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九九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重九成為節日,據文字記載可以早到漢代,「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可見西漢時以過重九節。

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

重陽節原有許多特殊的習俗,如吃重陽糕,高與糕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現在少有此一習俗,倒是以下習俗較常見。

(一)祭祀祖先 漳州籍的移民,在重陽節,供牲醴祭祀祖先。

(二)飲菊花酒 喝菊花酒,菊酒與九九諧音,喝菊酒可以延年益壽,活得更「久」。

(三)賞菊花 菊花在重陽節時正是盛開的時候,所以重陽賞菊便成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動,並且藉賞菊作詩也是常有的事

(四)登山(高)登高郊遊,此俗自漢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在漢代時除登高郊遊之外,並增加野宴。發展到後來,大家乘登高之便,並兼掃先人的墳墓,增加了重陽在慎終追遠的孝親精神。

(五)佩茱萸 茱萸是中藥材有去疾殺蟲的作用,民間視為「辟邪翁」。

(六)賽風箏 九月是秋天,天高氣爽,過去青少年在這天爭放風箏,俗語說:「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就是重陽滿天飛的景象。現在在國父紀念館或是木柵河堤邊,有放風箏的活動,增添節日的娛樂氣氛。

(七)拜訪老人

中國社會是一個敬老尊賢的社會,近年來老人地位日漸沒落,老人過去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貢獻,功不可滅,沒有他們過去的努力,就沒有今日社會的繁榮,所以,敬老實只是對老人過去辛勞的一種精神回報。九九重陽,以其長久長壽之義,定重陽為老人節或敬老節當日臺北市長到市內訪問人瑞,並舉辦敬老大會,老人們接受首長的慰問和贈禮,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以宏揚敬老的美德。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