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暑假的由來

十九世紀中葉,在美國教育家賀拉斯·曼等的推動下,美國進行教育改革,如統一教育制度,學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項,得到醫學及心理學界的支持,他們認為學生長期「受壓」,不利成長,而且夏天擠在一起,容易滋生傳染疾病。經過半個世紀努力,加上社會條件成熟,水到渠成。

美國轉型工業社會,交通成本降低,中產興起,到了夏天,父母帶著子女渡假,學校放暑假的阻力減少。二十世紀初,放暑假成了美國的教育制度,並影響全球。 對學校管理者的影響-在假期,學校管理者一般會準備教材、修理設施、進行整修等。有時看護學校。有些學校行政單位在暑假期間可能會縮短辦公時間。

學生在暑假期間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可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有很多活動例如夏令營,暑假運動訓練營,暑期學校是政府或者私人團體舉辦。在這些組織裡,來自不同地方年輕人可以互相認識和交流,拓展個人交際圈。

在歐美國家,這類活動比較普遍,不同年齡段學生都可以找到合適項目參與,除此之外還有磨練意志的童子軍夏令營。一般情況政府組織的活動比較廉價,而收費較高的暑假活動一般節目更加豐富甚至可以本地或到外國旅遊。

有些國家的高中生有在暑假參觀大學校園的傳統,為將來選擇心儀的大學,暑假期間亦會做暑期功課。 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由於學生在國中與高中階段面臨很大的升學壓力,因此在暑假參加學習輔導班比較普遍,另外還有很多家長要求子女參加某些專業訓練班例如音樂、數學、繪畫等等,儘管這些活動不是青少年本人樂意參加的。

有些學校也開辦假期輔導班,實際上是在假期趕正常學期的進度,以留出時間準備未來的升學考試,儘管中國教育部等機構多次要求禁止此類活動,但是學校面臨應試和升學指標的壓力,教師的收入也與此類指標息息相關,因此,此類現象依然普遍。

在台灣,雖然說暑期輔導連家長都可能反對(重視學業成績的中產及富裕階級學生,在暑假仍會在補習班上課,參與暑期輔導只是浪費體力,對學業甚至有 反效果),但學校強迫學生參加的情況也很常見(學校多不願承認他們 在訓練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大多遜於補習班)。 有些身心障礙人士的學習能力較為遲緩並需要較長時間來學習新事物,而部分學生在暑假則會尋找打工的機會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