說明,孩子就會從父母的對待中,學習思考事情的態度;講話精練,前因後果邏輯清楚,用字文雅、貼切,在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能以這種方式表達與思考。

我管教孩子嚴格,但總是自我要求:在跟孩子講理時,不帶一絲個人情緒,不把自己的痛苦轉嫁到孩子身上,只針對偏差行為或沒做該做的事來懲罰。

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親密。基於這種親密,當她們跌倒、受傷時,光是擁抱,就能大大撫平她們的壞情緒。

理性,使人免於被捲入情緒漩渦。父母平日跟孩子夠親密,在發生狀況時,他們內在的安全感就會產生一股穩定的力量,情緒也就不會大起大落了。

文/摘自國語日報

관련 문서
지난 기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