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教養孩子父母應有的責任

文/王上榕

談到教養孩子的方法,常聽到一種方式,就是父母親分別扮白臉或黑臉的角色。無怪乎與孩子談話時,總可以聽見他們說出「爸爸比較兇,媽媽比較溫柔」或「媽媽會罵我,爸爸對我比較好」之類的感受。父母當中扮白臉的一方,可以得到孩子的親近,和孩子相處氣氛也愉快。

擔任黑臉的一方就不那麼好過了,除了孩子對自己多所畏懼,不易向自己吐露真實感受,與孩子之間的氣氛也總是嚴肅的。然而哪個人願意當不被孩子喜歡的黑臉呢?事實上,大人刻意切分教養的方式,不但會讓孩子產生父母間處理事情態度不一致的錯覺,還會讓孩子養成選擇性順從的習慣。過去的人生經驗讓我們瞭解,事情無法完全區分為黑或白。在我們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讓孩子瞭解處理事情應該保持彈性,對事不對人,才是正確之道。以下提供一些想法,身為父母親不妨做為參考。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雙方都有教養責任
兒童年齡尚小,難免會做錯事,這時不管是父親或母親都有管教的職責。身為父母,要能與孩子共處歡樂時光,也要能夠在孩子需要導正的時候扶他一把,讓他學習到證確的觀念與行為。將管教的責任推卸給任何一方,都是不恰當的。

教養孩子的方式也是給孩子的一種身教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影響孩子往後行為表現的重要典範。無論是父母親的說話方式、處理事情的態度,孩子都在日積月累中受到薰陶。父母親若是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容易使孩子有行為學習上的錯亂,應該聽爸爸的還是媽媽的?小小的心靈將充滿矛盾。此外,孩子也會對父母親的親職角色產生刻板印象,認為某一方的角色一定是嚴肅的。千萬不要輕忽生活中幼兒小小行為的導正與管教,這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經驗,也是未來人格養成的重要過程。

何必讓孩子怕大人
筆者時常在教育現場遇到老師或父母說:「要讓孩子怕你,他們才會聽你的話」。其實,要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不必那麼辛苦,應該讓孩子瞭解的是爸爸媽媽是依原則行事,而不是依情緒行事。整天板著一張嚴肅的臉,不但自己不快樂,也傷害孩子童年期間與父母親應該要有的親密情感。錯過幼兒這段珍貴時光,往後就看不到孩子的這種天真可愛,豈不太可惜!

聽話的孩子還是可以溝通的
過去我們總希望孩子聽話,但聽話的孩子已不能應付現今充滿挑戰的社會。當代我們需要的是可以溝通,能獨立思考、區辨是非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談話,允許他們發表意見,並引領一步的觀念溝通與澄清,那麼孩子長大後將不會只是聽話行事的機器人。當個亦師亦友的父母,在黑與白之間允許自然發生的灰色地帶,將更能參與孩子的生活!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