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傾聽和對話-叛逆期溝通金鑰匙(上)

一轉眼當母親的日子將邁入第十七個年頭,教養的路上,我們總是邊走邊學,不求當一百分母親,但求盡心陪孩子一同領略人生風景,自己也在回味一次童年和青春。

教養的過程中,孩子有兩個反抗期,讓父母覺得特別難熬:第一是貓狗嫌的幼兒時期第,二是鬼見愁的青少年時期,兩個時期的孩子都不太討喜,父母得充滿正能量才能安然度過,了解孩子拒絕原因 在第一個反抗期,最常聽的話就是:我不要。我常常好奇孩子為甚麼「不要」,因為不好吃、不好玩,因為怕、還是因為沒人陪…。

了解我不要背後的為什麼,需要父母耐心的傾聽,如果孩子還聽不擅表達,可以試著說給孩子聽,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情緒。此外,這時期的孩子還常問:為什麼?媽媽被問到失去耐心或不知怎麼回答時,可能就會隨便給個答案搪塞,或直接命令孩子怎麼做,甚至斥責:小孩子問這麼多做甚麼?於是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家長則失去了建立對話的契機。

我常被孩子的問題考倒、被考倒沒甚麼大不了,就和孩子一起找答案。請教人、去圖書館找書、上網查詢,都是練習找答案的方法。這時期的孩子正探出頭上的天線,迫不急待地想接收來自這個星球的訊號,而父母正是最重要的訊號來源,引領孩子看世界。孩子小時候,總不厭其煩盡我所能地告訴他們原因,如要孩子別碰火,他們一定會難掩好奇,趁父母不在時試試。我會帶孩子接近火爐,感受火的熱度;也做實驗,讓他們見識火燒毀紙張的破壞力,孩子自然明白不能碰火的道理。待續…

摘自國語日報

文/鍾安淇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