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教育是讓每個人勇於發掘自己,而非用金錢去複製

2004年8月是澳洲的冬季,在墨爾本一個非常寧靜的夜晚,我坐在一所私立中學的表演廳,看一群7-9年級的中學生,正在熱烈的表演一齣舞台劇,故事內容述說一位小女孩的成長經歷和對於夢想的追逐。所有的故事內容、舞台表演方式、現場音樂演奏到燈光設計,都是由這群可愛的大小孩自導自演,其中編導的方式、音樂和演唱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水準。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除了仍留有一些稚氣外,在舞台上所展現的台風是肯定且自信的,而台下的父母及大人們,更是以最熱情的掌聲,鼓勵他們的努力和才華。

這裡的孩子沒有補習的壓力,每天除了上午8:30到下午3:30的課業學習外,孩子有許多的時間投入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或運動,藉此發掘個人的興趣。在開學的頭幾天,學校甚至安排全班同學必須先在野外共同生活幾天,一起學習炊食,接受野地各項訓練和體能活動,充分利用同學緊密的互動和學習,取代了彼此競爭的教育方式。

下午三點半過後,不難發現墨爾本隨處皆是的公園,正有一群剛下課的學子,奔跑在綠色的草地上,有模有樣的踢著美式足球或打網球,而他們的父母更是不慌不忙得坐在公園等著接送自己的孩子回家。看看錶,想想台灣的父母不也正要匆忙的將孩子從學校接送到另一個補習班上課,彷彿深怕自己的孩子浪費了一丁點時間在玩樂上,就會喪失了競爭力或排名落後。當然長期如此,孩子也會反彈,這時候父母有得忙著和孩子進行另一場談判,在恩威並行的溝通之下,結論往往是父母又得用另一個物質來交換孩子的成績表現。

二者相較之下,不難發現文化思想的差異性,天下父母對於教育孩子也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重點是,處在地求村的孩子們,在未來的10年、20年也必然會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共同創造新的生活,甚至同台競爭,然而所需要的實力豈止是現在的分數、成績單甚或一張文憑就能比高下,見真章了事。

身為台灣孩子的父母,處於高度競爭的社會,接受功利價值觀的洗禮,備受現實生活和職場競爭的考驗,帶著孩子隨波逐流,不敢脫軌演出,急於在填鴨複製的教育模式之下,希望投資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點,在意的不外乎是否跟得上別人或超越別人,卻輕易的忽略了孩子自己本身的獨特性、自發性。當父母花了很多的錢,塞滿了孩子所有的時間,買到的往往是孩子錯誤的態度。

經常有父母問我:是否該將孩子送到收費很高的貴族式學校就讀?相對的學習成效是否也會比較好?面對這些父母的疑惑,我總會憶及一段故事:有位媽媽每天在女兒上學前,都會為她精心裝扮,穿上價值上萬元的名牌洋裝,風風光光的像個超級小公主,孩子一整天穿著漂亮的衣服,什麼事也不敢做,因為媽媽千囑咐萬交代,衣服很貴不可以弄髒,小公主只好幽雅的看著她的好朋友高興的玩沙、溜滑梯…,當然小公主的可愛美麗和幽雅的確獲得不少的讚美,最高興的莫過於父母,但原屬於孩子純真快樂的童年,卻被一身的名牌給搞砸了。

女兒二歲多時,每天跟著我一起上下課,利用車上的時間,我會播放古典音樂和她一起欣賞。有一天我告訴女兒:「你聽!音樂裡頭在講故事」她好奇的聽了一會兒,狐疑的問我:「音樂裡面沒有人在說話?」於是我隨著音樂的旋律、節奏開始編著一篇篇的故事,這已成為我們母女兩車上的重要節目。當女兒中班時,某一天她突然主動告訴我音樂裡面的故事,隨著節奏、旋律認真的表達音樂的情境…就這樣一玩好幾年;有一天她的長笛老師對我說:「女兒非常享受音樂的學習,難能可貴的是她詮釋曲子的能力特別強」老師好奇的問我怎麼辦到的?爾後,女兒常常會有一些驚訝之舉,例如她在小學四年級暑假秘密寫了第一本小說,國一時也寫了一本英文小說,最重要的她是一個善解人意、喜歡學習、樂於助人並且非常快樂和積極的孩子,然而這些特質應該和她自幼透過音樂的傾聽和學習內心的表達有很直接的影響。

金錢和優值不是絕對的等號。孩子優秀的表現往往來自於親密的親子互動和優值真誠的陪伴。孩子若能真實的感受「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那麼人生必然豐厚。其實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空背景之下,我們是否該繼續迷信用金錢為孩子打造一個重重的殼,一步一步沈重的往上爬,還是該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和豐富的生活經驗,自信而輕盈的飛翔…聰明辛苦的父母們,這個答案該不難選擇!

文/林美慧

関連記事
過去の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