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別讓資優成為孩子的魔咒

「你這麼聰明,只要再努力一點,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願……」

傑雲還沒有聽完媽媽講的話,就回應:「呵!」立刻把耳機戴上打起電玩。

媽媽衝過去將他的耳機拔下,傑雲又一臉不在乎的躺到床上。

媽媽好難過,心想:「以前那個聰明乖巧的兒子到哪裡去了?

玩電玩迴避挫折感

傑雲家自小很注重孩子的智育培養,傑雲三歲能背唐詩,家族的人都稱讚他是小天才,以後一定可以得諾貝爾獎。果然傑雲在小學六年間,學科考試都不必太認真讀就可以得到滿分。習慣贏得掌聲的他,在體育等活動上,只要是無法贏過其他同學的項目,傑雲通常會迴避參與。學校老師跟傑雲父母溝通過這種情形,但父母覺得只要學業顧的好,其餘就順著孩子意思。

到了國中一年級下學期,傑雲學業成績漸漸落後,父母很震驚,開始高壓管教,讓他覺得很挫折,無法忍受居然輸給班上一些「笨蛋」。傑雲開始投入大量時間玩電玩,並安慰自己學業成績沒啥好稀罕,自己只是不想讀書,要拿好成績隨時都可以做到。

過度受捧難忍失敗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在幼兒智力啟發階段投入相當用心。只要是資質不算差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多能有好表現。

望子成龍、成鳳心切的父母,在這段過程中對子女大量讚美,孩子從小被「你最聰明」、「你好棒」、「你真是天才」等語詞環繞,孩子也堅信自己比別人優秀,或無法忍受居然有人比自己優秀。

孩子的優秀被父母視為完美,忽略了其他生活的訓練。還小的時候,他們憑著天賦條件足以應付要求,隨著學習內容的複雜度與困難度增加,學習不再是靠小聰明就能應付,而是要投入時間操練,在挫折中學習調適與因應,學會挑戰與突破自己,這是段努力的歷程。

然而,一個孩子自小活在讚美聲中,不曾擁有失敗後努力克服、終於取得成果的經驗,一旦遇到未曾有過的挫折,就會覺得很痛苦,甚至被放大到難以承受。

學習有連貫性,一個環節落後,就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成果。聰明的孩子在這裡「卡」住時,雖然也想要展示成就,但無法認真與堅持投入。

這類型孩子的內在,是害怕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怕萬一努力又沒好結果時,會證明自己不夠聰明,如果不努力,至少保住了被認為是「聰明」。日久,形成「不努力就不會有挫折」的消極人生態度,拒絕挑戰困難。心裡雖然認為別人的表現沒甚麼了不起,但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目標和期待,成為空虛的「空心菜小孩」。

摘自國語日報

Related articles
Pa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